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年大一新生入校之初,总会听到有人述说着他们对大学生活的种种不适应。这是因为,进入大学使他们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他们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进入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他们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2.
学步儿是一个很有趣的群体,他们第一次把自己看作是不同于父母的独立个体,开始探究周围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生有两次断乳,第一次在婴儿一岁之后,婴儿断掉母乳要靠自己吃饭来维持生命;第二次断乳也称心理断乳,是在孩子十二三岁以后,这时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迷恋父母,而是有了独立的意识和要求,逐步向完全独立的人的目标迈进。广大中学生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他们口头上有独立的要求,心理上又摆脱不了对父母的依赖;自以为无所不能,  相似文献   

4.
进入大学是大学生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同时,也许是他们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自己的知识基础体系,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最后一次可以拥有  相似文献   

5.
鹰王与幼鹰     
冯国川 《良师》2010,(5):1-1
鹰王描述自己的丰功伟绩时。其他的幼鹰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对于这些年轻的幼鹰来说,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他们要离开巢穴,独立进行生命中的第一次试飞。  相似文献   

6.
小学时代     
郭华 《中国教师》2004,(6):10-13
处于儿童时代的小学生,从学龄前期封闭的生活小圈子被带到一个更为广阔的集体生活空间中.他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社会身份--学生;开始承担有生以来第一个重要的社会义务--学习;第一次被要求遵守严格的社会规范--学校纪律;刚刚开始体验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酸甜苦辣……这些所有的第一次,与他们在人生最初几年所形成的行为方式和责任方式不断地发生冲突.在这些冲突中,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孩子的成长历程对他们自己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做父母的要是能和孩子一起做一个成长记录,等孩子慢慢长大,随手翻阅这些档案,就会唤醒他们儿时的记忆,重拾童年五彩的梦。足迹一:孩子的第一次孩子成长中的第一次总让父母难忘,上了小学以后的孩子,还是有许多宝贵的第一次的。把它们记录下来,放入成长档案,非常有意义哦。如,孩子第一次独立分床睡了,就及时和孩子一起把这有意义的举动记录在卡片上,包括日期和孩子的一句话感想。也不要忘了在下面加一句鼓励的话:如,儿子,你已经是小男子汉了,你真棒!还可以记录孩子第一次得100分、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理发、洗澡、吃饭、穿衣、购物,是大人们最常做的事,可对于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来说,第一次学做这些事却是惊奇而有趣的,同时,在他们心里第一次有了独立的意识。我们来听听杭州德胜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讲述他们的“第一次”。我第一次去看电影,奇怪极了,我问爸爸,为什么这里的电视机这么大,而且还有爆米花吃?(林溪7岁)第一次给妈妈擦脚,妈妈还表扬我。但第二天那条擦脚毛巾却找不到了,我忘记把它丢在哪里了。(王力鸿5岁)午睡醒来,我把外套颠倒着穿上了。小朋友都问我:“你的衣服领子怎么在屁股上?”这是我第一次自己穿衣服。…  相似文献   

9.
孩子入学。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要飞跃和变化,通常会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为让幼儿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孩子上学以后,家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他。. 一、转变自我角色观念。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把他们看作幼儿,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小朋友”、“小孩子”。入学后,小孩子变为小学生了。他们第一次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参加升国旗仪式,第一次参加班会,第一次领到学习用书和各种本子,第一次听到校长和班主任对小学生  相似文献   

10.
起始年级的第一次作文非常重要,它是教师第一次面对新学生的作文,也是学生的作文第一次在新老师面前的“亮相”,师生双方都有一种期待心理,都很重视。教师可通过第一次作文,对自己所接手的新一级学生作文水平、写作现状以及对作文的心态、对作文的认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学生则更有一种表现欲望和很高的期望值,他们很想在第一次作文时就让老师把自己“认领”了,不想让老师第一次就对自己“不感冒”,甚至把自己“看扁”了。  相似文献   

11.
丢失     
第一次到外地读书,第一次独立生活。他双手紧抱着那只小提包,拘谨地坐在自己的床上。对面,一个又黑又瘦的小个子同学有滋有味地吃着晚饭。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中学生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童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人生的思考,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他们第一次开始审视自己,开始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了一定的注意,让自己的行为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3.
朱永新 《新教师》2023,(2):11-12
<正>周建华是我在苏州大学任教时教的第一批学生。那个时候,我先是跟着老教师听课,接着自己写教案、试讲,最后才独立上课。第一次站在大学的讲台上,看着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学生,我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部装进他们的脑袋里。于是,我拼命地学习,现学现卖。在课堂上,我是他们的老师,讲起课来眉飞色舞、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学生感觉我这个老师“很厉害”。在课堂外,我是他们的“哥们”,下午一起在数学楼边上的篮球场打球,晚上还有学生到我家蹭饭,师生之间情意深深。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家     
迈入大学的门槛,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我的母亲,自己开始独立的校园生活。那一年的中秋节在开学之后,我第一次在离开家之外的地方过中秋。  相似文献   

15.
昨夜,又梦见学生了,好像还是1994级的,也许是因为他们是自己带的第一届学生吧?也许是因为他们是自己迄今为止睢一完整地从初一带到初三的学生吧?这段时间,总是常常想起这些已经走远的孩子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也一次又一次地走进我的梦乡。  相似文献   

16.
相信所有的孩子在第一次写作时都怀着好奇、激动、神圣的心理,当有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时,他们是喜悦的、自豪的。然而我们习惯于站在“严格要求”的角度上对待学生习作,态度往往是: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我们竟然还相当满意我们犀利的目光。孩子们呢?在一次次的批评中逐渐迷惘,在一次次的指正中越来越怀疑自己,在一次次的被否定中认为自己是根本不可能写出好作文的,写作文不是表达自己的认识,而是给老师写的,于是,他们逐渐逃离了写作,憎恨了写作。  相似文献   

17.
王亚婷 《时代教育》2009,(10):40-40
艺术生重视自我发展,个性独立;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他们追求独特的个性,认为追求个性才能激发灵感,才能创造与众不同的艺术成果;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决定自己的一切,自己独立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8.
月之遥遥     
这是嫦娥进入月宫后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夫君后羿。虽然在此前她曾经无数次地幻想过他们见面时的场景,可是她没有料到,真的会如此冷清,什么时候他们已经无话可说了呢?  相似文献   

19.
何伟 《宁夏教育》2003,(6):22-22
一、培养中学生独立意识的起因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逐渐脱离了儿童时代的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开始出现独立意识。这一时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发育的骤然变化,心理发展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了新的需求,要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建立自己的“独立世界”。独立意识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成熟和成人感在增强,自尊的需要也在增加。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意到了学生的学习进步,而忽视了对这一时期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具体表现为:第一,老师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精心设计的框框去行动,生怕他们越雷池一…  相似文献   

20.
人生第一次     
人生道路上必定会经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但正是因为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我们才会慢慢长大。第一次上学,两只手拉着爸爸和妈妈的手不放,看见教室里有许多像自己一样大的小朋友,心里无比紧张。当放开爸爸、妈妈的手,在老师的鼓励下挪动着向他们走去。渐渐地,我懂得什么才是集体,什么是学生的职责,什么是一个好学生。也有了自己的理想,也知道了自己肩负着的重要使命。第一次赛跑,好紧张,每个人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