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传统的歌曲创编中,通常的基本程序一般是:设计音乐主题,而后加以展开,把主题发展成为相对完整的曲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很有必要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在音乐创作教学中最常用的,也最易于学生接受的,是短小歌曲的创编。如何对传统的歌曲创编手法进行吸收和运用,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逐步培养学生对于歌曲创编的基本能力。一、主题动机的确立和歌曲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张娜 《考试周刊》2014,(47):178-179
通过学习歌曲,学生感受到内蒙古音乐的风格,激起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教师应通过体验、模仿、探究、编创等方法,营造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草原,聆听歌曲演唱草原,根据情绪认识不同草原,并以音乐为主线融合有关草原的艺术内容。  相似文献   

3.
莫法娟 《儿童音乐》2012,(11):76-78,75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对比、模唱等方法学会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对山歌这种体裁的音乐产生兴趣;了解并学会对唱、一领众和等演唱形式,并且能运用在歌曲演唱之中。2、根据家乡特色,引导创编山歌,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喜欢上山歌这一音乐体裁,增进他们的民族文化意识和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教学设想】本课设计以"走近山歌"为主线,带学生走进桂林山水,通过看、听、赏、唱、创编等音乐环节,使学生学会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从而真正了解山歌这一音乐体裁。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歌曲《采菱》。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采菱》。2.初步了解菱角的知识。3.通过创编音乐剧,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情感艺术,表达情感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是音乐的灵魂所在。音乐教学应从情感表达开始,在音乐教学中对歌曲的处理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歌曲的重要途径。在此,我谈谈是如何利用"歌曲处理"这一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培养。一、捕捉音乐情绪与意境既然音乐是情感艺术,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的一切艺术实践活动都将有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反  相似文献   

6.
杨悦 《福建教育》2023,(27):61-62
童话歌曲以歌唱为主,辅以欣赏、情景剧表演等,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童话歌曲教学应按歌曲特点灵活运用方法,创设童话情境,演绎好童话故事,进而润泽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感受: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能较自然、熟练地演唱歌曲。表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其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对歌曲情趣理解的能力。创编:培养学生根据歌词及旋律创编简单动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感受歌曲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相似文献   

8.
幼儿歌曲是学前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但其创编活动却未有效地开展。儿歌创编活动开展的局限性不仅体现在教材建设的薄弱,更有课程设置上的缺失。此项课程或者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系统理论学习,还需多门音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素材、经验的积累以及创作实践环节的指导。多种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也是提高幼儿歌曲创编能力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歌曲创作模块在高中新课程音乐课上主要是开发学生音乐创造的思维,培养学生对歌曲创作的兴趣,着重在歌曲实例欣赏分析中渗透歌曲创作技法的知识并进行即兴创作实践活动,寻找歌曲创作的规律与灵感,感受歌曲创作带来的成功喜悦与成就感,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歌曲创编课程中学生能力、教材、教学实训等方面的思考,旨在帮助学生将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带到幼儿园实践教学活动中,增强专业实做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应善于抓住一切可能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提高音乐实践能力。一、通过创编律动培养实践能力,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创编律动,用律动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2.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游戏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通过尝试创编歌词的游戏,促进学生感受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围绕音乐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促进他们感受音乐的律动;通过歌曲竞赛的游戏,让学生展现个人的才华。  相似文献   

13.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好教材中的英语儿童歌曲并把它贯穿在单元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和兴趣有很大的帮助。课前欣赏歌曲,可用音乐烘托氛围;用歌曲导入新课,可使学生耳目一新;用歌曲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可以增强教学效果;用歌曲巩固教学,可以拓展新知,开阔学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邱伯成 《中国教师》2011,(Z1):102-102
<正>小学音乐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阵地。唱歌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点板块和核心内容,中高段音乐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双声部和三声部歌曲,在十几年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对多声部歌曲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首先  相似文献   

15.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合唱在小学音乐课中表现为多声部歌曲教学。多声部歌曲泛指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歌曲。现实中,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对于多声部歌曲教学有畏难心理,而对小学生而言,和谐动听的多声部音乐不仅可以引导他们进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感,陶冶情操。因此,提高多声部歌曲教学的有效性是小学音乐课堂亟须解决的问题。那么,音乐教师该如何把握和推进多声部歌曲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教学思路:本节课重点抓住以听为主,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通过聆听—感受—表现—创编展开活动。引发孩子们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他们才是音乐课的主人。(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感受:感受歌曲活泼、优美的情绪,能初步演唱歌曲。激发孩子们对羊群、大自然及劳动的热爱之情。表现:培养孩子们用肢体语言表现“剪羊毛”的乐趣,使其自然而然地体会掌握歌中速度标记“慢”与“快”。创编:培养学生在发声练习中联系实际生活大胆创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节奏、自由表现。教学重点、难…  相似文献   

17.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唱歌教学的质量必须从歌曲的艺术处理入手。注重把握歌曲的情感和风格;注重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速度与力度;注重节奏与句法、连音与断音、伴奏方式与演唱形式等;注意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注意艺术处理贯穿歌唱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18.
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都比较喜欢,但初中音乐教材中有的歌曲比较短小,不少教师认为,如果用一节课时间学唱一首小歌曲,感觉没有东西可讲。无论什么样的歌曲,唱歌教学都应该进入三个境界:先要学会唱,再要熟练唱,最后喜欢唱。  相似文献   

19.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歌唱教学中,能准确地学会歌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音乐需求和审美意识。如何在短暂的音乐课堂中开展更高效、更有意义的歌唱教学呢?我认为,我们应充分挖掘歌曲的内涵,优化歌唱教学。  相似文献   

20.
赵鑫 《广西教育》2014,(41):117-117
正歌曲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歌曲教学中的难点,一般是指学生较难掌握和表达的某些乐句,甚至是某个节奏、某个音、某个字,它只是歌曲中的某一个片段。在歌曲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歌曲的重点,关注歌曲中的难点,进行层层深入的教学。笔者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有效解决难点问题,实现有效教学作了一些尝试。一、通过肢体语言解决旋律难点肢体语言就是运用四肢和躯干的协调合作来代替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在歌曲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