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第一大类书——述评《古今图书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图书集成》(下文简称《集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最大的类书,诚如康有为所说:“《古今图书集成》为清朝第一大书,将以轶宋之《册府元龟》、《太平御览》、《文苑英华》,而与日月之《永乐大典》竟宏富者。”康熙年间,编有《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康熙字典》、《韵府拾遗》、《骈字类编》、《子史精华》、《分类字锦》等属于类书的巨著。而《古  相似文献   

2.
《册府元龟》原名《历代君臣事迹》,北宋王钦若等奉敕编辑的类书。宋真宗赵恒定宗旨为“取诸历代君臣德美之事”为“将来取法”之用。于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至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成书,并赐名《册府元龟》。“册府”为书库之别称,“元龟”即龟鉴之义,将此书视为长久示范的典籍宝库。内容仅采正史及编年、实录等史书,间及经书、  相似文献   

3.
具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的类书,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是考经证史,检索和整理古籍的重要工具。文章详细介绍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的辑录目的、编辑人员、收录来源;并详述这四大类书的优点以及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代编纂的类书,三国曹魏有刘邵等编的《皇览》,晋有陆机等编的《要览》,北齐有祖珽等编的《修文殿御览》,隋有杜公瞻撰的《编珠》,唐有欧阳询、裴矩、陈叔达等奉勃编纂的《艺文类聚》,虞世南编的《北堂书钞》,徐坚等奉勅编的《初学记》,宋有李防等奉勅编的《太平御览》,王钦若、杨亿等奉勅编的《册府元龟》,王应麟编的《玉海》,元有王莹编集的《群书类编故事》,明有姚广孝、解缙编纂的《永乐大典》等。而清代陈梦雷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是迄今流传下来的最大一部类书。  相似文献   

5.
论宋代四大书的文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宋代四大书的文献价值陆湘怀(苏州大学文学院)宋初,馆阁利用丰富的图书馆资料编了许多类书和总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文化名臣李时奉太宗旨主持编的《文苑英华》、《大平广记》、《大平御览》,王钦若和杨亿奉真宗旨主编的《册府元龟》,此四书都是赫赫巨著,号称“宋...  相似文献   

6.
李昉是宋代有名的总编辑《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被称为宋代的“四大书”。这“四大书”中,李防主编了三部,应该说他是一名十分出色的总编辑。宋太宗巩固宋朝统治以后,在加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太平盛世,也注意提倡学术,于是召集了大批学人,编纂文史典籍。除了编写其他正史,先后命人编纂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主编是李昉。这样的大书,自然不是他一个人能完成的,每次都组织了十多个人,一起编辑。后来,宋真宗又命人编辑了《册府元龟》。李盼(公元925—996),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人。他在后汉,后周都当过官,后来才归宋。后汉高祖乾祜时举进士,不久  相似文献   

7.
本文述略宋代四大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  相似文献   

8.
外国百科谈我国类书我国的类书一向被外国学者视为古代的百科全书。外国许多百科全书都在“百科全书”条目中谈到中国的类书。讲得最系统的要算日本的《平凡社大百科事典》,而提到中国类书种类最多的是新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前者在介绍中国百科全书时还分设“类书起源”、“类书世界”、“类书与百科全书”等节,系统论述了中国类书的性质、渊源、分野和特点。谈及类书渊源时还提及《吕氏春秋》、《淮南子》和《尔雅》等书,且简要地介绍了南梁之《华林遍略》、北魏之《修文殿御览》、隋之《北堂书钞》、唐之《艺文类聚》、《初学记》、明之《三才图会》等类  相似文献   

9.
宋代及以前已有相当数量的类书,但是,对宋代出现的四六类专门性类书,学界几乎无人涉及。宋代出现的较为集中的四六类类书主要有《圣宋名贤四六丛珠》、《圣宋千家名贤表启翰墨大全》、《翰苑新书》、《诚斋先生四六发遣膏馥》等几种。文章从诸种四六类书的基本文献问题入手,归纳总结出宋代四六类类书的兴盛原因,并对此类类书的性质、特点做出较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册府元龟·将帅部》认为,天复十九年,王师讨张文礼于镇州。考诸史籍,王师讨张文礼于镇州的时间应为天祐十八年。  相似文献   

11.
宋真宗,北宋的第三个皇帝,喜爱读书,推崇太宗以文治国的思想,景德二年(1005)九月诏王钦若、杨亿等人编修《册府元龟》。在他为《册府元龟》亲自撰写的序中明确表达了自己诏修此书的原因和指导思想:“朕通遵先志,肇振斯文,载命群儒,共司缀辑。粤自正统,至于闰位,君臣善迹,邦家美政,礼乐沿革,法令宽猛,官师论议,多士名行,靡不具载,用存典刑。”  相似文献   

12.
1 为什么要修《四库全书》 盛世修书,这是中国的传统。宋太宗命令大臣学士修《太平广记》500卷、《太平御览》1000卷、《文苑英华》1000卷。宋真宗进一步继承这个传统,修《册府元龟》1000卷。称为宋代四大书。明代永乐皇帝诏修《永乐大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非常值得骄傲的一部大书。清代康熙皇帝诏修《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成亲王胤祉让他的门客陈梦雷修了一部10000卷的大书《古今图书集成》,雍正四年用铜活字排印5020册。  相似文献   

13.
孙先文 《兰台世界》2017,(4):120-122
《册府元龟·帝王部》云"末帝清泰二年,以安元信为大同军节度使"误。考诸史籍,五代时期,后唐、后晋俱有安元信。后晋安元信,终其一生,未曾担任大同军节度使一职;后唐安元信,于清泰二年,担任昭义节度使一职。  相似文献   

14.
编纂《中华大典》是我国著名资深专家学者倡议,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的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项文化出版工程,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中华文明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推一没有中断而绵延至今的伟大文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占代文化。中国历代聚集的大量文化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文化遗产的结晶。为了充分运用和发挥古代文献典籍的作用,我们的先人创造了中国独有的类书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不乏宏篇大著的类书。《中华大典》就是继以博稽众籍,标其苦粹的《是览》、《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  相似文献   

15.
《册府元龟》作为宋代四大部书之一,深刻地体现着为政者宋真宗的图书编纂思想,即服务政治、章示后人的编纂原则,强调正统、剔除异端的编纂方针,取舍严谨、详略得当的编纂体例,勤奋负责、认真豁达的编纂态度。  相似文献   

16.
“类书”一词始于《新唐书》,它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叫“类书”?在《辞海》(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31页)中有个较简明的说明:“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便于寻俭、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始于魏文帝时《皇览》,历代都有编篡,但多亡佚。现存著名的有:唐代的《北堂  相似文献   

17.
清乾隆间邵晋涵等辑《旧五代史》,以《永乐大典》为主,参取《册府元龟》等书,编录为一百五十卷,大致得原书十之七八。清人辑佚书逾千种,就编纂的学术质量来说,自当以此书为冠。当然,亦并非无可议之处。如《大典》披检多有遗漏;《大典》引及者始为立传,未充分利用《册府》;《大典》、《册府》以外典籍引及《旧史》者,尚多漏辑。凡此之类,前人已多有言及者。中华书局校点本仅就清辑本整理,未作新的辑补。陈  相似文献   

18.
陈鸿飞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他在图书馆学术译介、佛教典籍分类研究以及《册府元龟》索引编纂等方面均有建树,其在图书馆学术上的理论与译介活动直到今天仍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9.
《艺文类聚》改变了以往类书“事”和“文”分别辑录的做法,创造了事文合璧的新体制。这种新体制的创立,是对前代“专取其文”的类书和“直书其事”的类书的编纂经验的借鉴、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资治通鉴》一书由宋神宗制序并赐名,但因神宗序在流传过程中佚失,后世有误认为该书定名者为宋英宗者。该书简称为《通鉴》,最初司马光拟定的书名为《通志》,也有学者将《册府元龟》异称《历代君臣事迹》误认为是该书的异称。在《资治通鉴》一书广为流传以后,后世依据同类相从的原则,仿照该书书名为其他典籍命名,出现了《通鉴外纪》《通鉴问疑》《汉唐通鉴品藻》《历代神仙通鉴》等大量与“通鉴”相关的书名,对后世书籍的命名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