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黄金  张娜 《传媒》2014,(12)
正"策划新闻"的概念早些年出现在新闻界。近年来随着自媒体及社交媒体的繁荣,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由非媒体实施策划的"策划新闻",有些新闻甚至通过网络转载并不断叠加舆论声量,反而影响了主流媒体的报道议程。由于网络策划新闻的策划者不再局限于媒体,新闻当事人也可以通  相似文献   

2.
黄淼  黄佩 《新闻大学》2020,(1):15-28,125
本文整合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转译"概念和"驯化"理论,研究面向算法推荐平台的自媒体生产实践。笔者观察了4个推荐平台,访谈了6位平台管理者和6位自媒体创作者,基于实证数据阐释发生在自媒体生产过程中的两次算法驯化。两次驯化构建了两个行动者网络--在平台运营实践中形成的"职责共识网络"、在自媒体创作群体中形成的"规律共识网络",二者再共同构成自媒体内容生产网络。算法规则在两个局部网络中都是"强制通过点",同时也是局部网络之间的连接点,由此成为整个网络的权力中心。  相似文献   

3.
网络水军是中国量化制度设计的'社会症候',这是其在中国泛滥横行却难以治理的深层政治经济原因。基于此,通过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从艺术的量化与'提分'劳动、'传播力'的量化与'提量'劳动、信用的量化与'刷单'劳动三个层面深描网络水军的数字劳动过程,并由此分析这一过程如何影响中国的互联网生态。与其高谈阔论如何'警惕'与'治理'网络水军,不如回到问题的制度性根源,反思如何改变将数字作为衡量标准的社会管理思维。  相似文献   

4.
舆情是社会的"晴雨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作用下的媒介环境成了一个:人人即媒体、处处是现场、时时可传播的时代。自媒体所提供的开放平台,公众可以就某特定话题展开讨论,形成意见公开表达的自由市场。"网络问政"、"网络反腐"、"网络监督"互联网赋予每一个公民前所未有的知情权和话语权;随着网络舆情的升温,一些非理性、情绪化"伪民意",带有目的性"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群体极化"、"舆论审判"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给地方政府的舆情应对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樊丽 《今传媒》2009,(10):39-40
电话白发明以来便给人类的信息传播与沟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电话最令人惊诧的后果之一,是它在管理和决策中引入了由纵横交错的模式所纺织的一张'天衣无缝的网络'."[1]但对这个"网络"的研究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依靠这个"网络"构建的电话广告形态自然也受到研究者的"冷落".  相似文献   

6.
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形成特定互动关系的政治沟通过程。为考察这种政治沟通新方式的传播效果,对国内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留言量、回复率、回复质量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在整体效果上处于"很差"到"一般"的状况;在性质类型上以民生服务型为主流,民主参政型相对缺乏;在互动参与上,网民与政府、网民与网民、网民与意见领袖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提高网络问政效果需要包括政府、媒体、网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合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信息传播、观点表达等方面彰显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今年的"两会"上,"互联网"、"网络民意"、"网络舆论"等都成为耀眼的词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通过网络富集民意反映群众呼声,网络舆论的声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民意的顺畅表达极大地增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政治生活民主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巍 《东南传播》2011,(6):99-101
网络热词的大量出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对网络热词的传播,产生了一种专门以网络热词为传播内容的载体即"词媒体",尽管"词媒体"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受到了来自专家、学者等的质疑,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存在即是合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数据论证了词媒体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网络,本该是普罗大众们发表意见的平台,可是,在现实中,网络往往会成为暴虐滋生的温床,往往会成为一部分人发泄的通道.近年来,国内的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言论暴力事件",从"虐猫事件"到"铜须事件",从"流氓外教事件"到"史上最毒后妈事件",此类事件屡见不鲜.自从<纽约时报>等海外媒体将在网络上发泄暴力情绪的部分中国网民冠以"网络暴民"称号后,国内的一些媒体也纷纷认同了这个说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网络'丧文化'备受青年群体和社会舆论的关注。从后亚文化理论及其语境出发,通过'符号表达'仪式展演'与'线上狂欢'三个层面探析网络'丧文化'的社会表征。网络'丧文化'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不可能简单地一笔抹煞,应对其作客观评析,但其背后潜在的价值虚无主义、犬儒化倾向与自恋主义也需引起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价值的偏离与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颖 《新闻界》2009,(1):59-61
网络舆论价值存在于网络舆论的效果之中,由于网络的自由和开放使得网络舆论的效果具有双重性.只有有效发挥网络舆论应有的功能使其价值"归位"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肖珉 《新闻与写作》2015,(4):110-11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所释放的话语权让网络"审丑"行为呈现出新的形式与特点。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看,分析网络"审丑"变异的表现和原因,可以有助于从媒体伦理道德、新闻框架、叙事报道三个方面找出媒体在负面(丑闻)报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找到构建新时期新媒体报道体系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利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来分析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问题,考察不同融合形态在具体实践中的主导者及他们的资源利用实践。研究认为,社交媒体、信息分发平台等作为信息传播网络的新进入者打破了原有媒体主导的行动者网络权力格局,这些平台利用用户数、算法、活跃度等资源把自己消解了传统媒介组织的'强制性通过点'地位,成为不同形态融合传播行动者网络中的主导。当前的融合发展就是要挖掘、利用自己优势资源重新构建'强制性通过点',招募包括新型传播平台在内的行动者,构建自身主导的传播行动者网络。在分析传统媒介组织构建路径和策略的同时,也指出产品思维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传媒市场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如何更好地生存是摆在各个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面对竞争,该何去何从?于是,打造传媒"影响力"的呼声日渐高涨."传媒作为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目前的报业的市场,正从注意力经济转向影响力经济"、"'影响力'是传媒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等等不绝于耳.甚至,很多媒体把它奉为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传媒在打造影响力的过程中却导致了大众话语权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数据、自媒体、社交媒体的深入发展,在新的时期,网络舆情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以2016年上半年发生的"魏则西事件"为案例,解析网络舆情层级演化的过程,并探析其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21年,襄阳日报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中,精心策划组织"再作'塞上行',放歌新时代"融媒体采访活动.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核心的"四力"要求,从物质基础、文化、精神等多个层面展现出"塞上行"沿路的新面貌、新气象,展现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7.
张婷 《今传媒》2016,(1):154-155
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不断融合,高校网络文化生态产生巨大变化.媒体融合过程中出现了观念老化、方法僵化、功能退化等问题,阻碍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本文从体制机制、人力资源、考核培育等方面为高校校园媒体融合提出建议,认为高校网络传媒生态在重构内容生产模式和流程的过程中,应该着力从"内容为王"向"平台为王"、"关系为王"、"智慧为王"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8.
网络口碑与传播信任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迅速成长为主流媒体的"新部落时代",口碑传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与大众传播媒体中盛行的"名人广告"不同,网络口碑中更看重"草根推荐",其重点在于"草根"真实、非功利的特点使其具备更好的信任度,这一定程度上是对老部落社会天然信任机制的一种回归。即在大众对漫天的商业信息逐渐丧失信任的今天,网络口碑的时兴,提供了一个重建传播信任机制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刍议"自媒体"的兴起与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策略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过去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方式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进入"自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流动和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当前网络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工作思路提出:转变文化传播工作思维、强化网络舆论监督和引导、发挥"自媒体"的传播优势、"自媒体"与体验式传播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朱江丽 《新闻大学》2022,(1):105-118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为媒体融合研究提供了一个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框架.以某省级广电集团为例,探索2014-2019年国家媒体融合战略通过"国家-集团-员工"三层行动者网络逐层转译的战略执行过程以及多重制度逻辑的内在作用,提出中国媒体融合行动者网络的"散射效应".在"散射效应"下,行动者网络随着多重制度逻辑的进入而扩大行动的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