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郭玉清 《天中学刊》1999,14(4):100-101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和掌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进行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比较法”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其认读、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实现其教学目标的比较理想的教学手段。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比较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一篇课文中不同内容的比较教学一篇课文在讲授的过程中,有时为了突出强调某一内容,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比较因素,采用“比较法”,讲清某些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其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威尼斯》(高中语文第六册)是…  相似文献   

2.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把单元作为教学单位,每个单元又分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三类。根据要求,在教学时间上,课内自读课文只安排一课时。如何实现自读课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我在自读课的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进行点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较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门捷列夫说:“要全部把握住,需要比较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比较的课文要有可比性。一个单元的教材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这就使自读课文和讲读课文具有可比性。比较点拔,既能激发学生对自读课文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够突出单元教学的重点,较理想地实现单元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分类比较发现异同──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湖北胡绍浚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就是依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以一篇为主.联系数篇,进行分类比较,从而发现异同,找出不同课文的共性和个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  相似文献   

4.
同单元课文的比较教学 课文的单元组合,是由专家精心设计的。同单元的课文一般体裁是相同的。有的在内容上是同类的。将单元里的课文进行比较,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这两篇均属课内自读课,我就先引导学生阅读这两篇课文的“自读提示”,然后辅导学生  相似文献   

5.
比较是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比较可找出事物间内、外部的联系与区别 ,掌握其相同点和相异点 ,从而把握不同事物的本质特征 ,达到认识多类事物的目的。语文教师自觉地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阅读教学 ,不仅可以增大教学容量 ,提高阅读效率 ,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发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求同比较 在教学《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时 ,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有人说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蒋干 ,这从课题中就可知道 ,你认为是这样吗 ?面对提问 ,学生举棋不定 ,难以回答。于是教者引导学生回忆并提问启发 :《我的…  相似文献   

6.
“比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方法,是对各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其异同及其关系的思维过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有利于引导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认识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异同,更好地发现其本质及其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历史教学离不开比较,有比较才能有鉴  相似文献   

7.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小学低年级学生只有读得正确、流利,才能进一步读得有感情。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以下几种方法。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低年级学生朗读时受口语影响而形成思维定势,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尚未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常在朗读时乱加字或漏字。“比较法”就是引导学生把读错的句子和课文原句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朗读时加字、漏字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从而做到正确朗读课文。例如教《温暖》这课时,有的学生把“周总理又工作了整整一夜”,读成“周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漏掉了“又…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摈弃过去重教轻学的偏向,运用我县教研员陈茀成教师创设的“五问自读法”指导学习读书,取得明显的效果。 “五问自读法”在教学中既考虑教法,又研究学法,以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与归纳识字、解词、析句、分段、理篇的规律方法,分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在每篇课文的教学进程中加以落实,从而使学生掌握小学阶段的一整套的读写方法。这样,“五问自读法”就实现了由教到学,再到习的两个飞跃。实践证明,“五问自读法”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五问自读法”在课堂上怎样施教?我想以《一夜的工作》教学为例来谈谈。  相似文献   

9.
比较法是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比较既是方法,也是一种思维过程。人们认识事物,往往要借助比较,鉴别异同或高下,从中找出事物间的联系;离开了比较,这种辨别异同高下的思维过程就寸步难行了。通过比较,往往能获取新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运用比较法分析课文,有助于学生掌握规律,举一反三,提高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而定。一般地说,可从以下几方面选择比较的内容和方法。一、抓住课文的对比内容进行讲析。对比是一般的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中学语文课本中…  相似文献   

10.
自读课文教学方法浅探哈尔滨市幼儿师范学校张秋月,李勤无论是中学《语文》课本,还是中等师范的《阅读和写作》、《文选和写作》课本,都把所选课文分为三类:讲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课文。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自读课文,是否只是学生简读,教师略讲就可以了呢?对...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的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一定量的自读课文。如果说讲读课文的教学重在“教方法”,那么自读课文的教学则重在“用方法”。讲读课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举一”的作用,自读课文则起着“反三”的作用。自读课文的教学给学生开辟了语文“知识迁移”的园地,它巩固了学生已学的知识,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训练,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笔者根据从事语文教学的切身感受,就怎样组织职业中专学校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明确目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职业中专学校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曾获《人民日报》“风华杂文征文”一等奖的《庄周买水》是刘征先生创作的荒诞古怪奇趣的故事新编体杂文(亦称“寓言式杂文”)。作为高中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想观点.认识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自读赏析这篇课文,可抓住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是以文章体裁为单元编排的。教学中,如果以“课文”为中心进行单篇教学,每课都按解历文题、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的老程序进行教学活动,那么则会使学生感到重复乏味,教学效果是不佳的。因此,我们应从教材实际出发,以“单元”为中心,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比较法,就是观察与分析两种事物,求同存异。运用比较法进行语文单元教学,是以《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讲读课文为基础,以文体的基本特征、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读写要求为依据,分析辨别一个单元内同一体裁的几…  相似文献   

14.
谈录音机在导读中的运用江苏陈静一、给“小播音员”录音《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应该做到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这个环节的教学步骤,一般是先自读课文,粗知大意,然后点名读,集体纠正字音。在这个...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老指出:“学生读课文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这三个“真能”,进一步说明了语文教学要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性。为了实践这三个“真能”,我在教学《蛇与庄稼》时,改变了过去那种就课讲文的老一套方法,根据科学常识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夜莺之歌》歌声响亮江苏刘尊立一、通读课文,理清线索《夜写之歌》的课题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暗含着文童的线索。教师在教学时先向学生提问:“课题为什么叫夜莺之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文中写夜莺歌声的词句。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句子就能基本...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语文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自读课文已成为教材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能充分发挥自读课文的作用,落实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使自读课文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教学,这就有必要对自读课文作些实质性探讨。下面是我们对自读课文及其教学的浅层次认识,当否,恳望专家、同仁指正: 一、讲读课文、自读课文的关系及教学自读课文的原则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国文学习》中讲:“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  相似文献   

18.
比较是认识事物进行思维的基础。历史课中运用比较法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从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中,“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黑格尔:《小逻辑》第262页),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辨别事物的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从“历史的启示”中,得到唯物史观、民族气节、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教育,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9.
蔡亚萍 《广西教育》2011,(29):64-64
通过比较,可以揭示事物间的矛盾,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从而认识事物本质。在历史课中,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不仅呵以避免学生在识记历史知识点时混淆是非,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全面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常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第五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认识事物的联系,侧重于读的训练。本组课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分清事物的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重点讲读课文《跳水》主要讲人与猴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