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特级教师郑桂华老师指出:"核心问题是理解一篇文章主旨的钥匙,也是一堂课教学价值的依托。"导读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设计有效的导读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对话。一、设计针对性导读问题——让文本对话有深度  相似文献   

2.
导读问题是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对话的"金钥匙"。导读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文本的重点与难点,要紧扣文本的线索。基于"两点一线"的导读问题才能使小学生的文本阅读更深入。  相似文献   

3.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面对课堂上文本对话的失效现象,教师需要紧扣主旨,莫让话题偏离中心;有效导读,莫让内容游离实质;关注细节,莫让对话流于形式。通过有效的文本对话,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今的阅读课堂,"满堂问"现象十分严重。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通过整合性的导读问题、舍弃性的阅读板块、点化性的阅读指导,变"问话"为"对话",从而让文本阅读达到高效。  相似文献   

5.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随意发问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了课堂教学成了问题的堆砌。因此,语文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与功能,要突出提问的准度与深度。一、紧扣文本——提问要有"准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提问是引发对话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紧扣文本设计导读问题,突出课堂提问的"准度"。  相似文献   

6.
对话,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遗憾的是,不少课堂对话虽然"热闹",却缺乏深度。要提高对话的有效性,就要精心设计导读问题,把握好对话的深度、厚度、广度,凸显导读问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以便引导师生、生生、生本之间展开高效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课堂对话离不开话题。确定话题时应考虑话题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是教师的,还是学生的,是主话题,还是辅话题,进而从文题、中心句、关键词、文图、导读题、文本脉络、相关文章、相似经验、文本空白、语文要素等入手,创生话题,并借助以主话题为核心的话题群,为多元对话提供方向,确保课前、课中、课后的对话渗透融合,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理念打破传统的串讲古诗的教学模式,注意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多种形式的导读,以读促悟,对话入情,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达到明意、入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想象性导读问题,激活对文本意境的二度"再造";设计开放性导读问题,促进对文本情感的个性表达;设计开放性导读问题,促进对文本情感的个性表达。  相似文献   

10.
陈晓曼 《文教资料》2011,(15):32-34
阅读教学应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中进行,但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整个课堂对话活动的基础,是一个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运用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提取信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开始,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读”。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课文为例,阐述运用听读、范读、自读、导读、品读等五种读法.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充分地读,细细地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作者交流,感悟和品味文本。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多元立体对话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针对性导读、层次性悟读和开放性创读等活动,让对话更真、更厚、更深,以实现言语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让文本以鲜活的生命力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情境,分层导读 一颗普通的小露珠.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传达了无限的美。为了让学生领会那诗情画意的意境,教师搭建平台,引领学生在情景中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根本。所以,课堂应该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呢...  相似文献   

14.
郑楠 《现代教育》2013,(8):79-79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学参考书作为唯一的对文本解读的标准。这极大地抹杀了学生个性,损害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堂好的阅读教学课,应该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遵循并且实践课程标准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积极作用,从更多视角出发,科学导读,为学生的阅读突破注入动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题导读、问题导读、结构导读都是有效的导读方法,能够给学生提供感知文本的平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问题意识"是对学习对象进行探寻、质疑、研究的心理习惯。以"问题意识"组织教学,可以超越原有以"教科书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适合于以文论文本导读为主要方式的古代文论教学。实施"问题意识"教学的基本策略就是"向古人提问",即从文学观念或文学发展史角度,依据文论文本所涉及的问题域,追索古代文论文本涉及怎样的问题,而今人对同样的问题又是如何界定和阐述的。这样就起到了一种古今对话融通的作用,有利于将古代文论知识融会到学生总体文学观念和知识体系中。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基于文本展开的不同形式的对话。它是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作者、教师与编者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关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开始。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文本的读者,与文本的对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认为语文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的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的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细细推敲新课标提出的多重对话,突出的是两个中心.一是学生,一是文本。无论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编者对话,都必须是基于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自我建构才能真正发挥效应。而无论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还是编者与文本的对话,其引发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同文本的对话应是全方位的、多元的,也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如果教师已经对文本经历了各种形式的对话,已经对文本心领神会,那么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障碍就根本不是问题。那么,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与文本对话呢?一、品读揣摩"文本"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他教学之前,总  相似文献   

20.
对话是阅读文本的方法之一,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质也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自我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是一种对话的载体,交流的平台。文本内的对话,就是师生、学生的对话交流始终落在文本上,把文本分析落到文章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段上,挖掘出文本潜藏的内涵,让学生从独自品尝到交流分析,在不断地与同伴,与老师的对碰中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