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出版与社会历史语境是一种“互相建构”的关系,在研究翻译出版的过程中有必要将其置于宏观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上海译文出版社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初出茅庐即锋芒毕露,三十余年来始终紧随社会发展的历史足迹,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20世纪90年代的全面市场化以及21世纪以来由市场主导到多元分化的出版环境中一直处于国内翻译出版领域的领先行列.从译文社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质量翻译出版的背后所体现出的对于时代、市场以及社会品位等要素的高层次追求.  相似文献   

2.
周丹 《编辑学刊》2021,(3):91-95
20世纪20年代被西方世界称为"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这是一个经济、文化持续繁荣的时期,它所涵盖的激动人心的事件数不胜数,因此,也被称为"历史上最为多彩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便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应运而生的.文章通过回溯100年前,即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图书出版,主要是音乐图书出版的状况,希望为音乐图书出版的未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需求,是市场的动力,出版物市场的动力自然就是读者的需求。在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文学作品翻译出版能快速地发展,与这个时期的思想解放有关。如果说,多出好书是出版工作的永恒主题,那么,解放思想就是实现这个主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旅游大发展,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旅游类图书的出版热。无论是参与出版的队伍数量,还是其在图书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以及市场动销品种数量、图书内容细化方面,几乎都显示旅游类图书出版市场趋势总体向好,甚至有点发展"迅猛"。同时,旅游类图书出版"繁荣"的背后,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旅游类图书想要发展,选题策划是根本,在本着"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下,以下原则或许对目前的旅游类图书出版走出困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现代出版教育与现代出版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教育是培养现代出版人才的最重要的途径。自20世纪70年代中叶以来,美、英、法、德、日及我国等许多国家的出版管理部门都先后将出版教育视为现代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大学相继开设了与出版有关的学位课程,一些出版团体和职业学校举办了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出版培训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发起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版人才进行培训的活动。可以说,现代出版教育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今天,随着社会经济及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人民探索国家新出路的急切需要等多方因素的合力,使得大革命成为历史主题,这为中国共产党党团杂志的创办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在上海出版一批刊物,是基于对上海地理位置、社会历史环境与现实条件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7.
高菲 《今传媒》2010,(7):115-117
一、"碎片化"传播语境与媒介融合下的报业市场1".碎片化"的传播语境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大众传媒渐渐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多元化,大  相似文献   

8.
邹振环 《出版史料》2002,(4):119-125
讨论近代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就离不开基督教所从事的文字出版,而在近代西学出版的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的翻译出版机构,绝大部分集中在上海。20世纪30年代是基督教文字出版事业的繁荣时期,1933年全国69所基督教新教出版发行机构中,有39所在上海,占56.5%。1937年统计的中华基督  相似文献   

9.
世界数字出版开端于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欧美老牌出版社纷纷向数字出版领域伸出橄榄枝。由于技术发展和出版观念的滞后,台湾的数字出版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台湾已故的英业达集团负责人温世仁以新台币1亿元成立"明日工  相似文献   

10.
黄先蓉 《出版科学》2002,1(Z1):28-35,27
在出版法研究方面,主要探讨了出版法制的历史和现状、出版自由、出版行政管理法制化以及出版物市场管理特别是"扫黄"、"打非"等,并对<出版管理条例>进行了介绍;对著作权保护的研究,从翻译介绍外国研究成果开始,拓展到著作权保护的历史、著作权的立法、著作权管理制度、著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介绍与研究、著作权的行使、稿酬制度、著作权纠纷与案例、我国与国际公约的关系、数字技术的挑战与网络版权制度、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版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30年代,期刊出版有三种基本模式:代理发行、合作出版和出版机构自行创办。其中,以第三种模式出版发行的期刊占据最主要的市场份额。期刊出版不仅是出版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也是它们借以提高声誉、巩固"阵地"以及积累文化、传承文明的有效方式。对此进行考察研究,能给当前的出版业界带来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的苏联出版物中,弗·伊·列宁著作的出版数量是惊人的。同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列宁著作被广泛翻译和出版,包括全集、文集、单行本等各种版本,其出版数量也是可观的。我国翻译出版列宁著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年代初,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出版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建国以后,列宁著作的翻译出版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984年,继《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以后,我国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的《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开始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一版是以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社会实施全方位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出版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民营出版公司的兴起,正是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如果说在此之前的民营出版公司还属于地下活动的话,那么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开,一批民营出版公司则逐渐浮出水面,从幕后走向了前台。从近几年的各大报刊,以及各新华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排在各类图书的前几位,无论是引进版,还是原创版,有许多都是民营出版公司策划、编辑的。社会宏观环境的变化,出版产业政策的松动,为民营出版公司的兴起提供了政策上的可能;在事业向产业转型背景下,出版产业链策划的缺失,为民营出版公司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平台。民营出版公司的崛起,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探索、去研究的呢?为此,我们约请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侯明亮先生就以下问题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4.
孙琇 《出版经济》2002,(2):52-54
20世纪中国出版业的一个重要历史现象是从80年代兴起了对出版目势的科学研究,经过20年来的发展已取得很大进展。 目前,出版学以及相关的编辑学、书评学、校对学、发行学等正逐步形成各自的理论体系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其中编辑学的发展万为显著,在一些较权威的工具书中已列有“编辑学”的条目。在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中开设了与编辑出版相关的专业。  相似文献   

15.
《简·爱》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不同时期的国内译者对《简·爱》进行了译介,译本众多,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译者所处年代的时代特征.文章以接受美学和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介绍了《简·爱》在中国的译介概貌,并结合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语境,分析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和《简·爱》译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隆涛 《出版广角》2015,(10):56-57
中国图书出版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以及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图书出版翻译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在跨文化语境下,我国图书出版所具备的意义以及当前图书出版的现状,并以市场和翻译为出发点,提出了几条我国图书出版原则以及出版翻译中的小策略,旨在提高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图书出版翻译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台湾地区的儿童图画书经过20世纪60年代以前初步孕育、60-70年代探索萌芽、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已形成显著的特点和优势.近年来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台湾儿童图画书正遭遇一系列现实困境,如读者市场萎缩、出版业整体销售额下降、过分依赖外译作品、本土作品市场竞争力有限等,全面认识台湾儿童图画书的历史发展与现实困境,对我国大陆图画书的出版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印度与中国同为古代文明古国,地域毗邻,在各自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的同时,也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方面谱写了动人心魄、历史悠久的关系史.我国对印度文学的翻译出版经历了三个高峰:开现代中国思想解放之先河的“五四”时期;文化回暖的20世纪50至70年代;思想多元的20世纪80至90年代.印度文学翻译高潮与我国的现实语境和思想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我国在接受外来文学方面的现实需求和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9.
在韩国,实施出版教育的主体,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学的出版教育,另一部分是大学以外的教育机构的出版教育.后者又分为出版相关团体的出版教育和出版社的出版教育.这里着重介绍大学的出版教育.韩国实施的大学出版教育,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2年制)短期大学的出版教育,以及(4年制)大学的特殊大学院(即以社会人为对象的大学院)的出版教育.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后,日本国内关于中国主题出版物的市场格局开始发生变化,随着中国对日版权贸易输出的增加,中国的出版物陆续在日本翻译出版;这些出版物不再限于文学、历史和语言等传统题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图书逐年增多,其中不乏反映中国主流文化的出版物;日本的主要出版社开始逐渐涉足翻译出版中文出版物;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由华人创办的出版社开始在日本出版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