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人行事,多涉释教.赵熙明显受到佛道两家思想影响,他的<香宋词>常常描摹佛教事象.佛教事象渗入现实世俗生活题材,变凡俗现实而为灵异景象,词人生活在浓浓的道教氛围里.在词作中,词人作为抒情主人公常常幻化为道教神话世界里饱览世变的仙鹤、鸿鸿.释道思想渗入词作,使其词作别具陌生情趣.词人藉此能更顺利地完成其陌生化创作.  相似文献   

2.
佛教在其东传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儒道二教的思想,逐渐形成既有别于印度佛教伦理又不同于中国传统伦理的中国化的佛教伦理。中国佛教独特的伦理思想在中古小说中保存的"地狱巡游"传说中有丰富细致的表现,研究这些传说对于了解佛教伦理中国化的过程很有意义。中国佛教独特的伦理思想在古代中国影响深远,有其特殊的历史作用,同时其倡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伦理思想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南宋遗民词人的独特人格魅力,表现在他们对整个人生有了深刻的内省,佛教"如梦"情怀、虚空体悟、根绝尘念的观念,构成了他们人格精神的基础,他们接受了佛教义理的影响,吸收了其中的有益因素,在词作中大量援引佛教经典文献和禅宗语录,从而在"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境界里消解了入世与归隐的两难选择,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情感活动、创作心理及其词作的主题趋向、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4.
南宋遗民词人的独特人格魅力,表现在他们对整个人生有了深刻的内省,佛教“如梦”情怀、虚空体悟、根绝尘念的观念,构成了他们人格精神的基础,他们接受了佛教义理的影响,吸收了其中的有益因素,在词作中大量援引佛教经典文献和禅宗语录,从而在“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境界里消解了入世与归隐的两难选择,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情感活动、创作心理及其词作的主题趋向、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一个岛国,对于生死的看法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自从佛教传入日本之后,它所宣扬的"无常观"、"生死一如"等思想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形成及变容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佛教的葬礼、日本人生死观中的佛教色彩及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生死观三个方面阐述了佛教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具体渗透及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肇论》一书是僧肇佛教思想的集中体现。僧肇在《肇论》中,通过对核心范畴体系的建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思想。因此,对《肇论》的"本无"、"动静"、"真假"、"无知"、"涅槃"等核心范畴体系的解读,可以更好的把握僧肇的佛教思想。由于受到当时玄学思维的影响,僧肇在进行核心范畴体系的建构时,很多地方运用了老庄的哲学范畴来阐释佛教思想。但僧肇并没有把佛教引入玄学,而是把中国固有的哲学思想会通佛教般若空观思想,从而把玄学纯粹的思辨概念及其范畴体系引向了佛教的信仰,这是僧肇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高明 《鸡西大学学报》2012,(10):116-117
佛教"持戒修行"思想主张"断尽烦恼,涅槃解脱",是贯穿佛教各个流派的核心精神,也是了解佛教思想、解读佛教文化的关键。自佛教传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尤为深远,特别是佛教的"持戒修行"思想,影响到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和精神追求。以古代白话短篇为例,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佛教"持戒修行"观念。  相似文献   

8.
宋初佛教的势力相当盛炽,同时儒、佛、道三教合流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在如此社会环境与文化思潮中,梅尧臣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较深。佛禅思想渗透到梅尧臣的诗歌创作中,使其诗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9.
阮琼 《文教资料》2012,(26):107-109
王安石词作数量不多,佳作也较少,但是我们却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其词作的题材内容与传统的香软词有显著的差别。本文拟就王安石词作的题材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在"词为艳科"的文学背景下王词内容中的"脂粉语"问题,从而确定王安石词作在词史上的独特位置。  相似文献   

10.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是“空无”不实的。佛教的这种“空无”观对苏轼产生了非常深远的积极影响,是其在经历了政治失意、各种人生打击之后仍能从各种烦恼、束缚、痛苦甚至生死中解脱出来的主要方法,也是其对宇宙、人生思考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还是其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更是其词作中“梦”意象频现及清旷词风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王婧博 《教学随笔》2014,(8):20151-20152
苏轼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一生中接受思想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释家思想兼而有之,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三种思想通融的思维创作方式。本文以邹同庆和王宗堂所校注的《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主要蓝本及当今影响较大的其他注本,将苏轼一生词作中涉及儒道释三家思想的132首词作为研究与统计对象,深入到每一篇词作进行具体分析整合凝练,并以图表的独特形式展现对苏轼人生中各个阶段词作所体现出来的有关儒释道思想的作品进行研究分析,究其对于词的创作脉络,从而映射出情感思想。不仅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释家思想分别对苏轼词的影响进行整合分析,也深层次地探究了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相互融合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宋初佛教的势力相当盛炽,同时儒、佛、道三教合流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在如此社会环境与化思潮中,梅尧臣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较深。佛禅思想渗透到梅尧臣的诗歌创作中,使其诗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号称"六一居士",大量材料表明了欧阳修与佛教的关系、对佛教的态度及其佛学思想,欧阳修为宋代儒士型居士的代表。尽管他并不信仰佛教,但在其思想深处,佛教对他的影响还是相当深刻的。  相似文献   

14.
南宋遗民词人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使他们更易领会佛教的义理,加上地域文化的影响,他们与寺僧结友唱和,广泛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从中对佛教义理也有了较多的认识与理解,这样,就使禅宗思想深刻渗透到了遗民词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他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体现在词作的思想意蕴中。  相似文献   

15.
苏轼提出的空静境界理论是佛教禅宗思想在其文论思想中投影;他所提倡的"随物赋形"说以及其人生观和审美观,妙悟说都深受禅宗思想影响。总之,苏轼文论思想与佛教禅宗思想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6.
略论魏晋南北朝佛教寺院的公益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慈善公益事业,因受佛教慈悲观念和"福田"思想的影响,佛教寺院和僧人在社会上进行了广泛的慈善公益活动,他们参加到世俗的社会生活当中,赈灾济贫、行医施药、凿井修桥、保护生态环境,为当时的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对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后主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是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所说,这句话深刻的体现出了南唐后主李煜诗词中对于佛教文化的体现。而根据史料记载,李煜是一个非常的虔诚的佛教信徒,而佛教的思想也对他有深深的影响。一.佛教苦观对李煜诗词与的影响对于苦的理解,佛教有独特的理解,主要是指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和身体的不良影响,或者理解为烦恼。同时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深度不一样,所以理  相似文献   

18.
张松谷是宋元之际黄山的一位著名道人,是一位以世俗身份悟玄入道之人,其禅学思想比较独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无相",二是"把定当头命脉",三是主张"个样家风"。张松谷在皖南地区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对宋元时期中国佛教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佛教心理学研究蕴含着东西方文明在探索人类心灵奥秘方面的智慧。西方心理学的主流思潮,广泛吸取东方佛教文化的智慧,并多方展现了其思想特色。在当今心理问题泛滥,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社会安定的情境下,人们试图从佛教的角度找出新的解决途径。笔者通过介绍日本著名佛教哲学家、教育家井上圆了先生1898年著作的《佛教心理学讲义》,论述其特独特的视角、研究方法和内容,希望为从事佛教心理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性资料。  相似文献   

20.
吴藻是嘉道年问一位气质卓越、作风豪迈的女词人.本文通过分析其词作中"愁"的内涵,来感受词人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