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气候与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海拔1895米,具有高原气候的种种特点。首先是气压较低,约为610毫米汞柱,氧分压为128毫米汞柱,均较北京低24%(北京的气压约为760,氧分压为159)。大气压力乃是环绕地球的气体对地面及地面上的一切物体所产生的压力。空气是由氮、氧、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氧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称为氧分压。气温零度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为760,这被称为标准大气压。大气压和氧分压随着地势的高低而变化,高度愈高,气压和氧分压愈低,在气温不变时呈直线正比关系(表1)。  相似文献   

2.
高原气候全面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成绩的功效早已举世公认。这种功效通常被认为是机体对氧不足引起的血氧过少的适应结果一是因吸入空气中的分压氧P_1O_2的作用,使动脉血液中的O_2压降低的一种机体状况。动脉缺氧一氧不足引起的血氧过少的基本特征。事实上运动员的机体所经受的是两种相互加强影响的缺氧:氧不足缺氧和负荷缺氧。负荷缺氧从组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经过耐力训练的运动员其肾上腺素分泌水平在低血糖时和经过相同的有关工作负荷后要比没经过训练的个体高。我们假设运动训练能增加肾上腺髓质的分泌能力,为证明这一假设对胰高血糖素(每70公斤体重1毫克,静脉注射)、急性血碳酸过高(吸入的氧只有7%)和急性低气压缺氧(吸入的氧分压只有87毫米汞柱)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是8个经过耐力训练的运动员和7个从事办公室工作的成年男性。前者为检测组(氧摄入量=66毫升/分/公  相似文献   

4.
由于许多国际比赛常在高原城市举行,而高原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气压低,氧分压低,它必然会对人体的各种机能和运动能力发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高原气候和高原训练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对运动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观察了在海拔1895米的昆明市(气压610毫米汞柱,氧分压125毫米汞柱,较北京低12%)进行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气体代谢和运动能力的变化。研究方法从1973年12月2日至1974年6月20日在北京和昆明两地测定了14名长跑集训队运动员在安静时和剧烈运动时的气体代谢,心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共5次。运动员的年龄在19—24岁之间,系统训练1—2年,  相似文献   

5.
一、人体中的无机盐(矿物质Mineral) 在构成人体的元素中除了有机物中所含有的碳、氢、氧、氮之外其余,都统称为无机盐,其中有些属于微量元素。无机盐在体内的含量比例是随身体脂肪的含有量而变动的,但一般约占4—6%。根据构成人体的元素分析来推算,当体重为60公斤脂肪12.5%时,人体无机盐及某些微量元素如下表所示:人体无机盐含量(按体重60公斤脂肪12.5%)  相似文献   

6.
检查氧含量增加时人体血液中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作用,八个经过适度的体育训练的男性参加了测试。在转轮测力计上训练到最大氧消耗状态,并在达到最高氧消耗65%的情况下,继续训练90分钟,在训练过程中取血样。然后在这种亚极限训练恢复4天后再取血样。分析结果表明:当训练达到氧耗最高状态时血液中还原谷胱甘肽(GHS)和全部谷胱甘肽(GSH 氧化谷胱甘肽GSSG)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乳酸(L)、丙酮酸(P)的含量以及L/P比值比静止时的数值(P<0.01)大很多。当这种亚极限训练延长  相似文献   

7.
自1968年奥运会在墨西哥城进行以来。世界各国对中长跑的高原训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大多数人对高原训练可以取得成效已不再持怀疑态度。世界许多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利用高原条件进行训练,创造了优异成绩。国内外论述高原训练的文章也越来越多,但这些文章大多数是论述从平原到高原训练的身体反应及如何适应的问题,而对生长在高原上的运动员怎样在高原上进行长年训练的文章却不多见。昆明海拔1895米。大气压力约为610毫米汞柱(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汞柱)。氧分压为128毫米汞柱。均较北京低24%(北京的气压约为128毫米汞柱,氧分压为159毫米汞柱)。全年平均最高温度20.8°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们总相信:常做“深呼吸”是一种有益健康的活动,因为这种呼吸可以增加氧吸入量、松弛神经,还能加速体内“废物”——二氧化碳的排出。然而,近来澳大利亚《健康》杂志刊载的不少研究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表明:任何形式的深呼吸都不会有益,反而可能对健康有害。其实,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人体血液中不仅要有2%的氧,也必须有6.5%的二氧化碳。空气中氧的浓度为21%,它是人体需求量的10倍,一般情“深呼吸”况下,平静的呼吸就可获得人体所需足够的氧。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只有人体需求量的1/2000,所以人体要通过自身的新陈代…  相似文献   

9.
●鲨克氧应用前景展望我看过美国一部科幻片《侏罗纪公园》,影片中恐龙之巨大,给我印象至深。另外,法国不久前发现恐龙时代一种大鸟化石,据分析,这种李晓曼大鸟当时的体重约为140公斤,可谓巨鸟!为什么远古时代的动物、植物形体都那么发达,那么巨大呢?翻阅了许多资料才知道,那时,地球空气中的氧含量占大气总量的48%,是现在大气氧含量的2倍还多。这,恐怕是当时地球生命如此欣欣向荣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现代人所呼吸的空气中,氧含量约为21%,这对于人类已经足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有千千万万的人由于缺氧而遭受病痛折磨。从氧为生命之本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一、高原环境对身体机能系统的影响高原具有大气压低、氧分压低、温度低、风速大、空气湿度低、太阳辐射及电离辐射强等特点。因此对人体的刺激产生一系列的生理上代偿和适应性反应,最终引起运动员机体发生生理生化和机能等方面的影响([1])。1.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耗氧量是全身各器官中最高的,占比全身耗氧量的20%,其对氧气缺乏最为敏感,在急性缺氧时,可表现为头痛、嗜睡、四肢肌肉无力、运动协调障碍等,慢性缺氧的表现为中枢和身体的疲劳感强。  相似文献   

11.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是利用原子核的磁性显示出复杂的化学剂混合物中原子核数量及情况的一种新技术。目前已成为无损伤性检测动物和人体代谢的新方法。道森(Dawson)等应用~(31)P核磁共振方法,在低温条件下,以离体蛙腓肠肌为研究对象,发现由于氧供应不足,肌肉中乳酸堆积,氢离子浓度增加,使肌肉中PH值下降(目前针刺肌肉活检取样证实安静肌肉中的PH值为6.9,剧烈的缺氧运动时可下降到6.3左右),导致肌肉疲劳  相似文献   

12.
不同训练强度对间歇性缺氧大鼠骨骼肌NO和NOS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低氧舱技术模拟“高住低练”环境,观察间歇性缺氧条件和两种不同运动训练强度对骨骼肌NO和NOS的共同作用效应。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6组:(1)常氧对照组(NC),(2)常氧低强度运动组(NEL),(3)常氧高强度运动组(NEH),(4)低氧对照组(HC),(5)低氧低强度运动组(HEL),(6)低氧高强度运动组(HEH)。低氧组每日20时至次日8时置于低氧舱中,其余时间置于常氧环境下。低氧舱氧浓度控制在14.7%,相当于海拔高度大约2800米。运动组每天在常氧环境中进行30分钟跑台训练,速度定为26.8米/分钟,低强度运动组坡度0度,高强度运动组坡度15度。9周后各组大鼠于安静状态进行宰杀,取股四头肌,匀浆进行NO含量和NOS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常氧高强度运动组股四头肌NO水平与常氧对照组相比呈升高趋势并接近显著性水平(p=0.052)。低氧低运动强度组NO显著高于其他组,NOS变化组间比较均未达显著性水平。说明常氧条件下,高强度运动强度才能使NO释放增加。而在间歇性缺氧条件下,较低强度运动即可使NO释放明显增加。提示间歇性缺氧条件可使引起NO释放的运动强度阈值下降。  相似文献   

13.
缺氧诱导因子-1对糖酵解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诱导因子(HIF-1)是一个基本的循环转录因子,当哺乳动物细胞在缺氧、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一些蛋白基因转录激活时被表达.它在维持氧稳态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的研究也为HIF-1在调节一些糖酵解酶的基因编码方面提供了证据,另外还有证据表明HIF-1可以通过抑制糖异生的过程促进糖酵解的进行.通过描述葡萄糖糖载体蛋白-1(GLUF-1)、磷酸果糖激酶(PFKL)、醛缩酶(ALDA)、磷酸甘油酸酶(PGK1)、烯醇酶(ENO1)、丙酮酸激酶(PKM)、乳酸脱氢酶(LDHA)的基因启动子作为低氧反应元件和HIF-1结合并受HIF-1激活,HIF-1在诱导糖酵解酶的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作用,从而阐明了HIF-1在激活这些元件和促进糖酵解过程中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4.
由自由基导致的细胞脂质过氧化(LIPOX)可以严重损害细胞的完整性,甚至可以引起细胞的死亡(1)。Ronguist在1982年报道,生物膜上脂质过氧化,尤其在对缺氧组织再灌氧的过程中可以导致细胞功能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细胞膜通透性的提高,肌质网状组织C_a~(2+)转运率的下降,线粒体功能的改变,以及引起其他有毒代谢。在运动中,由于血液的重新分配,有些组织可能缺氧,在氧对组织重新灌注时容易  相似文献   

15.
潜水运动员的血色素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肺组织换气后的绝大部分氧靠血色素运输到人体的各个部位,血色素还是体内维持酸碱平衡的重要缓冲物质。可见,血色素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剧烈运动时,人体内相对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增加,更需要有足够的血色素。  相似文献   

16.
气温、空气湿度和气流的综合影响,可引起人体过热或体温过高的环境,称为热环境。根据环境温度与人体热平衡之间的关系,通常把35℃以上的生活环境和32℃以上的训练环境视为高温环境,相对湿度在60%以上的环境称为高湿环境。热适应是指机体在高热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耐受高温和抵抗热损伤的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奥运会的比赛已逐渐演化为各国科技力量的竞争,"科技奥运"也将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  相似文献   

17.
姜丙利 《垂钓》2011,(8):34-35
只有在呼吸正常的条件下,鱼类才会正常觅食。当水中轻徽缺氯时,鱼类便会因趋氧性而离底觅食。当水中严重缺氧时.鱼类便会兜全停食。这是所有鱼类的共性。  相似文献   

18.
<正> 经实验证明,人体运动疲劳关系着人体运动后恢复过程的血液酸碱度(PH值)平衡的问题。人体动脉血液正常的PH值是7.35~7,45,平均为7.40,极值为6.8~7.8,超出此限,机体难以生存。人体运动,特别是激烈运动使机体组织细胞缺氧,人体运动能量的获得以无氧代谢为主,但同时产生大量的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好在人体血液存有酸碱缓冲的对系统,即负责血液PH值调节系统。最主要的是NAHCO_3/H_2CO_3缓冲对,当人体运动使酸浓度增加时,需动员大量的NAHCO_3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多科学家存探讨空气污染对体育运动的影响问题。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对运动员的身体会产生有害作用,从而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成绩。一氧化碳是空气中最普通的污染物质之一。这种污染物质很容易凝固血色蛋白质(红血球细胞中的携氧分子),破坏氧对身体组织的供应,使心脏功能降低。臭氧也是空气中的一种污染物质。当其中的游离基与呼吸气管接触时会危害细胞,释放出凝血致活酶。运动员在剧烈运动中,呼吸频率加快.这种致活酶的活性也相应增大,由此容易引起运动员的咽喉炎症和支气管痉挛。空气中的另一种污染物质——二氧化硫,是一种高水溶性气体。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由于氧耗量增加,迫使张大嘴巴呼吸,这时大量二氧化硫气体通过咽喉被吸入到支气管,在支气管部位被吸收,结果引起支气管狭窄,影响气流畅通。  相似文献   

20.
在高原低氧环境中,人体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不同于平原地区。因此,研究了解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对人体工作能力的影响以及在高原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对指导高原体育教学和训练,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原自然环境特点 1、大气压和氧分压低,空气稀薄 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对地球表面和地面上的一切物体具有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随着海拨高度的变化而改变。在海平面(海拔为0),当温度为0时,大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