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2002年之前文言文翻译一直是设置四选一的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句子在文中意思的理解。因此,考生的得分率比较高。但是自从2002年以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翻译。这种变化,明显地提高了要求,加大了难度。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这几年这种题型的设置变化。2002年首次出现,分值为5分;2003年沿袭这一形式,分值仍为5分;2004年不仅沿袭这一形式,而且分值增加为8分;2005年继承了前三年的形式,分值增加了一倍,竟达到10分。从以上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越来越重视考生自己动手翻译的能力。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我认为这正…  相似文献   

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必考考点,每年高考均于此点设题。2002年高考将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达题,让考生直接翻译文中的句子。从文言文的特点看,让考生直接翻译可以看出考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阅读、表达水平,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2002年全国卷文言文试题增加了翻译题,即让考生直接书面翻译文言文句子,分值由5分增至2005年的10分,并在《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相似文献   

4.
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2002—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已一改长期以来采用选择题的考查方式,让考生直接翻译句子。振叶寻根,试题的考查目的仍是对文  相似文献   

5.
《考试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即“理解”,属于认识;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属于表达。这两者密切相关,理解是翻译的基础,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没有正确的翻译;只能理解而不会表达,翻译也是难以达到标准的。这一考点自2002年开始就让考生直接翻译文言文语段或句子。这种直观翻译题有助于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内容,看出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真实水平。其材料来源主要有二:一是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一是单独的一段短文章或小故事(如2004年福建卷)。分值也在2004年高考…  相似文献   

6.
自从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沉寂多年的文言文翻译作为主观性试题重新出现,至今已延续7年,且分值在不断增加。文言文翻译考点为高考能力层级B级,主要考查考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可这一考点在考生眼里并不是容易得分的,它一直是近几年高考文言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以致学生流传出一句顺口溜:高三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现代文,三怕周树人。  相似文献   

7.
往年文言文翻译均安排在四选一的选择题中,主要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有时,只考查了考生对个别词语的理解,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文言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做这类题应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应该允许考生在答题时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2002年开始,文言文翻译已放在了主观卷中。笔者现就以近两年高考题为例,谈一谈文言翻译题  相似文献   

8.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这是把句意理解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的一种考查方式,是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带有综合性的一道试题.从学生答卷情况看存在诸多问题:语言不合规范,误译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误译原句语气,因此必须准确理解原文.翻译的前提是理解,而翻译的目的就是让人明白原文的内容.从考查的形式看,1992-2002年全国春季卷的文言文翻译均采用“四选一”客观性题型,从2002年全国秋招卷开始,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侧重考查考生翻译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文言文翻译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对考生的要求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的判定,句子语气把握等,常常是阕卷的采分点.本文结合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想从中探究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帮助同学们掌握解答此类试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往往选一段史传类文言文。自2002年以来,设计5道客观题,1道翻译题,分值为20分。可考生解答文言文阅读题最感到头痛,往往心里没谱,有的考生解答选择题靠瞎蒙,解答翻译题靠胡诌。产生这种答题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缺少阅读文言文的应有知识,二是缺少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的基本方法。针对  相似文献   

10.
翻译文言语句在历年高考试题中,一直作为必考 内容。虽然考查的形式有所变化,由选择题变为主观 题,对考生的文言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其 最终的目标指向却是相通的。归根结底,文言文翻译 的考查,既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内容理解能力的考 查,也是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是对考生阅读 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  相似文献   

11.
从2002年开始高考文言文翻译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2004年的高考试题又增加了文言文翻译的文字量和题目分数,高考试题对文言文翻译主观题的强化由此可见。文言文翻译,要忠实于原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同时还要做到准确、通顺、明白、生动。要达到这个标准和要求,在文言文翻译中,以下几个与现代汉语语法差别较大的方面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12.
何传跃 《新高考》2005,(3):12-13
从2002年开始高考文言文翻译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2004年的高考试题又增加了文言文翻译的文字量并提高了该题的分值,高考试题对古文翻译主观题的重视由此可见。文言文翻译,要忠实于原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同时还要做到准确、通顺、明白、生动。要达到这个标准和要求,在文言文翻译中,以下几个与现代汉语语法差别较大的方面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13.
2004年高考进一步加大了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减少了一道客观题,文言文翻译的主观题的分值增加至8分。随着今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结构的调整,文言文翻译的地位更为凸现,文言文翻译的复习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从近二年高考的设题与赋分以及高考命题专家对2005年的预测来看,文言文翻译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考查的力度,因而考生在翻译时务必要细心判断,突出它们。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以来,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主观翻译题增加了翻译的文字量,分值由5分增加到8分。这一调整对考生的综合表达和转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我们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考语文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的考查历经了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2002年,取消了第Ⅰ卷中的选择题,而在第Ⅱ卷增设了一道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分值为5分;第二次是2004年,加大了翻译的文字量,将分值从5分增加到了8分,成为整个试卷中除作文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题。从近三年来考生解答文言文翻译主观题的实际情况来看,得分率一直很低,如何科学、高效、到位地把握这一新题型的应试技法,是摆在众多考生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笔者以为只要科学实施如下四条复习对策,还是可以突破文言文翻译主观题这一难点的。一、综观14套试题,把准命题…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翻译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题,它综合性强,对考生的要求高。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翻译是一项综合性测试,它既能考查学生的文言文基础,又能测试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历年高考试题中的必考点。该考点在《考试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重点强调考生的理解。综观2013年高考的18套试题,大部分都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翻译题的分值大都在10分左右,但考生一般只能得到5-6分。究其原因,大都由于考生文言文基础薄弱,能力不强。因此,在备战文言文这一考点时,必须五措并举,夯实基础,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下面以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要求翻译的句子为例,总结出备考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五大举措。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翻译要求考生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进而测试其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根据高考试卷的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发现许多考生作题不得要领,丢分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第三大题为文言文阅读,包括5道小题(其中选择题4道,计12分;文言文翻译,计8分),共20分。与前几年相比,稳中求变,分值加大。在选材上,今年的选文又恢复到2002年的选文形式,材料只出自《后汉书》,仍为史传散文。从考查能力方面看,今年的考题重击翻译,由去年的5分增至8分,加大考查考生的动手表达能力。另外,其他题目在考查点方面也有些微变化。第11小题考查古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