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秦岭山地39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近50年来的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秦岭山地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岭山地近50年来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变化的倾向率是-8.6mm/10a,但近15年来降水量呈递增趋势:在空间上,秦岭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秦岭山地除商南降水量呈略微上升趋势外,其余地区的降水呈略微下降趋势,秦岭山地各代际800mm等降水量线发生明显移动,与标准时期相比,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北移0.02°、0.48°,其余年代略有南移。在0.18°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14,(4):10-14
根据淮河流域1958-2007年观测气温、降水量、径流量数据和NCAR-CCM3、CSIRO_MK3和ECHAM5/MPIOM三个气候模式数据对该流域气候变化和淮河干流径流量进行预估分析。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降温为主,90年代中后期增温显著;季节上,春秋两季气温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冬季增暖速率较高,夏季则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1958-2007年无突变性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季节变化上,流域夏季降水量变幅较大。2)预估表明,淮河流域未来气温增幅明显,2011-2060年间三模式平均增温相对1961-1990年距平达2.61℃,降水相对1961-1990年距平变幅达-84.6至168.0mm之间波动,相对1958-2007年观测期淮河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2011-2060年淮河径流量可能存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2-2012年滇中地区7个气象站降水月值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滑动T检验分析了该区域近50a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突变,并用R/S方法预测了该区未来降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滇中地区近50a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丘陵盆地区较干热河谷区减少的更强烈;丘陵盆地区年降水量突变点在1994年,而干热河谷区年降水量无突变.年代际尺度上,丘陵盆地区各年代的年降水量始终是减少的,而干热河谷区年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始终减少,20世纪90年代呈先减后增趋势,本世纪初以来呈先增后减趋势.滇中地区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丘陵盆地区呈增加趋势,而干热河谷区刚好相反.两地形区各年代夏秋降水一致减少,春冬降水变化不一致;两个地形区春冬降水均无突变;而夏秋季降水却存在突变点.R/S预测显示,滇中地区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的变化趋势相反且均表现为很强的反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降水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各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局地响应存在较大差异.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上游16个气象站1965—1997年降水资料,求距平值,进行MK突变检验,三次样条spline插值,分析水源区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从降水量的时间序列看,水源区未来降水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内降水季节性突出,1996年为降水突变点;从降水的多年空间分布看,在东西方向上,西部降水量最多,中部降水量最少;在南北方向上,南部降水量最多,北部降水量比中部稍多.从1965—1997年降水的空间变化看,在南北方向上,水源区南部降水量变化最快,中部变化最慢;在东西方向上,东部和西部降水量变化慢,中部降水量变化最快.从整个水源区看,南部的紫阳、镇巴、岚皋,北部的商洛,西部的略阳为变化高值区,汉江河谷和东部丘陵区为变化低值区.  相似文献   

5.
降水是反映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了解降水以及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减轻旱涝灾害的影响和损失有着一定的意义.本文根据湖南省22个站点1990-2012年共23年的逐日降水数据,结合4个极端降水事件指数,对湖南省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湖南省年平均降水量、极端降水量在23年间呈下降趋势;极端降水强度、极端降水比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东部和南部较多,北部平原地区和西部地区较少,山区降水大于平原区;极端降水量呈现南北较多,中部较少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近59年阳江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利用阳江市1954—2012年每月的降水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距平曲线及滑动平均法,对阳江市汛期降水(4-9月)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异常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阳江市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水量在59年内存在微弱上升趋势,有明显的干湿时段,年际变化大。阳江市整个汛期的降水异常变化幅度较前、后汛期都要小;相对于前汛期,后汛期的异常变化对整个汛期降水量变化的贡献要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指标变差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并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堵河流域降水量的稳定性、集中性、趋势性和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在年内的稳定性变差,集中程度增强,但集中时段稳定在7月份;不考虑变异时,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考虑变异时,突变年前后两时段的年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从季降水量来看,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其余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从月降水量来看,6月份降水量和8月份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余月份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以29a、18a、8a、5a四个时间尺度为周期的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指标变差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并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堵河流域降水量的稳定性、集中性、趋势性和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在年内的稳定性变差,集中程度增强,但集中时段稳定在7月份;不考虑变异时,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考虑变异时,突变年前后两时段的年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从季降水量来看,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其余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从月降水量来看,6月份降水量和8月份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余月份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以29a、18a、8a、5a四个时间尺度为周期的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海南省的年降水量、年降水平均值、标准差和距平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前5个分量可表示降水总方差的83%,它已反映出年降水场最重要的特征。时间系数和特征向量的组合,将年降水场分为5种类型,并确定了海南省逐年降水量的类型,全省性旱和涝的几率最高,占58%,其次是东南旱西涝,占17%。  相似文献   

10.
统计1970—2009年南阳市气象站降水数据,分析了近40年南阳市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及降水类型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近40年南阳市的月均降水量呈单峰变化趋势,7月份月均降水量最大,占年均降水量的25%.(2)近40年来,南阳市年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其年均值为765.2 mm,以24.9 mm/10a的速度增加.(3)近40年南阳市雨季年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其年均降水量为556.1 mm,占年均总降水量的72.9%;雨季和旱季年降水距平百分率波动不大,降水量年际间较稳定.(4)2000—2009年南阳市大雨、暴雨和大暴雨事件发生的次数分别占近40年来其总发生次数的22.2%、34.9%和33.3%,自2000年以后,南阳市大雨次数逐渐减少,而暴雨、大暴雨次数逐渐增加,增加了年降水量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内蒙古地区1981-2010年43个气象观测站的沙尘暴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并对其总体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年代上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时间分布上来讲,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次之,秋季最少.并且年变化显著,反复出现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年代变化上80年代发生日数最多,90年代发生日数最少,2000年之后又开始频繁发生.空间分布上来讲,内蒙古地区沙尘暴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地区.3个年代中高频区一直处于阿拉善盟拐子湖地区.从2000年开始锡盟西部地区也成为沙尘暴高频发生地区.  相似文献   

12.
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30个气象站点1982—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1982—2013年,洞庭湖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5.6~17.7℃之间,年均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以0.38℃/10年;年降水量在975.2~1 833.6 mm之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9 mm/10年。(2)空间上,整个流域气温上升,增温幅度较大的地区是流域东北部,有五峰(0.98℃/10年)和长沙(0.7℃/10年)两个极值中心,其他区域增温幅度较小;流域内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呈递减趋势,递减幅度较大的区域是流域北部和东部,而桑植、吉首、沅江和道县等部分地区降水量呈递增趋势。(3)气温呈上升-下降趋势,1998年为气温突变年份;降水量呈递减-上升-递减趋势,降水量突变点出现在1993和2009年。(4)洞庭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存在6年的强显著周期,还有14年和23年尺度的变化周期;年降水量存在3年的强显著周期,6年和16年尺度的变化周期。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总体气候呈现明显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滁州市1952—2012年的降水变化规律,利用其逐日降水量数据,对滁州市年、季、月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年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降水倾向率为10.232mm/10a;四季中春季降水量减少和夏冬降水量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且春夏降水较多,秋冬较少;各月降水量7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且分布不均。年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628d/10a;四季平均降水强度和降水日数分别呈总体增加和减少趋势,同时春秋两季以中雨为主,夏季主要是暴雨,冬季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十二个月中2个月以小雨为主,5个月以中雨为主,1个月以大雨为主,4个月以暴雨为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内蒙古地区100个实测站点1960-2014年逐日降水数据,分析内蒙古地区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内蒙古近55年PCD与PCP的平均值分别是0.68和-0.11,降水年际变化下降发展趋势显著且通过0.05显著性的检验,全年降水空间分配均匀且逐年有提前的趋势。PCD空降水空间的分布结构总体空间上呈现为东高西低,高值的区域分别位于兴安盟和通辽市,低值地区为乌兰察布市及鄂尔多斯市。PCP在总体空间上从东向西递增,最高值的区域位于鄂尔多斯市,低值的区域主要位于呼伦贝尔市,降水年际变化分配空间的格局主要呈东部早于西部的空间变化特征分布。R/S分析表明,PCD与PCP的Hurst指数均小于0.5,与过去55年发展趋势相反,未能在时空上表现出明显的趋势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楚雄市1971-2007年37年的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等资料,计算了楚雄市降水距平百分率并分析了37年来楚雄市干湿变化,结果表明楚雄市降水呈波动的状态,楚雄市降水量的近10年平均值有所增加,通过计算发现楚雄冬、春季节比较干燥,夏、秋季节比较湿润,楚雄市多数年份的气候属于干旱型.通过城市与郊区的对比分析发现城市降水量和相对湿度有别于郊区,原因是下垫面性质的不同,提出了针对楚雄市的干旱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6.
《集宁师专学报》2016,(5):114-118
该文基于乌兰察布市11个气象站点,近54年的气象资料对乌兰察布市1961-2014年的年平均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年平均气温等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察布市气温变化趋势与全球大致相似,呈现出一种在波动中上升的态势;乌兰察布市降水量在1981-1990年下降,且前山地区比后山下降迅速,乌兰察布近年来整体降水量呈现逐渐减小趋势;乌兰察布市气温与降水表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对乌兰察布市气候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山西旱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是对山西农业生产威胁次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重的气象灾害。本文根据1991—1999年的降水资料,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暴雨频次对山西近期旱涝灾害进行了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干旱趋于严重,全省干旱大致2-3年出现一次,每年都导致粮食农作物大幅度减产。降水量减少现象在冬季(12-2月)最严重。春旱发生频率较高,并存在地区差异,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夏旱和夏秋连旱损失最大。山西省暴雨次数、受灾面积、经济损失的年际差异和地区差异比较明显,降水量多的年份暴雨场次多、范围大、损失严重。暴雨具有南多北少、山区多、盆地少的特征,多发地区主要分布在山西省的南部和东南部。山西省暴雨集中在7、8、9三个月,尤以7、8月份最多,占总数的77.7%。与前几十年相比90年代暴雨次数有明显的减少趋势。暴雨洪水损失除粮食减产一项不如干旱造成的严重外,其他各种经济损失都居各种自然损失之首。  相似文献   

18.
根据赤峰地区1960-2005年的气温、降水和主要农作物产量资料,分析了赤峰地区46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显示:赤峰地区农作物生长季的平均气温1997年开始呈升温趋势,积温和无霜期均有明显增加趋势.生长季的平均气温、无霜期和降水量对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影响较大,水稻产量主要与生长季的平均气温有关.随着气候变暖,玉米和大豆的主要灾害是旱灾,水稻的主要灾害是生长季的低温.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成都市1981-2010年降水资料,对成都市近30年降水时间变化量特征进行分析.得到:降水量整体呈略微下降趋势,特别是近十年下降速率加快;降水时间序列存在三个时间尺度的主周期变化,分别为6a、12a和19.5a,其中振荡能量最强大的主周期是19.5a.  相似文献   

20.
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近42年月降水量数据进行基于Morlet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春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3~4a的波动周期,夏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3a的波动周期,秋季降水量2~3a的波动周期极为明显,冬季降水量的变化不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通过定义波动周期,对季节降水距平率进行了计算,划分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干旱类型。利用上述结果,从发生频率、重现期、波动期等方面对各程度干旱进行了危险性评价。通过年降水量变化的R/S分析,H=0.944>0.5且非常接近于1,说明未来降水量有与之前相一致的变化趋势,该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干旱灾害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