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湘红 《科教文汇》2012,(28):200-201
“正名”是孔子阐发其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孔子从“正名”的功能性层面阐述了其涵义.即“正名”是为社会成员立规以实现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和良性运转。为实现“正名”,孔子提出了两种路径:一为根本性的路径,即礼;一为辅助性的路径,即政、刑。  相似文献   

2.
麻勇 《金秋科苑》2010,(16):221-221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相似文献   

3.
麻勇 《今日科苑》2010,(16):221-221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相似文献   

4.
仁”和“礼”共同组成了孔子德治思想的主干。孔子将“尊五美”视作推行德治的基石,把“屏四恶”作为推行“德治”的具体要求“仁”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礼”是德治的目的,二者互为表里,倚为皮毛。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学流派,以"仁、礼"为核心内容。儒家学派代表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博大精深,对后世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在我们大力推行人文化教育的今天,将孔子的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是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的。在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上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孔子创立"仁学",其"礼"、"乐"思想也是贯穿在仁学体系之中,与"仁学"思想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本文旨在探讨孔子创立"仁学"以及"仁"与"礼"、"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丽媛 《科教文汇》2008,(4):178-178
“制器尚象”的造物思想对于产品设计仿生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制器尚象”的造物现在产品设计中得以成功运用的关键因素以及应用方法的分析,探讨了它所代表的造物师法自然的观点对当代产品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被称为“礼崩乐坏”的时代,但是许多思想家高举“复礼”旗帜,使得礼学在孔子、孟子、荀子的大力发展下正式确立了地位。此后,礼学渗透到整个社会机体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渗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礼对汉族文化的形成有过巨大的影响并且礼在现代还有它存在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孔子有关礼的阐述来分析先秦的礼学。  相似文献   

9.
谈“儒商”     
儒林中人和商人本是不同的两类人。首先二者的价值标准不同,商人重利,儒生重名。儒家的最高代表人物、被称为“圣人”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的孟子也说;“惟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相似文献   

10.
姜天堃 《科教文汇》2009,(4):110-110
“和”与“仁”一样是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核心,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启发教学,循序渐进”、“以身作则”等都体现了“和”这一思想。素质教育在现代教学中提倡以人为本,“和谐课堂”从现代教育方法上更好地诠释了孔子的“和”思想与其诸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1.
高大宏 《科教文汇》2008,(22):190-190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解读,毛泽东主要强调“阶级斗争”思想,而中央党校梁清教授强则强调“社会和谐”思想。实际上,《宣言》这两种思想兼而有之,阶级斗争和社会和谐是对立统一,不同的时代要作不同的强调,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现在我们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孔子“作歌”和“遇隐”的记载,在从先秦到汉魏的文献中都能看到.这两类题材作为后代对孔子的一种追忆方式,有其文献依据和历史文化根源.不同典籍对同类事件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塑造出同中有异的孔子形象,又体现出这些典籍的不同性质.对孔子“作歌”和“遇隐”故事的叙述虽然具有不同的叙事效果,但目的都在于表现孔子晚年的“不遇”境况及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崇高精神和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审美教育思想,对于反思当今学校的审美教育的缺失,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用美的形象感染人的性情,探索和总结审美教育规律,赋予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以新的活力,对提高现代教育中的教学质量、根除教育弊病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曹新斌 《科教文汇》2008,(22):58-58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德是一种品质,一种内在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不可无德。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礼者德也。现代教育思想,也把德育教育看作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教育工作者不可无视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的思想教育需要时间和空间,更需要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直",一方面是作为治国从政的规范;另一方面是指个人的理想人格。"直"的两重含义可以用正直和率直来表达,前者更注重处事的"正",后者强调为人的"真",这两者中发自内心的"真"更为重要,但仍需"礼"来约束才能完善。  相似文献   

16.
张胜飞 《科教文汇》2009,(31):73-73
礼源于古代文化,也是一种礼仪文化。在“礼仪之邦”的中国,礼文化一直备受重视,在当前发展的中国“礼”依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社会功能。“礼”在现在的教育中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在当代小学教育中,“礼”能加强小学生自身修养,对素质教育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I0008-I0008
惠普公司的科学家在忆阻器的研发上取得新突破,他们弄清楚了忆阻器在电操作期问,其内部的化学性质和结构变化,借此可以改进现有忆阻器的性能。相关研究发表在16日出版的《纳米技术》杂志上。忆阻器是一种有天然记忆功能的非线性电阻,通过控制电流的变化可改变其阻值,阻值的高低可以用来代表数字计算机中的“1”和“0”,以实现数据存储。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而《论语》言简意赅的辑录使得后来者谈及孔子是各凭己度、异彩分呈。本文专以探讨孔子在人格领域及艺术世界的“尽善尽美”观。  相似文献   

19.
《墨子》是紧接孔子的第二位文化巨人,构建了有别于主流思想的平民化思想体系,他对传统思想破旧立新,积极批判,拙文即通过对墨子思想在生产、空想、专制三大领域的“破”与“立”,来探讨墨子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丰帅  冯文全 《科教文汇》2014,(13):91-92
由孔子言行结集而成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世经典。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精神疲惫和懈怠的不良思想,许多人生活中也表现出懒散怠惰,贪图安逸。这些不思进取的思想和行为对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可怕的现象。为了让自己活出精彩,我们要从孔子的思想里汲取智慧,做一个“勤学善思”、“立志高远”、“力行改过”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