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探讨,研究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损伤特征,为减少和预防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国内93名高水平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损伤类型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科学训练,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争取创造出最佳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调查了阿克苏地区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通过分析回收问卷,研究发现不同等级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在病程上多属于急性损伤,损伤的轻重程度上多属于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运动员损伤主要发生在比赛和技术训练时期,身体训练时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少;运动损伤以软组织挫裂伤、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损伤为主等特点。分析了排球运动员的致伤因素为潜在因素和直接因素两大部分。探讨了运动员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散打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体育学刊》2007,14(6):119-122
对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特征及训练学致因进行了探讨.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较为普遍,但其损伤程度轻微;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专项训练、准备期的后期和竞赛期;常见于鼻、腰、耳等部位;受伤类型多为扭伤,病程为急性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与年龄、训练年限、文化程度、比赛次数成负相关,与运动等级成正相关;规则的变动、身高、套路训练等与损伤程度不显著相关;造成运动损伤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比赛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等,而技术动作主要为摔法;散打运动员受伤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要领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合理、局部负担过重、恢复时间及措施不合理、注意力不集中等.  相似文献   

5.
许新厦 《游泳》2006,(1):37-39
采取问卷调查法、直接访问法和统计法对我国38名优秀水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对水球运动员损伤部位、损伤原因、损伤时间和训练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海口市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法对海口举重运动员肩袖,手腕,腰膝等部位损伤的性质及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其受伤的规律,针对30名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运动损伤做了统计和调查,提高分析总结原因是:由于举重运动训练经常出现翻铃,提铃,支撑等动作,所以,运动员在做极限运动时就容易出现损伤.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运动员缺乏一些必要的运动损伤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状态差,训练计划不合理.针对这些些问题做了调查和研究并提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舞龙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对舞龙运动员常见的损伤进行初步的研究,并查阅大量有关的文献资料.发现舞龙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为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肌肉、骨头挫伤、肌肉劳损、骨膜炎、骨脱臼等.而引发这些损伤的原因包括专项训练技术因素、运动员身体因素、运动员心理因素、训练安排因素等.并提出提高专项技术训练水平、加强训练医务监督、重视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治等措施是减少运动损伤的重要途径,为舞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国2008年奥运会集训队队员、湖南、广东、广西、北京等省市52名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11—16岁)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并对运动损伤的性质、致伤因素、运动损伤对训练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运动员的损伤与启蒙训练的年龄、训练年限和项目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对运动损伤原因的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期能为我国女子体操队备战08年奥运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单板滑雪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单板滑雪运动损伤呈多样性,经调查损伤部位主要以膝、踝为主。损伤类型集中于扭伤和骨折。发生损伤主要是自身失误、项目本身易受伤、自身力量不足等因素。表明单板滑雪是难度大、具有危险性、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极其严格的运动。建议在今后训练过程中加强自身保护,控制训练负荷,防止过度疲劳,加强薄弱及易损伤部位的肌肉训练,保证运动员以健康的身体积极参加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山东省现役400米运动员为调查对象,以山东省现役400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现役400米运动员运动损伤率高,受伤部位集中在大腿和腰部,损伤的类型形式大多为急性损伤的肌肉拉伤和慢性损伤的肌肉劳损。促进策略为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相关知识储备,合理安排训练,加强监控和及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避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调查及伤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42名黑龙江省体工队摔跤运动员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出摔跤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和发病原因,并提出伤后恢复训练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摔跤运动员损伤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散手运动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相应的防守等技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散手运动的拳打、脚踢、抱摔等运动特点,对散手运动员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作一初步探索,以期引起教练员、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郭露露 《精武》2012,(6):8-10
本论文研究目的是解决国内男子摔跤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不稳定因素,日前男子摔跤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无法发挥真正的实力,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通过对国内男子摔跤运动员比赛中心理因素的调查分析造成心理不利因素的原因,解决问题以保证在今后比赛中更好的发挥党技水平,全面提高国内男子摔跤运动员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摔跤是武术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散打比赛中,有机的揉合和合理的运用以快、巧、灵著称的中国式摔跤,不仅是制胜对手的有效方法,同时可以提高散打比赛的观赏性,给散打运动的发展注入活力,而且可以使中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中国式摔跤这一运动项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摔跤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是以竞技传承的方式为主,开设该项目的院校具有局限性。中国式摔跤在学校的开展能提升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并且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最后提出培养能胜任中国式摔跤教学的教师与加快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责任认定的立法是中国式摔跤在学校体育推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存在的退役运动员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着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顺利实现。研究发现,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困难主要有三大表现:退役运动员整体表现就业困难,形式越来越严峻;偏门项目运动员就业更为困难,诸如体操项目、跳水、皮划艇、摔跤、举重等大众普及比较低的项目;伤病运动员就业或工作均较为困难,我们一方面应该重视退役伤病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应该重视现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参加“十运会”的古典式摔跤、男女自由式摔跤、男女柔道五个运动队的重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十运会”前两年运动员贫血的状况。每周一晨对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测试,持续两年。结果显示,山东省摔柔项目运动员的贫血患病率低于国内外其他报道;所有的贫血均为轻度贫血,与男队员相比,女队员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更严重,个别队员先天性血红蛋白水平较低。建议运动员应积极治疗引起贫血的各种原发病,注意营养均衡、饮食科学、针对性的补充运动营养品,而耐力性项目或以有氧能力为基础的项目的运动员选材,要重视血红蛋白这一指标。  相似文献   

18.
梁政感 《体育科技》2010,31(4):81-82,88
对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损伤分析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减少损伤的发生,促进训练中对错误技术动作的纠正,也是开展选材和竞技训练的重要手段。本文着重分析摔跤运动员出现损伤的各个因素和各种预防措施方法,对帮助进行自由式摔跤的运动员在训练中预防损伤和提高运动成绩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韦晨阳 《体育科技》2010,31(4):64-69
摔跤运动不仅仅是在站立中进行角斗,而是站立与俯卧角斗相结合的重竞技体育运动。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徒手,直接身体接触。以将对手摔倒为目的的格斗类竞技运动项目。跪撑是摔跤比赛中取得胜利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交叉抱小腿技术的分析,从而得到更全面的技术分析。运用现有的摔跤技术训练及比赛的文献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分析广西女子自由式摔跤队队员使用交叉抱小腿技术的成功率,分析得出交叉抱小腿的摔跤技术中的重要性。研究在比赛中的运用特点规律,希望对广大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及教练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背越式跳高运动中常见伤病问题,探索核心训练手段和方法在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运动损伤中的应用,帮助运动员预防不必要的损伤,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