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云 《文教资料》2009,(2):13-14
花间鼻祖温庭筠为词人一大宗师,而“有才无行”的史料记载却令他的形象一落千丈,难与其词史上的地位相匹配。细辨新旧唐书上关于温庭筠的几条记载,本身也不乏问题;再考之唐朝世风和士风,造就的“无行”温庭筠,实在是情有可原,不能以当代观念来评价他的人格,这是由时代所造成的文人悲剧。  相似文献   

2.
韩白殒没,温李并起,绮丽华艳,深情绵渺,开一代诗风,光芒笼罩整个晚唐,源本伏流,影响波及宋元.但无论从研究的深度还是研究的广度看,人们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都远不及对李商隐的研究,远达不到其诗歌应有的价值地位.本文力图全面查检历代书目题跋,汲取前人今贤的研究成果,考察现存温庭筠诗集,尝试理清温集的版本源流,弄清温庭筠诗早期的结集情况和在宋元的流布.  相似文献   

3.
温庭筠与韦庄作为花间词派的代表词人,在词作风格和内容上有着显著地差别。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温庭筠词作用色浓艳,韦庄词作较为淡雅;"密而深"是温庭筠词作的主要特色,与之相对应的韦庄词则表现为"疏而显";在创作手法上,温庭筠词多用暗示联想手法,丰富思想感情;而在词作内容上,韦庄的词句显得更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的艳情诗在他大量作词之前已经成熟.从思想和艺术方面,细致分析他的艳情诗对其词的影响,探求温庭筠创作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5.
温庭筠是晚唐诗坛大家,又是花间词派的鼻祖,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诗词体式的过渡、诗词的比较,诗歌的内容、诗歌的艺术、温庭筠与李商隐的比较五个方面,因此近20年来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是相当全面的,也在很多方面对以往论述有所超越,但温诗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地挖掘。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中充满着密集的丝绸物事。丝绸物事与他诗歌当中的女性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丝绸对其刻画女性的外在形象之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描摹人物的居住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大量丝绸物事入诗是温庭筠形成"绮艳"诗风的重要原因。丝绸物事与温庭筠的作品形成的密集交融可以从社会及个人两个方面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7.
温庭筠作为"花间鼻祖",其词主要载于《花间集》。温庭筠词运用了丰富的颜色词,构筑了色彩的美感。温庭筠词中的月以一种无情无感的自然景观大量出现,被词人赋予了独特的情感色彩,与词情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8.
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作家。花间派多写闺阁生活、女子相思,以香艳缠绵、简练典雅为特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而作为同一流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温庭筠词浓艳香软、含蓄婉约,被称为“花间鼻祖”;韦庄词则以清淡疏朗、抒情热烈而真挚,与温庭筠齐名。  相似文献   

9.
郭尧 《文教资料》2009,(11):10-12
温庭筠作为“花间鼻祖”,其在词曲创作方面对五代及宋文学有着重要影响,而其作为晚唐重要诗人。在律诗绝句上的成就往往因其词曲和乐府诗的艳丽而被人忽视。通过对温庭筠的七律和七绝分析,阐述其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苦闷、悲怆的意境和对晚唐诗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温庭筠的诗分为两类:一类是绮靡的诗,一类是清拔的诗。两类诗的产生,有其传承原因、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它们是互为表里、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都是温庭筠复杂思想与性格的必然产物,要予以正确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词最重要的部分是词境。作为晚唐“花间派”的鼻祖,同时也是整个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温庭筠的词境与其他婉约词人的词境稍有不同。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温庭筠和同时代的韦庄更喜欢以春天作为词的季节背景;温庭筠更喜欢以画楼闺阁作为主人公活动的舞台;温庭筠词的抒情主人公几乎都是曼妙的女子;温庭筠词的意象比较密集,同时意象与意象之间跳跃比较大;温庭筠比较注重辞藻和设色,尤其喜欢用色彩鲜明:饱满的词。以上诸种要素,使温庭筠的词境相对于其他婉约词人,更香艳温暖,也更繁缛富丽。  相似文献   

12.
乡愁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弥漫不开的情结.《商山早行》作为温庭筠的代表作,因其中有“杜陵梦”一语,而多视杜陵为温庭筠乡愁所系之地.本文将从杜陵之“梦”、凫雁之“满”、板桥之“迹”和驿墙之“明”四个方面,对诗歌文本进行细读.同时借助作家的生平考证来说明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眷恋的故乡并非“杜陵”,而是其籍贯“并州”.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温庭筠放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中考察其人生经历,展示了他的心灵轨迹及人格精神,从而指出千百年从正史到稗史关于温庭筠其人评价的偏颇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晚唐诗坛"温、李"并称,将温庭筠诗歌美学品格仅仅归结为绮艳,失之偏颇。全面深入品味温庭筠诗歌,发现温诗具有三重美学品格:俗艳、雅健、清逸。这是温庭筠三重人格的折射:叛逆浪子、传统士人、一介寒士;也反映和浓缩了温庭筠的三种人生:酣歌淋漓的人生、积极进取的人生、闲居田园的人生。三重美学品格表明温庭筠诗歌是一个多层的立体的美学结构系统,深刻地理解这三重美学品格,就能深入理解温诗意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晚唐词人温庭筠在词的创作上,有其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情与景交融的意境特征;曲折跌宕、婉曲含蓄的结构特征。同时,通过温庭筠、韦庄对比,说明温词对两宋婉约词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温庭筠词说     
温庭筠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心致力于词体写作的作者,他在词史上的成就源于他词体写作上的独特构思方式。简而言之,温庭筠词的构思特点,就是组合意象,词中有画,创造词境。温庭筠的全部词作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17.
论温庭筠的"以文为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经济、政治、社会风气和文坛时尚等外部因素与温庭筠特有的个性、情感和才能相际会,温庭筠在扬州妓院和京师进士考场内外卖文,被人称为“以文为货”。尽管“以文为货”不是温庭筠所追求的,但是,“以文为货”对温庭筠创作的内容、思维方式乃至文风却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有着挑战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温庭筠是晚唐诗词文兼擅的大家。本文以大陆地区的研究成果为主要考察对象,回顾了20世纪以来温庭筠生平研究中的主要问题——贬谪以及从游庄恪太子问题,列举并整理了研究中的主要成果,以期推动温庭筠研究的进一步开拓与深化。  相似文献   

19.
温庭筠一生写了大量七言古诗,他的某些七言古诗词藻华丽,多以女子为描写对象。长期以来,人们对其七言古诗的艺术成就持肯定态度,但对其内容则持否定态度,议论颇多。诚然,温庭筠有少数七言古诗写得比较轻艳,是不足取的,但他的七言古诗里的多数是富有思想意义的,不应以其辞彩秾丽、形式华美、表达内容的方式比较深隐而加以抹杀。  相似文献   

20.
温庭筠的诗与词都以"秾艳"风格著称,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与温庭筠善于使用色彩词有关。在这些色彩中,温庭筠更偏爱于"金"色,金色在诗中出现110余次,词中出现28次,分别占到33%和43%,如此高的使用频率,当然不能仅用偶然一词解释。通过分析发现,金色不但显现了温庭筠建功立业的志向,更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奢华时代,而且对自身及后世的词风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