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和他的合作者托马斯在他们的经济史研究中所获得的一个重大发现是:制度创新是“西方世界的兴起”的原因。因为西方世界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找到了一种“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但是影响非常有限,尤其是对西方世界.由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经济水平的差异,西方大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猎奇.在西方世界取得成功的中国文化生产者,多多少少也都有意无意地迎合了西方大众的这种文化猎奇心理.……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话语体系中,中国形象以"他塑"为主的局面源于中国在跨文化实践中主体性的缺失。改革开放至今,中国逐步摆脱不在场的尴尬处境,"崛起"为西方世界中的"强大他者"。中国的崛起虽然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框架起到了某种程度上的解构作用,但"中国威胁论"却再度升温,遮蔽了西方对中国进行的客观、公正的描述的可能。以"中国梦"为代表的叙事话语作为中国的民族身份的自我想象,规避了"和平崛起"所蕴含的"威胁"可能,将抗争性话语演变为对话话语,为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进行对话寻找到了契机。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下,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同时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步的扩大。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理和西方民众对中国普遍缺乏理解的现状使对外传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外传播并不是简单的新闻传播,如何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主动扭转世界舆论对中国的偏见,一直是学术  相似文献   

5.
获奖理由中国创造,才是王道。中国仅仅是世界车间吗?它仅仅意味着血汗劳工、低附加值产品和粗放型经济吗?大唐电信集团的努力或可改变外界的过时印象。2012年初,由大唐电信集团主导参与提出的TD-LTE-Advanced获得国际电信联盟的认可,正式成为全球两大4G国际标准之一。这标志着中国首奖在移动通信领域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真才基带领着他的大唐电信集团,以4G标准为突破口,为未来中国产业升级留下的发展空间,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钱立勇 《军事记者》2013,(12):47-48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西方对立的意识形态和在朝鲜战场激烈交手等因素,西方国家大肆鼓吹中国军队是“红祸”和“好战分子”等论调.80年代随着中西方关系的改善.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军队大体保持了努力实现现代化的正面形象。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范围内的冷战基本结束。很多西方国家预言下一个崩溃的将是中国。然而.  相似文献   

7.
中国依靠改革开放,在三十多年时间里取得重大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西方媒体反而不断歪曲、丑化中国形象,中国需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塑造国家形象,向世界讲述美好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8.
西方媒体报道与中国形象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已成为世界新闻中心之一,近年来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偏见报道有所减少,客观、中性的报道增加,这一方面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受众的需要.但是,他们都会在报道中体现本国的价值观和国家利益,不可避免地对中国进行曲解和误解,不会放弃用信息入侵和文化暴力对中国加以遏制.只有中国增强传播力量,在国际传播中取得与西方媒体平等的地位时,才能以中国的逻辑框架有效传播中国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包括四个向度,即中国电影在西方主要电影节上获得承认;中国电影进入西方主流电影市场;中国电影赢得西方主流观众认可;中国电影不仅在西方也在东方得到传播。这一进程是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艺术原因复杂运作的结果。其中中国电影的西方电影节之旅或多或少是东方主义的后果,下一步则要超越东方主义。走向西方市场主要是个商业行为,但不限于通过院线,还可以通过电视台和互联网来传播。走向世界归根到底是要让西方观众接受,这需要中国电影学会用当代中国故事传达普世关怀。而在西方世界之外,中国还必须重视东方世界,在东方,中国既有便利性也面临东方被文化殖民的新的困难。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电影的走出去更多地是在承担一份文化责任,而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10.
王桃 《现代传播》2006,(1):143-145
研究者往往将新闻史的起步追溯到有人类活动的开始,以语言为媒介的原始思想和信息交流打开了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源头。现代新闻体系就是在人类活动出现之后一万年来人类进行的传播努力不断演变到现今阶段的产物。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在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和地区,新闻史的发展过程是不平衡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先有新闻传播活动的国家。但是现代新闻体系却是在西方形成的,西方大众传媒在近代作为西方文化侵入的载体而传入中国。本文将近代西方新闻媒介传入中国之前的中国新闻史作为中国古代新闻发展历史,以唐代中期…  相似文献   

11.
但午剑 《新闻窗》2009,(6):88-89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发达国家借力经济强势、技术强势、传媒强势在世界范围内极力推广他们的文化价值观,这对于非西方文化而言的中国文化是福是祸?中国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应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本文对此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200多年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西方文化的传播和研究都是以都市文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无论是现实层面还是理论研究层面,都明显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从经济到文化,都市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和霸权地位,而在"城市中心主义"的社会文化传播系统中,乡村成了被忽略的"他者".当代大众传播研究和建设应努力改变欧美国家以都市文化传播研究为主的模式,重点关注在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城乡文化因传播失衡而面临的生态困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经济决速发展的文明古国正向一个高度负责任的国际社会中的大国迈进。道路曲折而漫长。在这艰巨的旅途中,中国新闻界的作为,事关重要。 近年来,西方世界在政治、经济、外交上孤立中国的企图,虽然已被我们打破,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是客观真实的形象,一些负面的因素仍然继续影响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影响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正常活动,甚至包括诸如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努力。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有责任在对外宣传中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让世界知道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西方国家(包括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阶层对中国的形象有不同的认识。首先,政界领导人中大部分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愿与中国发展关系,并特别希望通过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来刺激  相似文献   

14.
记者:为什么中国的声音在世界上还不够大?这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父黄常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如何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让西方主流舆论听到中国的声音,目前情况下确实需要努力.要想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只有向华人、向海外研究中国的学者、向西方的意见领袖和媒体从业人员传播中国的信息,再通过他们二次传播,这样可能会好一点.  相似文献   

15.
正不仅张祥龙对儒学总体的论述中贯彻了现象学的原则,他对儒家天时观的研究、对"学而时习之"章的精妙解读,对"象"的含义的追究中,也都贯彻了现象学的原则。表面看来,中国当代哲学对现象学的青眼有加是缘于现象学在当代世界学术中的优势地位,因而能够满足中国哲学家的国际自尊,但实际情况则是,中国哲学家之喜欢现象学尤其是海德格尔现象学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彰显中国哲学的智慧深度,从而消解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哲学图景。张祥龙也选择了现象学,而且我认为他是目前为止用现象学方法研究中国  相似文献   

16.
<正>9月25日,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正式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在西方多国深陷经济危机泥淖的同时,中国却在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方面突飞猛进,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的天平上,中国俨然已成为一  相似文献   

17.
<正> 西方对中国的研究,开始于16世纪。但一直到18世纪以前,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研究,主要是出于对古老而神秘中国的好奇与赞美心理,19世纪以后则是以为达到他们的侵略目的和歧视中国为特征,直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才开始要求科学地重新认识世界的新生力量——中国。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的提高,国外研究中国的组织机构不断增多,有关中国学的刊物大量出现,使中国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国家组织专门的研究机构从事中国学的  相似文献   

18.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的记者和作家,是中国人民久经考验的挚友。他于一九二八年来到中国,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生活和工作了十三年。中国解放后,他又三次来到新中国,作了长时间的、广泛的参观访问。他几十年如一日,不管风云变幻,道路崎岖,始终坚持不懈地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努力促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周恩来总理曾赞扬“斯诺先生的一生,是中美两国人民诚挚友谊的一个见证。”并说“对这样一位老朋友,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文论在其学术架构中将中国文论的议题把握为所谓的中国问题,其实质乃是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镜像。只有通过对这个镜像的探究,中国文论才能更明晰地洞察和把握自身的问题,进而向西方世界明示中国经验与中国文论的特色之所在,以求在世界文论的格局中为中国文论重塑主体性,推动立足于中国问题意识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1月15日,中国和美国签定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双边协议,经过13年的努力,中国离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又近了一大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件大事,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中国自身的影响也不可小视。西方媒体抓住这个机会进行了报道,希望对国际舆论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我们选取了11月15日中美签定协议后一周内不同来源的12篇报道作一分析,它们是:11月15日 美联社“中国美国签定开放市场协议”11月15日 路透社“美国企业看WTO协议:电话和互联网公司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