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技术研发项目中同行专家评议产生非共识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级政府的科技主管部门,因为要指导、资助技术研发活动,常常要组织同行专家对R&D的项目进行评价.而"非共识"在项目立项和对最新研究成果的评价中是普遍存在的.本文认为由于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评者与被评者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和鸿沟以及同行评议自身的弊端是致使非共识技术研发项目出现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对科学基金在遴选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时产生的非共识现象,应慎重对待,在进行同行专家评议时要针对技术项目的内容组建评委、根据技术研发项目选择一定数量的非共识项目进行复审、提供预研性资助、在评审者与参评者间建立动态的反馈链、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科学基金专家评议意见的可解释性会影响项目资助合理性以及项目申请者对评议意见的理解。项目评议时,专家先根据评议要点对项目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等属性进行评价,得出综合意见;科学基金再合成多位专家意见,得出项目评议结论。在此过程中,专家属性意见与综合意见的一致性和专家间的非共识意见是影响专家意见可解释性的主要问题。上述问题可从认知视角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利用ER规则量化影响因素、合成专家意见。通过分析量化可界定专家属性意见的一致性权重关系,判断意见是否一致;而专家间的非共识意见也可因此分为"因属性评价意见不同、权重不同或专家意见不一致造成的非共识";最后依据科学基金专家评议的真实信息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整合性技术评价及其对我国企业R&D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性技术评价(ITA)是一种将R&D管理与技术评价相互融合的研究实践过程,强调研发人员研发的同时进行技术评价,从而规避技术的社会性风险.阐述了ITA的实施条件与动机,分析了R&D管理与技术评价的融合机理.ITA对R&D管理的启示:一是将培育研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作为R&D管理理念;二是将ITA视为研发过程管理的手段,打破"黑箱"操作;三是以共识做基础、能力做保证成功实施ITA.  相似文献   

5.
动态一览     
我国改进科技评价方式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现行科研成果评价方式。科技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要正确看待论文在科学技术评价中的作用,反对单纯以论文发表数量评价个人学术水平和贡献,提倡论文内在价值的判断,强调论文的被引用频次,并根据不同学科领域区别对待,避免绝对化。《决定》还专门提出要重视“小人物”和“非共识”项目的评价。对探索性强的“非共识”项目,应淡化对有关研究基础、可行性分析的评价,为创新性“非共识”项目提供探索性小额资助的机会,促进创新人才脱…  相似文献   

6.
建立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创新效率的评价体系,运用DEA方法,从效率、有效性、规模收益及投影分析4个角度,评价和分析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创新效率。结果表明,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创新综合效率相对偏低,纯技术效率偏低是导致创新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多数项目是非DEA有效的,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的状态,产出指标还存在较大的产出不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信息、生物、新材料、能源、资源环境、先进制造、农业、人口健康和公共安全领域的技术预测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小概率事件,对上述领域中熟悉专家与一般专家评价意见分歧较大的技术项目进行分析,结合研究过程中的专家讨论,凝练出非共识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8.
加强对非共识项目的管理和支持有助于推动原始创新,然而应用同行评议的方法通常难以遴选出非共识项目中有创新性的项目。本文通过分析同行评议不利于创新性强的非共识项目成因,探讨规避这些弊端的有效评审机制;在介绍非共识概念的基础上探究非共识项目产生的原因,针对非共识创新项目采用同行评议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引入科技悬赏的概念;提出非共识项目的科技悬赏方式,作为科技资助体系的有效补充形式,以为中国资助这类研究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企业研发项目风险评估不仅仅是在研发中的风险,也是研发项目成果转化为产品以及投放市场的一系列风险。考虑到评价指标众多而造成了实际问题分析复杂化,提出采用一种降维技术方法———因子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价,结合实证和因子分析理论探讨企业研发项目风险评估中各步骤所运用的方法,对于企业研发项目风险评估的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基金遴选中非共识研究项目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科学基金的遴选中 ,应用同行评议的方法 ,通常难以遴选出非共识项目中有创新性的项目。为此 ,本文提出用项目整体非共识和指标非共识度作为专家判断项目创新性的定量辅助依据 ,从而形成以定性质量判断为主、定量数据为辅的针对非共识研究项目的评估方法。此方法在实际评估工作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照德 《科技与管理》2005,7(2):111-113
评价技术创新项目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实物期权是最合适的方法,但实物期权只适合于单个项目的评价,不适合于同时评价多个项目。针对实物期权方法评价多个项目时存在的不足,建立了实物期权与项目费用最佳投资相结合的技术创新项目评价与中止综合模型框架,认为应该用该理论模型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作出投资决策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工程类科技项目可以划分为基础研究项目、应用研究项目、技术开发项目、软科学项目4种,构建4种项目的指标评价体系,对其绩效情况进行评估。引入适合于"少数据、贫信息"情形的灰色系统理论,提出基于中心点混合正弦可能度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估模型,采用较为光滑的正弦可能度函数,克服原有基于三角可能度函数的部分缺点。以某工程类科技基础研究项目中某天然气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为例,运用该评估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所评估项目属于中绩效灰类的概率为51.88%。  相似文献   

13.
姚升保 《科研管理》2010,31(5):102-107
摘要:根据技术创新项目决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集成的决策分析方法:模糊层次逼近理想点法(FH-TOPSIS)。首先,在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两大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技术创新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点法(TOPSIS)有机结合起来评价项目的优劣;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说明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FH-TOPSIS评价方法不仅吸收了AHP法和TOPSIS法的优点,而且可以针对准则权重进行敏感性分析。该方法为技术创新项目风险-收益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14.
As the influenc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its national economy have increased, each country has devised various funding program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projects.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such R&D projects. In most studies, the performances were measured in terms of an ordinal Likert scale, but they were treated as continuous variables. Much important information can be buried when a categorical Likert scale is treated as continuous variable. In this paper, we treat Likert scales as categorical and apply quantification method II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ort- to mid-term performance factors and long-term impact factor of R&D projects. We apply the proposed approach to the survey data obtained from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Fund in Korea.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R&D funding.  相似文献   

15.
《普罗米修斯》2012,30(2):149-160

Considerable public funding is provided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tende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use of shared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water. In Australia, the Land and Wa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LWRRDC) and Environment Australia are significant providers of such funds. These providers tend to judge the value of R&D projects supported by them on the basis of whether or not significant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adoption takes place. Researchers involved in these projects are expected to be the prime movers of such transfer. However, it seems that research funders have been guided by over-simplified models of processe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by false analogies with the transfer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There has been a failure to recognise that much of the new technology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shared resources, such as water, affects the supply of social or collective commodities, a factor which materially alters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process. Here, processes of transferring publicly funded intellectual knowledge are discussed and modelled, dynamic patterns of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y are considered along with factors influencing adoption rates and barriers to adoption, particularly when the supply of social or collective commodities such as water, are involved. Some points from the analysis are illustrated by observations from a sample of LWRRDC-supported research projects.  相似文献   

16.
方曦  刘平  何华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65-70
通过国内外研究对新兴技术项目投资选择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和归纳,以影响因素为一级指标,结合企业投资的战略定位与目标,从技术、市场、产业、一致性和社会效应5个阶段构建新指标体系,最后利用经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3D技术项目投资进行评估,发现技术指标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指标模型的可行性,同时案例选取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各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科技项目后评估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后评估管理现有评估标准缺乏及结果利用不足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投入产出比进行后评估评级;根据职能要求,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后评估成果管理平台进行设计。以期完善安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后评估管理,并对各省科技计划项目资源配置和管理监督具有示范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志  路瑶 《科学学研究》2019,37(4):617-624
利用苏州市1413家企业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了政府科技项目的分配倾向及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并将政府不同研发支持方式的内在相互作用纳入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政府科技项目倾向于支持那些曾获得科技认定、内部研发投入大(研发资金、研发人员)、技术基础强的企业,科技认定是政府科技项目分配的重要依据。参与政府科技项目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其平均研发强度比未参与政府科技项目的企业高出3.75个百分点。这种激励效果受到科技认定等因素的影响,在获得科技认定的企业中,政府科技项目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在未获科技认定的企业中,这种激励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自2015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以来,为解决以往地方科技计划体系中存在的科技资源“碎片化”“重复资助”等问题,广东省等省市逐步开展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将以往的零散项目整合为以重大项目为主体的地方科技计划体系。针对改革后地方重大科技项目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模糊ANP分析法,结合专家咨询结果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准度和三角模糊数法确定各级因素的重要性和关联度,从而得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最后以广东省为实例得出的结果表明,技术路线、实施计划、产业需求等因素对该地区科技项目成功绩效影响较大,符合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以解决产业核心技术瓶颈问题设立的战略定位,验证了本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科技重大专项具有“重、大、专”特点,对其开展客观公正地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现有研究成果未见循证评估在地方科技重大专项整体资助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本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基于循证评估理论,构建了基于“评估议题——关键问题——证据”的科技重大专项整体资助绩效评价框架,综合应用政策文本分析、数理统计和案例研究等评估方法,从战略定位、资助绩效、管理绩效和影响效果等维度进行循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总体进展顺利,资助体系较为完整,过程管理科学有效,实施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