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华武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指导下,积淀了丰厚的美学内涵。研究武术的美学内涵,应以中华武术美学的发展历史为研究起点,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去总结出武术的美学内涵。武术美学的内涵包含三部分,即武术之美包括'意'、'象'、'象外之象',其各部分内容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武术的生产源起时期、军事主体发展时期、多功能发展时期、体育主导时期以及未来'以人为本'回归时期来阐述其主要功能的变化轨迹,并试探讨主要功能的变化是否从某种程度上左右武术的内在属性,找寻武术主要功能变化与武术主体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对一如流水的历史进行分期,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通例,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差异,从中把握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因此,要清晰彰显古代武术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也当然离不开对它的历史分期研究。所谓'古代武术',是指由先秦时期至清末这一历史时期内的武术活动。在中华武术历史进程中,古代武术的历史绵延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4.
武术与文化     
<正>做一个有文化的武术人,必须知道武术与文化的关系。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文明、文化、武术、太极拳的定义和内涵,在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指导下,加深理解武术与文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论是历史发展的真理,表现出这个真理的便是每个历史时期对文化的选择。细究下来,  相似文献   

5.
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浓厚的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习武先习德'是中国伦理、文化和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也是武术最直接、最理性的精华,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道德品质。培养武德,可以使学生了解武术的文化涵蕴,培养强烈的民族自尊...  相似文献   

6.
'大武术观'和'武术标准化'的提出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武术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和多视角的窗口。文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武术当代价值与功能进行探讨,历史上武术思想的发展演变往往根植价值取向的变化,在当前大武术观思想和文化兴国战略的指导下,武术也被赋予了更广的价值与功能,同时也给武术自身带来了更加宽...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发展新思路:发展21世纪武术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银  孙金玉 《山东体育科技》2000,22(1):106-106,109
中国武述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杰先生说 :即将来临的 2 1世纪是武术发展的非常重要时期 ,2 1世纪给我们提供了机遇 ,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认为 2 1世纪的武术发展应建立系统工程 ,包括多元化发展目标 ,整体化发展思路 ,多样化发展方式 ,立体化的发展空间。1 社会武术发展目标多元化社会武术发展目标多元化就是转变观念 ,深化改革 ,依据武术多功能作用 ,根据人们不同要求 ,不同兴趣 ,大力普及推广武术运动。武术县有健身、防身、保健养生 ,防治疾病 ,修心养性 ,娱乐欣赏等多种功能作用。根据武术功能的多样性 ,设立健身武术、竞技武术、武…  相似文献   

8.
我们国家一直被赋予'礼仪之邦'的雅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礼'贯穿始终,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武术也不例外。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我国武术礼仪文化的价值分析出发,进而探讨目前我们武术礼仪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武术礼仪文化的发展方向及社会化推广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武术'是什么?若干年来,社会各界众说不一。人们通常从种类繁多的套路、格斗以及功法运动,或从武术流派、价值体系、挖掘整理、传承发扬等方面来论述武术,这都是小武术观。不论武术具备了怎样的属性,叫做'武术',就始终还是停止在'术'这个层次上面。武术发展到今天绝对不是单纯的'术'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武术的内容、运动形...  相似文献   

10.
为使广大武术爱好者、学者以及武术管理工作者对作为文化符号的武术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使武术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宏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重点解析了乔凤杰教授的专著《文化符号:武术》。首先对作为该书基础部分的'简要历史'和'重大拳系'进行了解析;然后对作为该书核心部分的'制敌击技'套路演练'做人道德'训练方法'进行了全方位解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难度'为研究点,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剖析武术发展演进特点及历史意义。得出:'难度'是武术发展最重要的标示;'难度'从概念的不断争议,内容的不断改变,表明竞技武术是曲折、迂回的发展;武术竞技化是限制在'中与西、新与旧'双重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外交概念以及我国武术外交历程、实践经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我国武术外交经历人民外交时期、对外宣传时期、公共外交时期3个阶段,实践经验:传播我国本土体育,扩大体育影响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外民众交往,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新时代发展路径:转变对武术外交的认识,从国家战略高度制定长远谋划;大力开展武术人文交流,淡化形式上的官方色彩;提炼武术的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拓宽武术外交渠道,发挥多元主体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代,已经进入了末期,尤其从十六世纪中叶开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某些地区和某些部门中,已经明显地看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时期”开始了。明代武术正是在这特殊的社会条件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资料证明,对后世武术影响较大的一些有关武术论述,不仅在这个时期相继问世,而且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是自秦汉以来未曾有过的。  相似文献   

14.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秦汉社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武术的发展.统一的国家为武术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对外对内的战争是推动武术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的融合和经济的发展则为武术提供了理论和物质的支持;先秦的侠客遗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秦汉尚武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15.
'少林武术甲天下'。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少林武术,蕴涵着道家'贵柔法水'的主张,诠释着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格追求,彰显着佛教的'顿悟'智慧,闪现着兵家的'虚实相生'诡道思想,是中国传统体育的经典与杰出代表。对其文化性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少林武术,把握少林武术的文化精神,继而以理性的态...  相似文献   

16.
武当武术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拳派。然而,在对于武当武术的历史形成问题上,自民国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以唐豪先生为代表,他通过历史文献考证,认为后人所谓张三峰创立武当拳之云云,只是'层累地编造'与渲染而已;另一种观点则有陈微明、吴图南等,他们沿承某些史籍记载及传闻之说,言之凿凿地肯定张三峰所创...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较全面地综述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关于武术概念的基本观点,并对其进行了逻辑学分析,最后对武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和训练格斗技能为直接目的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8.
抗战“陪都”时期的峨嵋武术,为直辖后的重庆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年战时首都,在汇聚各方贤人志士的同时,武林高手、专家、学者和武术组织也纷纷云集山城,促使巴渝武术迅猛发展。本土武术与峨嵋武术等外来武术在民族存亡之际成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国术”,习武救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铸就了重庆武术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9.
从客家迁徙中社会环境、地域环境、文化环境的变迁探析客家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客家历史上5次大迁徙都伴随社会环境的改变,政变、战乱等动荡的时局是客家武术流派形成的主要因素.客家从地势阔远的平原迁至崇山峻岭的"盗乱之地",加之生存资源匮乏导致的纷争也是客家武术流派形成的重要原因.客家文化融中原民族文化和异域文化于一体,对客家武术流派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客家武术承载着客家文化与精神,研究其发展轨迹,可使我们更了解中华武术文化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武术进学校,是我国武术发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喊练教学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全掌握甚至变通掌握武术套路的练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