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六朝时期(3—6世纪)是荆州地区人口剧烈变动的时期,它是这个时代社会历史变化的直接反映,同时又给予这一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人口问题是研究六朝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历史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得以较大程度的开发,农、工、商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六朝政府实施了较合时宜的宏观调控政策,表现为对农业生产要素的增加、对豪族势力的妥协与限制和发展商业贸易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六朝经济》一书主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分类叙述了六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与交通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六朝时期各地之间的区域性差异、部门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因素的积淀,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六朝经济的历史发展规律和特点,其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别具一格,对于六朝经济的研究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有这些成果,既是这一领域后续研究的基础,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研究视野,利于我们更多更好地还原六朝经济的发展情形。  相似文献   

4.
六朝时代江南的开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知道江南经济是在六朝时代发展起来的,但发展的范围、程度、时间、原由、特征、影响等如何,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试就这些方面,做一次探讨。据我的考察,六朝时代,江南获得开发的地区只有四个。一为三吴地区(南到晋安);二为丹阳、晋陵地区;三为南川地区;四为湘沅地区。这四个地区开发的先后和开发的范围、程度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三至九世纪江南交通发展考论刘希为,王荣生三至九世纪,中国历史经历了六朝和隋唐几个朝代。六朝和隋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重大的转折时期,其时,中国的文化经济重心开始渐渐地南移江南。因此,江南经济的开发变为国内外史家研究的热点,然而对于六朝、隋唐江南交通亨业的...  相似文献   

6.
彭哲 《教师》2010,(21):125-126
六朝时期的画论是中国画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后世画论都是以六朝时期的画论为基础,研究中国画论和中国画必须以六朝时期的画论作为基础,尤其是宋朝以后发展起来的文人画更是以六朝画论为依托,继承并发展了六朝画论的重要精髓。  相似文献   

7.
彭哲 《教师》2010,(18)
六朝时期的画论是中国画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后世画论都是以六朝时期的画论为基础,研究中国画论和中国画必须以六朝时期的画论作为基础,尤其是宋朝以后发展起来的文人画更是以六朝画论为依托,继承并发展了六朝画论的重要精髓.  相似文献   

8.
公元三至六世纪,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在南方建立政权,史称六朝,六朝时期是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期及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转折期,研究这一时期钱币的铸造、流通及其特点,对于我们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邓小平的区域经济理论,对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努力实现西部大开发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友丽 《地理教育》2013,(11):58-59
未来三十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格局也将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继续扩大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地带仍将是投资的热点地区。首先,从石油、铁矿、粮食、棉花等重要资源的供给看,国内储量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大多从资源开发起步,而资源开发一般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收慢等特点,勘察开发和生产成本高。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的六朝史研究,在理论、方法、考古、实践,特别是组织形式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特色。而改进理论与方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合作交流,深入开掘六朝史料,发挥六朝史研究经世致用的功能,等等,是拓宽加深江苏省六朝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湖北省鄂州市近30年(1956-1983年)清理发掘的394座六朝墓葬资料的整理和初步研究。认为在学术上的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以孙昊和两晋墓葬为主的这批考古资料,可以为长江中下游六朝墓葬的分期研究,特别是为长江中游吴晋墓葬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分期资料和葬俗资料;二是通过对上千件与长江下游六朝青瓷有别的长江中游本地区烧造的六朝青瓷,为研究长江中游青瓷器的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三是近300面长江流域各地铸造的两汉六朝铜镜在鄂州六朝墓地的集中发现,为研究中国南方铜镜铸造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四是通过对出土的金属器、钱币、漆木器、玉石器和玻璃器的整理和研究,补充了有关六朝时期长江流域的手工业、商品交换和海外交通等方面的一些实物资料。此外,在铜镜和青瓷器的装饰图案上,也部分地反映了佛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六朝间史学走向兴盛是由东汉崩溃以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以及学术文化的变迁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而形成的。主要有 :政治局势的分裂对峙刺激了史学的发展 ;门阀士族的巨大影响促使史学走向兴旺 ;学术环境的相对宽松为史学发展提供契机 ;南方经济的繁荣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六朝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诗歌中出现的多种意象都对后世诗歌的发展给予了相当丰富的养料和扩展空间。桃意象是六朝诗歌中出现得较频繁的意象之一,因此也是研究六朝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六朝诗歌中的桃意象,导致了后世桃花诗的大量出现,以及桃花源诗歌范式的复现。  相似文献   

15.
六朝世族门第之长盛不衰 ,与其家风、家学有关。会稽贺氏兴自汉代 ,历经六朝绵延至隋唐 ,数百年间代有才人 ,成为江东著姓 .贺氏门风尚忠义、倡孝友 ;在学术上则世传礼学  相似文献   

16.
六朝时期,由于儒学传播及家族延续的需要,家训大量涌现,形成了我国古代家训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六朝家训具有和族睦宗、修身砺行、敦诫勉学、传教为官、处世之道等文化内涵。它既是先秦两汉家训的终结,又是隋唐家训的起点,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在今天,如果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六朝家训的很多内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六朝时期安徽城镇历史变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是政区归属、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变化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城镇的置废兴衰过程,本文试述六朝时期安徽主要城镇的历史变迁概况。  相似文献   

18.
六朝文化的形成,具有时代因素、地域因素和人文因素.六朝文化值得总结、称道的历史经验可归结为三点:六朝文化是对两汉以来学术文化的继承、开拓和创新;六朝文化提供了兼容发展、自由争辩的文化发展模式;六朝文化提供了对外来文化吸收与融合的成功范例.开展六朝文化研究,对于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六朝会稽是与丹阳、吴郡等齐名的江南望郡,自孙吴至两晋,其政治地位经历了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究其原因,不仅与当时政权的士族政治性质有关,而且与会稽郡的经济和政治状况有关,尤其是大族势力。六朝政权对会稽郡的视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央与地方微妙的政治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地方政治对中央政权的影响。此期会稽郡政治地位的显赫,既有利于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对唐宋江南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六朝区域史研究涉及层面甚广,建国以来,研究不断深化,选题目益广泛。其中对南朝沔汉襄阳地区的研究颇为典型。自陈寅恪、周一良肇其始,诸多后学承其续,在前贤论述基础上,对襄阳地区移民的迁徙方式、侨州郡县的设置、社会组织特征、著姓豪族等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六朝区域史研究不断系统化的趋向。相较之下,日本六朝区域史研究重视社会中下层人物,较多地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解释区域社会的历史现象,可供国内研究者取鉴,有助于推动国内六朝区域史研究迈入更高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