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庸武侠在武侠小说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鹿鼎记》作为金庸的封笔之作在武侠小说中亦颇为重要。金庸武侠小说,目前已有三部译有英文全译版。《鹿鼎记》是由著名的英国汉学家闵福德译出,文中,译者运用了翻译明晰化的策略,将这一部经典的武侠小说展现在西方的读者面前,明晰化的翻译为武侠小说的英译提供了借鉴意义,推动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唐洁 《考试周刊》2015,(28):19-20
文章以《鹿鼎记》英译本为例,从翻译策略、西方读者的阅读经验和读者反映等方面阐述译本是否忠实地传达出武侠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进一步探讨西方读者对武侠小说英译本的接受情况,以及他们对武侠小说的期待等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武侠小说译介被推广给西方读者,相信对于金庸《鹿鼎记》译本的研究能给翻译工作者今后的武侠小说翻译实践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庸武侠小说不仅给西方读者带来了一个挑战,也给英文翻译者带来一个挑战。从汉英翻译专业角度出发,以金庸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的晏格文英译本为例子,阐述了译者以归化翻译为主,异化翻译为辅,两种翻译策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闵福德对金庸的收山之作《鹿鼎记》的翻译活动为研究个案,以勒菲弗尔的操控论为理论基础,探讨译者在意识形态的操控下对译本进行的改写。在研究中发现,译者在武侠小说英译的过程中会综合考量译入语社会的意识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小说进行改写,表现为小说的结构、人名翻译等方面,并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使译入语社会读者能够更好地接受译本。  相似文献   

5.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在这部小说里,金庸以佛家"无色无相"的手法和勇于自我否定的勇气,彻底颠覆了此前构造的江湖文化和"侠"文化,而这种颠覆性创作反映了他对人性、创作、"侠"文化、以及当时社会的反思,使得《鹿鼎记》达到了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的巅峰。  相似文献   

6.
2018年2月,由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发行的《射雕英雄传》第一卷《英雄诞生》(Hero Born)在全球发售,这是金庸的英译版作品首次由欧美国家的出版社发行。作品发表之后,深受海外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射雕英雄传》作为一部中国优秀的古典武侠小说,能够在海外深受欢迎,与译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本文拟从语用翻译的角度,分析和探究这部作品能够在海外走红的原因以及对我国文学走出海外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论强调“整体的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在介绍英译武侠小说《雪山飞狐》这一特定的文学体裁时,译者主要诉诸于异化策略,以突出武侠小说的异质特征。在展现金庸的说故事才能时,译者主要采取归化策略,以突出原文的故事性。《雪山飞狐》的英译本满足了翻译纲要的要求,赋予了不了解武侠小说的西方读者一种特殊的阅读体验,并从中获得乐趣,而武侠小说能否成功地进入西方市场还有待东西方文化进一步交融。  相似文献   

8.
生态翻译学是最早由胡庚申教授提出,建立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和哲学思辨基础之上。它的发展也已有十多年了,其理论的应用范围广阔。"三维转换"是生态翻译学在操作层面上的集中体现,它包括语言维层面、文化维层面、交际维层面。金庸的经典武侠作品《鹿鼎记》,其译者是由著名的汉学家闵德福所译,并使金庸享誉海外。本文就三维转换的不同三个层面,来解析英译本《鹿鼎记》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殷张兰熙、齐邦嫒翻译的《城南旧事》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该书译者的翻译动机及其"诚实翻译"原则在书名、文化负载词、场景、童谣和诗歌等英译方面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家。金庸自五十年代起,用五十年的时间,从《书剑恩仇录》始,至《鹿鼎记》止,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他把其中十四部书的句首字作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联中所引的这十四部书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剑》。(辑)金庸的一副对联@丽君  相似文献   

11.
翻译课是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从事翻译技能训练的实践,以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2.
翻译、语言及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翻译过程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移植。英汉文化的诸多差异加大了翻译的难度。处理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障碍的策略有直译法、意译法、不译法等。  相似文献   

13.
武侠小说书籍英译本数量少、涉及作家少,网络译本数量多、涉及作家多,但总体上翻译质量不高,中国大陆在武侠英译上还是空白。武侠小说翻译研究的文章数量少,中国大陆更少,尚未解决武侠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因政治制约、经济和文化生态的不同,造成了大陆和港台在武侠小说翻译与研究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2000年编校出版的英汉对照版《圣经》中的部分中文译文存有内容偏差谬误、语言陈旧晦涩之处。遂以其英文文本为基础,对其第二部出埃及记的部分中文译文作点评分析,并给出比较恰当的拟译文。  相似文献   

15.
2000年编校出版的英汉对照版<圣经>中的部分中文译文存有内容偏差谬误、语言陈旧晦涩之处.遂以其英文文本为基础,对其第一部创世记的部分中文译文作点评分析,并给出比较恰当的拟译文.  相似文献   

16.
翻译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通过对非英语专业的英语翻译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可从文化背景知识和翻译技巧两方面分析当前英语翻译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文化差异是影响商标翻译的一个主要的因素。文化差异对于商标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英汉两种语言的语义对比上,可以采用音译法、变译法、交际翻译法来克服文化差异对于商标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那些占主流地位的教学流派的影响,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翻译技能。针对这一现象,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翻译本身就是一个伦理问题,翻译伦理探讨译者对翻译职责及其翻译标准的厘定。译者由于自身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导致伦理价值观的改变,从而影响其对翻译职责及翻译标准的确定。清末前期的鲁迅主要以意译为主,清末后期鲁迅提出了“直译”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