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校录姚鼐佚文五篇,并略附考论于每篇之后.这五篇佚文为研究姚鼐诗学理论提供了新材料.编辑新的更全的姚鼐全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检阅《余氏宗谱》可发现桐城派主要代表作家戴名世、姚鼐、姚永朴的三篇佚文,这既弥补了三位作家文集的缺失,又为研究桐城派名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3.
《中文自学指导》2009,(4):111-111
本辑所录沈从文作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三篇佚文,均为《沈从文全集》(2002年12月太岳文艺出版社初版)所失收。本刊今后将不定期地刊登现代作家的集外佚文,供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辑佚作为一种学术传统,古今之间有同有异。现代文学的辑佚往往针对的是“集外”文,即作家自己或他人编有作家的单集或全集,但仍有一些文字散佚在“集外”,辑佚就是收集这些集外文。辑佚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整理中“发现的技艺”,存在诸多方法,首先是从判定报刊和佚文的性质入手,其次是追踪线索,还可由笔名而发现佚文,也可通过作品的广告去发现佚文。在发现的喜悦之中,更需要对辑佚的学术规范和价值层面进行“二重批判”,质疑、审思辑佚成果。有价值的辑佚学术实践已转化为一些不同的著述形态,如佚文单集、拼合型佚文集、佚文论等,都将有益于现代文学辑佚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徐渭,明代著名文人,工诗文,著述颇丰,今人已将其现存作品辑成《徐渭集》,堪称完备,然尚有遗珠。笔者从光绪《富阳县志》、万历《会稽县志》等文献中辑得徐渭佚诗1首、佚文4篇、异文1篇,对研究其思想、创作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最近读顾吉辰先生主编的《钱大昕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版),颇留心于竹汀先生之佚文。书中有顾吉辰《钱大昕钱大昭著作考》、顾荻《钱大昕的佚文六篇》、朱瑞熙《钱大昕钱大昭著作续考》、《钱大听佚文五则》数篇,对钱大昕的佚文作了不少工作,甚可夸赞。曩读目录学书籍,也曾辑有佚文数篇,今对照以上诸文并钱大昕的《潜研堂集》、《十驾斋养新录》,复有溢出此数家之外者,现辑出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后主文、赋主要被唐代以后的史书、类书、总集和选本所收录,今存绝大部分作品收集在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计38篇。通过爬梳古今文献,可得文13篇。此外,还从各类文献中,找到了一些陈后主创作过更多作品的具体线索,据此推断其佚文应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8.
在近现代作家作品辑佚工作中,因辑佚者“轻于考证,重在阐释”、缺乏“史实”、过度依赖二手资料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伪佚文”的出现。文献梳理、考证、文本释读必须慎重,它决定辑佚工作的成败。柳青11篇佚文中有9篇为“伪佚文”的发现,警醒辑佚者须谨言并慎行。建立严格的考据辨伪体系,遵循科学性、逻辑性、实事求是的原则,必将有益于近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和辑佚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姚鼐《古文辞类纂》中的圈点系统是由篇目标圈、正文圈点和文字评论三个层面构成;三个层面既各自发挥其文学评论功能,又按比例实行评文篇章的总量控制,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疏密有致、交叉重叠、相互照应、灵活多变的立体的艺术评论网络。姚鼐《古文辞类纂》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精巧的评论网络构建和彰显其古文理论的审美维度。  相似文献   

10.
陈学文 《天中学刊》2005,20(6):97-97
《题洪氏像跋》是文天祥的一篇佚文。佚文彰显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  相似文献   

11.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具影响力的诗人,以“武功体”闻名。目前学者多注意其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及闲适尖作品的成就,对姚其他类型的作品则缺乏深入的探讨。姚合的反映幕府戎旅生活的作品,在姚合的诗歌中独具特色,此类作品多为胸襟抱负的直接抒写,感情浓郁而强烈,反映出姚合的爱国之情、忧国之思与济世之怀。研究姚合这类作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姚合诗歌风格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全面地把握姚诗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2.
王邦采是清初重要的楚辞研究者,由于相关记载较少,目前对他的生平事迹和著述情况仍然缺乏了解。结合文献记载,考证王邦采的生平事迹主要有刊刻古籍和书画活动。除了楚辞研究之外,王邦采的著述成果还包括前人诗集笺注三种、读书笔记三卷以及诗二十一首。  相似文献   

13.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14.
五代后蜀何光远著《鉴诫录》十卷,谈唐五代诗事者占十之六七,向为世人所重。以往仅据《十国春秋》略知其事迹。考订何光远曾著有《鉴诫录》、《广政杂录》、《宾仙传》三部著作,其中后二书宋以后失传。通过对《宾仙传》佚文的辑录考察,可以略知他的生平,确知他是一位非常坚定的道教修行者或向往者。他的三部著作都喜欢大量引用诗歌,其中《广政杂录》偏重记录朝野逸事,《宾仙传》则以传闻和虚构故事为主,《鉴诫录》所记介于事实和传闻之间,可以知道他著作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15.
北宋中期的诗人梅挚生平虽不煊赫,但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堪称循吏。其人喜吟咏,擅文章,虽作品大多散佚,而生平尚可据当时史籍和名家别集的相关记载加以考索。他与欧阳修等一同主持了北宋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嘉祜二年科举考试,与欧阳修、梅尧臣、王珪、韩琦、文彦博等人多有唱和,且与王益、王安石父子为两世之交。他的政绩、品格以及交游连同创作一起所引发的历史影响值得后人珍视。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王翰以《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著称,在盛唐恢弘的宏观时势之下,造就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传奇。然其事迹诗文流传极少,遂致鲜有关注与研究。文章从史料记载及其现存的十余首诗作文本出发,循端理绪,就其生平性格、艺术特质进行了探讨,并从其独特的人格特性研究入手,考论其诗歌用韵的特点,解读其骨气标举的诗歌创作风力。  相似文献   

17.
林古度年表     
林古度交游甚广,与明末清初诗人多有倡酬。遗诗近万首,清康熙间王士祯选刻《林茂之诗选》,仅存一百多题二百多首。《年表》据《林茂之文集》、《林茂之诗选》及笔者多年搜集的林古度佚诗、佚文和古度诸友著作,逐年排比其事迹。详考详拙撰《林古度年谱》(未刊稿)。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诗集中存录的《无题》诗,主要是七律八首,七绝三首,可分别系列于他所写作的拟名“蓝桥记”、“青鸟记”两篇传奇文辞,其无题的语意和情调均和传奇故事中的情节丝丝入扣;诗中有所疑难的语句和隐事,后世注解者多争论不息的无从落实的悬案,通统可由传奇故事的具体经历,恰当地给以解说。另有五首五言短诗和一首七言八句,与“韩翊”传奇文的情节绾合切适,或可拟名“锦书记”。综观李商隐《无题》诗,可分为三四种各自含蕴某些故事情节的连串组诗,并非无具体事实作为这些组诗的背景,且并不存在李商隐本人的恋爱诗。考察李商隐无题诗和他创作的佚失传奇文的关系,乃是关涉唐代文学整体观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晚唐温庭筠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在当时备受推崇,在文章方面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号“三十六”。温文亦曾结集行于世。但考之现存史料,于温文集则止于记载,实物久已失传。考之文献,上溯其源,则温庭筠文集结集当在晚唐五代时期;其文集散佚情况较为复杂,或遭遇北宋丙午之乱于南宋已散佚,或于元代尚存,至明代终至消亡。  相似文献   

20.
寒山的论诗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寒山诗集中,有几首论诗之诗,这些诗涉及寒山对诗歌的创作动机、功能与特征的认识,虽是只言片语,但若把它们集中起来放在特定的时代与学术背景之下进行考查,会清晰地看到寒山的诗学观。寒山的论诗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促进了论诗诗文体的正式诞生,指明了禅诗发展的“典雅”方向,开启了以诗语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