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9月间,在讨论三联书店店史出版工作时,仲秋元同志命我写稿。我是1950年2月在上海考入三联书店的,半年以后被调到北京三联总管理处编审部,第二年年底,三联并人人民出版社。这是建国初期新中国出版事业实行出版、发行分工,出版专业化等重大决策的一个具体步骤。编审部部分同志归人民出版社,我于8月间先到东总布胡同的人民出版社报到。东西总布胡同是一条笔直漫长的胡同,我从原来在胡同西头的29号办公,移到东头的10号大门上班了。 尽管我在三联书店工作不到两年时间,但这是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韦君宜,在我心目中,她一直也是勤奋卓越的编辑出版家,是一位可敬的长者. 四十多年前,1958年年初,北京朝内大街南小街的西南侧,一座新落成的占地约六千多平方米的五层灰楼拔地而起,两家兄弟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搬进在这里办公.这两家至今还比邻而居的出版社,起初有段时间,食堂都在楼后西边的两层楼里.每到开饭时间,食堂里人来人往,有上食堂排队的或端着饭菜走回办公室的,后院的路上人流不断,两社的熟人不免碰面招呼.  相似文献   
3.
赵晓恩同志走了,这位性格爽朗、业务精通、处事干练、一生坚毅的出版老人,平静安详地离开了我们.听到噩耗以后,我们的心情很不平静,几十年的往事一一涌上心头.我们和赵老相识几十年了,50年代初赵老在人民出版社时,吴道弘跟他在同一社里工作.60年代起,赵老先后在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国家出版局工作,又跟方厚枢是同事.特别在改革开放,出版事业进入新时期的二十多年里,赵老和我们之间的接触更多了.  相似文献   
4.
前些日子因病住院,很高兴读到苏州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扬州文化丛书”八册,晨夕伴读,心神大爽,联想所及,不免要写几句。我自小在江南长大,家乡有不少淮扬客居,我对地道的扬州本话也耳熟能详。唐宋词中有许多倾倒于扬州的佳词名句,姜白  相似文献   
5.
叶至善先生离开我们快一年了。每当回想起与他如坐春风的晤谈时,他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眼前,如梦似幻,总有一种欣喜而又苦涩的感情,不能自已。去年2月间,至善先生病中住院有一个多月了,我曾去北京医院探视。他还很高兴地亲手从病床边的小桌抽屉里拿出刚刚出版的新书——《父亲长长的一生》,有点吃力地对我说,现在只有这一本,还不能送你。我抚摸着这本作者样书,心里清楚地记得至善先生这两年来没日没夜倾尽全身心力、充满无限爱心地写出这部叶圣陶先生传记的情形。他确实太累了。  相似文献   
6.
一位优秀编辑家张安塞同志骤然病逝的消息,使我震惊.山西人民出版社杜厚勤同志在电话中告诉我这个噩耗的时候,我禁不住想起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7.
十年感言     
《出版参考》十周年了,算来我也有十年读龄的老读者了。一个人连续十年读一个刊物恐怕不是很容易的,春风化雨,应该写点感想,作为祝贺和感谢。 我喜欢读《出版参考》,省时间,信息量大;文章短而不说空话,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自然就使读者少费时间而多得信息。这不只是文风问题,也是现代信息性刊物应有的性格和特色。我在编辑岗位上时,这个刊物使我开阔视野、耳目灵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仍然是我了解出版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以来,书评事业有了令人高兴的发展。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出版物品种的迅速增加,特别是全国和地方书评刊物(包括报刊上的书评专栏)的相继创刊,为书评事业的发展准备了客观条件。书评阵地跟过去几十年相比,是大大扩大了。虽然从目前全国500多家出版社,每年6万多种图书来衡量,发表书评的阵地还是很不够的。书评编辑卓有成效的组织活动,也使书评的覆盖面发生变化。有文学艺  相似文献   
9.
书评的要素我有个固执的想法:书评文章应该告诉读者评什么书,作者是谁,哪家出版社出版的,全书篇幅多少,书的定价多少。在形式上,这5个项目是可以单独列出的。因为它们最简明地提供被评图书的情况,使读者一目了然。即使读者暂时不读书评,他也从这里获得了图书的出版信息。记得几次写文章或在有关会议上发言,我都强调这5个项目的重要,甚至认为是书评的要素。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再版序 2008年赵航教授的学术性研究著作《审读论》一书在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时候,我高兴地感觉到它与早先出版的《选题论》一书是姐妹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