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必须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才能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扫清障碍,因此技工学校与企业“剥离”已经成为总的趋势。四川省泸州市现有13所技校中11所为厂办技校,这些技校将面临与企业“剥离”的问题。技校与企业如何剥离,剥离后技校如...  相似文献   

2.
在企业转轨、改制的改革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效益较差,使得技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学生本人及其家长认为:既然不能就业,上技校何用?这使得近两年来技校招生面临很大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水电十三局技校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努力学习,迎接挑战”,即技校生如何为将来参与市场竞争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肖金国,这个眉宇间透着刚毅、目光中闪烁着睿智的技校校长,凭着他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商海邀游中更显英雄本色。虽然他在创办中外合资企业中历尽艰辛,几道皱纹过早地爬上他的额头,但换来的却是镶嵌在经济发达区广东中山市的一颗明珠——中信模具制品有限公司的创建。公司一开始就以璀璨的光华给技校校办产业带来了启悟和希望。 “组织上给了我技校校长这副担子,就要干一番事业,决不虚度此生!”老肖表了这样态度,同时也在思索着:技校在招生与分配方面从计划走向了市场,面临严峻挑战,经受巨大冲击;学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年复一年恶性循环,学校办学面临困难;学校内部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亟待深化改革……如此众多难题,不  相似文献   

4.
湖南衡阳市第一技校在办学过程中围绕“科教兴国”的目标,不断拓宽渠道,根植于企业,坚持“公转”与“自转”相结合,收到明显效果。继被评为省重点技校、省园林式单位后,最近,又被省教委批准设立衡阳工业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该校毕业生合格率连年居全市前列。 “公转”,即:坚持“面向社会、服务经济”的办学宗旨,该校始终自觉在主动为经济服务。在企业工人大量下岗,技校招生工作也面临着挑战的情况下,该校主动出击,参与市场竞争。依附市场来开设专业,逐步  相似文献   

5.
高级技校在职业培训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它们在新世纪如何发展众目关注。带着这个问题 ,笔者走访了浙江工业高级技校、浙江第一高级技校、江苏常州高级技校和上海市高级技校。所见所闻令人耳目一新。三地四校给我的感觉是 :劳动保障部关于技校深化改革的“十六字”方针在这里已显见成效。21世纪中国高级技校的新形象也在这里初露端倪。一、三地四校改革发展的新举措三地四校均系老牌技校 ,其实力和影响远近有名 ,但又各具个性 ,改革也各有千秋。浙江工业高级技校向以教学质优著称。校长卢仁华善抓机遇 ,他认为“机遇不会找上门来 ,而要自…  相似文献   

6.
技工学校招生难、就业难、经费难已成为技校界同仁的共识。笔者认为 ,更应看到技校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是技校生素质下滑 ,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挑战。其中德育工作薄弱 ,措施不力 ,队伍参差 ,水平不高 ,是一个重要原因。要完成技校的教育任务 ,必须破除“工作难做 ,措施难下 ,问题难免”的畏难情绪 ,振奋精神抓工作 ,使技校德育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首先 ,要找准技校德育工作的问题所在 ,一是德育工作队伍素质亟待提高。面对德育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挑战 ,技工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挑战 ,技校生群体本身变化带来的挑战 ,我们的德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 ,企业办技校普遍遇到困难 ,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对技校进行调整 ,优化资源配置 ,不足200人的学校要并转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技校由于专业性强 ,毕业生的就业面窄 ,限制了其招生规模。但企业又必须不断地补充技术工人 ,所以 ,有必要重新认识企业办技校的地位和功能 ,天津石化技校认真贯彻天津石化公司关于“企业经营围着市场转 ,技校办学围着企业转”的办学指示 ,进行了新的尝试。1996年以来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天津石化同样面临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公司对用工制度进行了改革 ,做出了减员…  相似文献   

8.
记者:在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时期,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加入“WTO”,企业深化改革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管理培训面临着何种形势?基发展形态将产生哪些变化,如何在创新中发展?刘司长:进入新千年,国有企业改革面临许多机遇,同时面临很多困难。国际上中国与美国谈判成功,即将加入“WTO”,市场日趋开放,企业竞争加剧。与此同时,世贸组织(WTO)的  相似文献   

9.
机械工业部制订了《关于机械工业技工学校教育深化改革和加速发展的意见》,指出,“发展技校教育是一项提高机械工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战略性措施”.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机械工业,“急需补充大量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这对技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目标,永远争创一流时晓玲“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深化改革,培养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永远争创一流。”攀钢职教中心校长周兴儒始终坚持这一信念。正是凭着这种信念的支持,攀钢职教中心近年来在围绕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积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融职大、中专、技校、...  相似文献   

11.
初入技校门尽快搞好“三转化”文/葛景东刚考入技校的新生,面临着从中学生到技校生的转变,要想尽快地认识、适应技校生活,必须搞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化”。学习环境的转化。刚入学的新生,首先面临的是地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的生疏。远离家乡和亲友,使得许多新生因地理...  相似文献   

12.
一位化工班毕业的技校学生,在实习期间,提出一项“每釜少投十公斤环氧乙烷”的改革方案,每年为国家节省资金十多万元。这个例子给我们启示:衡量一所技校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仅要看她培养出多少“通才”,而且要看她为企业培养出多少“尖子”。因为,“出类拔萃的人物往往是企业发展,经济腾飞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普及和现代化教育观念的更新,传统的化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时期,提高新一代中等化工技术工人素质的教育,把化学教改带入一个崭新阶段.“面向企业、面向学生,大面积提高技校化学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摆在技校化学教师面前的刻不容缓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我国高校在去年扩招的基础上继续扩招,必将导致近几年“普高热”的升温与技校生源的更趋紧张,生存问题将成为各技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技校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笔者就此略谈浅见。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技校必须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 (一)各技校必须成立一个与社会、企业紧密联系的专职机构,广泛搜集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最新信息,深入到各厂矿企业调查各企业的发展情况、结构调整情况、对人才的…  相似文献   

15.
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新世纪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工学校培养的是直接为生产一线服务的熟练技术工人。近年来,中招形势已明显对技校不利:报名人数大量减少,志愿位置明显后移,生源质量显著降低,有些专业甚至完不成招生计划。诸如此类,固然与“普高热”有关,但技校自身办学水平和质量效益的现状才是技校面临困境的实质性原因。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的现代化新世纪人才势在必行! 一、坚持校企结合,培养实用牲人才 技校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大量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技校的干部、教师必须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企业发展、接触工人,多方面了解人才需求信息、现代…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势不可挡,社会上的待业人员逐渐增多,这使技校毕业生就业比以往更难,客观上造成了技校生源的相对不足,技校的吸引力较以往有所减弱。面对这种情况,技校应如何办学,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技校在保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工人才的前提下,应在“技”字上多做文章,努力培养具有多项技能的技校毕业生。 技校学生多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高级技校在职业培训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它们在新世纪如何发展众目关注.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浙江工业高级技校、浙江第一高级技校、江苏常州高级技校和上海市高级技校.所见所闻令人耳目一新.三地四校给我的感觉是:劳动保障部关于技校深化改革的"十六字"方针在这里已显见成效.21世纪中国高级技校的新形象也在这里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入,企业技工学校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课题,即如何深化改革,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企业技工学校,特别是国有企业技工学校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学校每年招生名额由企业主管部门下达,企业提供办学资金。学校由企业管理,所以.必然随着企业的兴衰而起伏。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逐步进入市场,由于一些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技校也随之受到巨大冲击。企业效益好,学校办得  相似文献   

19.
技校笑话     
“轻功技校” 一个好习武的同学进入市轻工技校后非常后悔。学友细问其详,他答道:“早知来‘轻功技校’是学这些东西,我才不会来呢!”  相似文献   

20.
技校数学课是学习专业课、基础课、实习课的基础,在学生技能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技校数学教学中面临的困难,通过“反函数”这一个教学案例,阐述了如何采用“互动型教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