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这首五律,是唐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秋,诗人五十三岁,游宣城(今安徽宣城县,即诗中江城)时所作。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后一联怀人。首联“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点  相似文献   

2.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在《全唐诗》里,只留下了两首诗。《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的一首。闻一多对这首诗给以极高的评价。他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话有些夸张,但至少可以看出,这位现代大诗人对它是何等推崇!  相似文献   

3.
教学《村居》这首诗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理清诗脉,解决难点所谓诗脉,就是诗的脉络,也就是诗人写诗时的思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诗歌脉络,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教学:“村居”是什么意思?(在乡村里居住。)准在乡村里居住?(诗人。)这就告诉我们是诗人居住在乡村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诗人先写了什么?然后又写了什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补词     
茅盾先生是我国“五四”以来影响很大的作家和评论家。 1962年秋天的一个早上,茅盾来到广州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在书画陈列室里,茅盾看到了郭沫若题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是郭沫若1961年来这里参观时留下的。诗曰:  相似文献   

5.
崔莺莺是唐代大诗人元稹笔下的唐传奇《莺莺传》和元代大诗人王实甫笔下的杂剧《西厢记》里的女主人公。唐代真有其人 ,而且是个才女 ;《全唐诗》收录了她三首诗 ,而这三首诗是紧紧地与戏曲的情节相关相联 ,可以说三首诗贯穿了整个戏曲内容。看了她的诗 ,也就了解了历数百年而经久不变的西厢故事的“情结” ,同时也使我们真正体会到文学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提起这首诗,人们自然想到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宰相张英,也算得上是我们的安庆老乡,他接到家人因吴姓邻居占用宅基地而求援的书信,便以此诗回复,结果家人让地三尺,吴姓也深受感动,同样礼让三尺,形成了闻名乡里的“六尺巷”。  相似文献   

7.
学蜡染     
军训生活,就像一首动人的诗, 那里面写着酸、甜、苦、辣四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是那么值得去体会,而这首诗的一个小插曲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在浩瀚的诗歌海洋中有一种规劝诗深含哲理,教人处世为人,劝人为善,促廉戒贪,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安徽省桐城县六尺巷就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史载,桐城张英,官至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家人与邻居叶家因宅基地纠纷,写信给张英,请求他以京官的名义参与宅基地纠纷,不让叶家占到便宜。张英接信后,给家人写去这样一首劝解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这首规劝诗后,打消了争强好胜的念头,让出了三尺宅基地。叶家见张家退让,也让出三尺,于是便有了这条闻名遐迩的六尺巷。以诗词…  相似文献   

9.
咏黄河诗话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描绘黄河,赞美黄河,歌唱黄河,留下了一首首音韵绵长、雅奏迭出的名篇佳作。“千载金汤拥上流,只今唯有荻花秋。江南客子笑无语,闲看黄河绕汴州。”这是元朝诗人陈孚的《黄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  相似文献   

10.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事诗”中的一首。这首诗格调清新,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郅(今陕西渭南县)人,唐代著名诗人。现在留下的诗还有2806首。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写于公元820年(48岁)的深秋。当时作者任忠州刺史(州行政长官)。白是先一年由江州司马晋升此职的。这时又接到穆宗的诏令,召回京城任职,异常高兴,写下了这首充满喜悦情感的小诗。对这首诗的写作时间目前有不同看法。一本小语辅导资料上说:“这首诗写作于长庆元、二年(公元821、822年),作者在长安时。”作者于  相似文献   

11.
刘兴 《教育艺术》2004,(2):24-24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一首抒情小诗。这首诗之所以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关键是作者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诗中的“我”骑马游历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她”痴痴盼望着“我”的归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  相似文献   

12.
朱熹《春日》等三首诗以物喻理,物态宛然,理意深邃,诗味浓醇,是烩灸人口的好诗。陆、朱鹅湖之会、铅山之晤期间所写的三首诗,虽诗味欠醇,但鹅湖陆、朱之辩未留下详细记载,这三首诗有重要的理学史价值。这些诗,以诗载道,多铸字精炼,以浅文作深语,或简言深蕴,或借代曲指,不易捉摸作者真意。笔者对这几首诗谈些粗浅理解,并尝试英译。为便于译诗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诗所蕴哲理,译诗后附了些必要的注释与简介。  相似文献   

13.
苏轼这首诗,历来为人所称道。人们常把此诗和《吴中田妇吟》《乡村五绝》等诗放在一起,作为一组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歌。就这么一首诗,解放几十年来,人们评价起来并不一致。当说到苏轼诗歌的人民性时,就在这首诗里分析诗人如何表现劳动人民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受压迫的苦难生活。当说到作者反对王安石变法时,又从这首诗里分析诗人  相似文献   

14.
三代臧克家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赏析】臧克家的诗是酝酿于抒情之中的哲学,是哲学的诗。闻一多曾下过一个精辟的结论,“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其顶真的生活的意义。”这“极其顶真”正是来自诗人关照生活本质,把握生活本质的哲理性总结。《三代》这首“极其顶真”的抒情短诗就具有质朴、简洁、冷峻、深刻的艺术特色。《三代》这首诗二十一个字,三个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祖孙三代与泥土打交道的生活画面。诗句看似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实则意味无穷,言简意丰。全诗运用了一组排比句,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5.
杜牧的诗俊气有气概。杜牧曾在扬州为官,并且留下了“十年一觉扬州梦”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他的诗,千百年来,耳熟能详。可是,对于张好好,我们就知之甚少了。张好好出嫁时写给杜牧的一首诗,诗里有爱,爱中含愁,愁中又透着决然。  相似文献   

16.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的“轮台”,课本注为:“古西域地名。在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这是把汉代的轮台当作唐代的轮台了。现在的轮台县位于天山之南,属汉代西域的轮台国辖区。如果说岑参诗中的轮台是指今天天山之南的轮台县,那么,岑参另一首诗《使交河郡》、中“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就不可思议了。因唐交河城在今吐鲁番县西二十里,与今天的轮台县相距为一千一百多  相似文献   

17.
杜牧的诗俊气有气概.杜牧曾在扬州为官,并且留下了"十年一觉扬州梦"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他的诗,千百年来,耳熟能详.可是,对于张好好,我们就知之甚少了.张好好出嫁时写给杜牧的一首诗,诗里有爱,爱中含愁,愁中又透着决然.  相似文献   

18.
《琵琶行并序》是我国文学史、诗歌史上的不朽之作。这首诗不仅是高等教育古典文学类教材的必选篇目,也是中学语文教材里的名篇。今就释义未确或当注而未注的几个词语提出疑议,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张含颖 《班主任》2006,(4):47-48
除夕,我收到了陈娟的贺卡.贺卡上写着一首小诗:"……风把飘落的日子吹远,只留下记忆在梦中轻眠.善良,不是夜色里的松明,却总能把前途照亮,热血点燃.真诚,不是春光里的花朵,却总能指示希望,把憧憬编织成花篮……"诗下还有一行小字:"还记得您教我们的这首诗吗?您的善良和真诚就是松明和花朵,我深深地感谢您!"这张小小的贺卡使我陷入了回忆.  相似文献   

20.
政令通常均以令、法规、公告等行政公文的形式公诸于世。曹操在颁发大量公文形式的《求贤今》的同时,还发表了一首诗的“求贤今”,那就是《短歌行·对酒当歌》。对于这首诗的赏析评论文章早已汗牛充栋、不胜枚举,然而从诗的求贤令、诗的政治宣言这一视角去进行完整的分析阐述似属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