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主,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教育方式。当前,乡村学校的家校合作困难重重,家校合作的空间比较狭窄。乡村地区的家长教育方式千差万别,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也程度不同,留守、离异、丧偶、寄养等家庭情况更为复杂,尤其是一些有不良互动模式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巨大。实践证明,可以通过以家庭治疗为理论背景的家校合作方式扰动家庭互动模式,突破乡村地区家校合作的局限,拓展家校合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职学生的教育主要靠学校的传授与引导,也离不开家庭的密切合作与支持,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建立优势互补、平等协作和目标明确的家校合作育人机制,通过互访、家校联系册、家长会、电话、家长学校和互联网资源等有效的超链接途径,为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三维互动,以期提高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家校合作育人工作也应因时而化、因势而新。对武汉8所部(委)属高校家长、教师、学生三个群体进行家校合作育人现状和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高校家校合作较中小学趋弱;家、校、生育人理念存在错位;合作方式、渠道和内容单一;家校合作缺乏系统性。有效开展家校合作,高校要成立组织机构,加强家校合作顶层设计和研究;更新育人理念,构建家、校、生合作育人共同体;优化沟通载体,畅通双向多元信息互通渠道;突出教育重点,健全贯穿大学全过程的家校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4.
李伟 《成才之路》2024,(5):141-14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为此,各高校应统筹家庭和学校资源,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以合力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并能用理性、积极、健康心态去看待事物的大学生。基于家校合作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家校认识不统一、家校合作机制不完善、交流与合作平台缺乏或利用率低等问题,高校应和家庭达成合作共识,树立家校共同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断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同时加强家校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积极提高家庭参与度,并发挥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是家校合作成功开展的前提,但家庭背景较差的学生家长常被排斥在教师的沟通网络之外.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研究发现:(1)在控制家长主动沟通和学校固定效应等因素后,教师与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家长沟通频率显著高于家庭背景较差的学生家长,存在"差别化沟通"行为;(2)家庭背景对教师的关注、表扬、沟通等合作育人行为存在影响,并会强化弱势学生对不平等的感知;(3) KHB分析表明,家庭背景对教师行为的影响中,25-44%通过家长教育参与这一中介变量产生.据此,应引导教师平等地进行家校合作育人,加强对弱势家长教育参与的指导,减少家庭背景对学生不利的影响,促进微观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具有的各种特征对教育设想的把握与实现也有着其特殊的功能。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与学校的合作与沟通也障碍重重。本文从影响家校有效沟通的家庭障碍性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可观性因素分别从家庭结构、家长的阶层差异、家长的文化教育背景三个方面做了细致分析。同时,对改进家庭参与家校有效沟通的对策从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增进家长参与沟通的责任意识;和谐家校关系,增进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学习型家庭,增进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角色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具有的各种特征对教育设想的把握与实现也有着其特殊的功能。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与学校的合作与沟通也障碍重重。本文从影响家校有效沟通的家庭障碍性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可观性因素分别从家庭结构、家长的阶层差异、家长的文化教育背景三个方面做了细致分析。同时,对改进家庭参与家校有效沟通的对策从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增进家长参与沟通的责任意识;和谐家校关系,增进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学习型家庭,增进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角色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具有的各种特征对教育设想的把握与实现有着其特殊的功能。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与学校的合作与沟通也障碍重重。从影响家校有效沟通的家庭障碍性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做了分析,对于可观性因素分别从家庭结构、家长的阶层差异、家长的文化教育背景三个方面做了细致分析。同时从三个方面对改进家庭参与家校有效沟通的对策进行了阐述,分别是: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增进家长参与沟通的责任意识;协调家校关系,增进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学习型家庭,增进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具有的各种特征对教育设想的把握与实现也有着其特殊的功能。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与学校的合作与沟通也障碍重重。本文从影响家校有效沟通的家庭障碍性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做了分析,对于可观性因素分别从家庭结构、家长的阶层差异、家长的文化教育背景三个方面做了细致分析。同时从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增进家长参与沟通的责任意识;和谐家校关系,增进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学习型家庭,增进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角色意识等三个方面对改进家庭参与家校有效沟通的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是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要充分认识构建高校家校合作新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立高校家校合作的基本原则,明晰角色定位,优化合作内容,创新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潍坊市在深入开展“亲子共成长”工程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构建学校与家庭双向互动良性发展的家校合作育人新体制。家校合作育人新体制包括:一是构建长效的家长学习培训机制;二是构建家校互动合作育人的内容体系;三是构建长效的家校互动合作育入保障机制。家校合作育人新体制的构建,树立起一个整合全社会资源共办全民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学校主导下家长参与的教育模式,家长在与教师沟通、与学校沟通中扮演被动、次要、从属的角色。而现代家校合作中,强调家庭与学校的平等地位,鼓励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发挥师生关系的协调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家长角色的学习者、学校活动的参与者的角色。家长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家校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与学校教育一起为孩子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学校也应认识到家长的主体性地位,强调教师与家长平等,协助家长发掘家庭教育中的优势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第一初级中学为例,针对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存在家长教育观念存在偏差、学校忽视家校沟通的双向性、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提出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同管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课外生活》2020,(6):47-48
本期主题是“与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心贴心交流、面对面沟通,把学校对孩子的温暖和关爱传达给毎一位家长,在沟通与合作中构建家校育人的新力量,打造“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新常态。孩子们的世界。大海,是这个孩子的名字,他的心也像大海一样宽阔。他一次次容忍其他的孩子对他犯下的错误,反而热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相似文献   

15.
家校合作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高校、家长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因种种因素限制,导致家校合作育人面临诸多困难,并没有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有待进一步推进和改善。通过育人主体、现实等角度分析合作现状,对家校合作育人的路径进行总结和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6.
刘瑶 《四川教育》2023,(24):18-19
在权变理论的视域下,家校合作的理论逻辑包括家庭和学校的互动效应、资本融合和家校共同承担的育人责任。针对家校双方在价值观和责任认知两方面的分歧,以及相互间沟通的障碍,家校合作的实践路径可以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设立共同育人目标、进行平等有效沟通三方面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阵地,而家庭是他们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场所对儿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实现家校间的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成长,但是农村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普遍远不如城里学校开展的顺利。本文就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家校关系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家校沟通有效途径,走进学生家庭对教师素质提升、育人效果的提高进行粗浅探讨,以期实现融洽的家校关系、和谐的育人氛围、理想的教育效果的家校合作愿景。  相似文献   

18.
家校合作即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家校合作,孩子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各显特色的,其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促使孩子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促进生涯教育发展。在确定了以促进学校和家庭间的沟通、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及促进学生生涯发展为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了家长协助学校、学校协助家长的内容,并提出了创设家校共育小组、开展家校合作生涯活动、开发家长生涯教学课堂和家长开展家庭生涯教育四种家校合作生涯教育的路径。通过明晰生涯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路径,为有效实施生涯教育家校共育,缓解生涯教育发展的困境,提升生涯教育的质量,促进生涯教育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寄宿制学校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农村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办寄宿制学校作为寄宿制学校的一种形式,其家校合作现状受到人口变量因素的影响。研究选取四所学校413位家长,从家庭视角五个维度调查了家校合作中家长参与的现状,分析了婚姻、户籍、父母学历、父母工作地等人口变量对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影响,进一步检验了母亲学历在父母工作地与家长参与间的调节作用,同时访谈研究了家庭文化资本对家校合作中家长参与的影响。结果显示,民办寄宿制学校家校合作中家长参与整体水平中等偏下;对于人口变量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婚姻、户籍及父母学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父母工作地和家庭文化资本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文化资本对家校合作中家长参与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家长的观念及积极性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