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唐代广东私人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略论述唐代广东私人藏书的时代背景,并介绍书堂、蓬茨、书屋等几个私人藏书的建筑物,及私人藏书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书屋在临湘农村走俏曾经门庭冷落的图书屋,如今又在临湘农村走俏,受到群众的喜爱。这些书屋大都冠着“智慧书屋”、“青春书屋”之类的雅称,多的藏书逾万册,少的也有近千册,这些藏书中除了消闲书籍外,还比以往多了一些关于养殖,科学种田等通俗易懂适用性强的科技书...  相似文献   

3.
论元代私人藏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洪权 《图书馆》2001,2(4):8-12,19
本文比较了元代和北宋、南宋私人藏书的数量和藏书家的人数,指出元代私人藏书在两宋的基础上,略有发展;揭示了元代私人藏书家的社会身份、元代私人藏书家的地理分布及对明清私人藏书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论述了元代藏书家对私人藏书的保存、利用,元代私人藏书散佚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谱写私人藏书的新篇章——永康市藏书者协会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美珍 《图书馆杂志》2001,20(12):30-31,43
永康市藏书者协会(以下简称“藏协”)成立于1998年8月,是经民政部门审核批准具有法人资质的民间群众团体。业务主管隶属市文化局,办事机构设在市图书馆,并由图书馆具体安排开展正常活动及有关业务。协会现有会员80余人,均是有一定藏书量和藏书特色的私人藏书家。1 “藏协”诞生的必然性1.1 私人藏书的普及化永康地处江南,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唐代佛教的鼎盛,北宋道教的中兴,南宋儒教的发展,造就了永康深厚的文化底蕴。改革开放后的永康,文化积淀的才智首先运用于经济的开发,于是个私经济特别发达,个私经济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85%,个私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腾飞,带动了文化的繁荣。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工商业主对藏书的热衷,有力地推动私人藏书发展。永康的私人藏书势头很  相似文献   

5.
沙坪坝区现有12个镇、11个街道、1个“农转非”园区,辖有86个行政村、119个社区,区政府决定到2010年以前,建设24个藏书在5000册以上的街镇级书屋、86个藏书在2000册的农家书屋、119个藏书在2000册以上的社区书屋,力争在2009年底实现全区每一个街道、镇、村、社都有老百姓读书、看报、看期刊杂志的地方。面对既要提高书籍的利用效率,又要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这一管理难题,沙区制定并下发了《沙坪坝区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办法》,对书屋图书采取了“图书银行”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炳礼 《图书馆论坛》2003,23(6):249-252
文章较系统地阐述“南州书楼”主人徐信符先生及书楼的建成,藏书的发展、特色。从该书楼的聚散,应验了我国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的名言:“私人藏书,不出三代……。”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江苏南部地区出现过众多的私人藏书家、藏书楼,与此同时,这一地区还出现了不少藏书家族。所谓藏书家族,即其藏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收藏或利用,而是为了整个家族的文化需要。家族藏书和作为藏书家的个人的藏书有联系也有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藏书家的目的在于“藏”,家族藏书的目的则主要在于“用”;藏书家藏书注重书的版本,家族藏书注重书的内容。藏书家更突出典籍的文献价值,家族藏书则更注重发挥典籍的文化价值。当然两者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家族藏书是由个人来实现的,个人的藏书事业通常也由家族来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3期登了李再阳同志《中国图书馆史简述》一文,内容丰富。惟其中关于“私家藏书始于唐代”之说值得商榷。李文云:“到了唐代,藏书的地方有变迁,开始有官私之别。即不仅官府有了藏书的地方,而私家也有藏书的地方。私家藏书始于唐代,继于宋代,而以明、清两朝为最盛。”  相似文献   

9.
我国藏书文化源远流长,从我国的藏书文化中可以寻找到有益于当今农家书屋发展的启示。提出了农家书屋发展中凸显的问题,论述了我国古代官府藏书、书院藏书、私家藏书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分析了藏书文化给农家书屋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书院与书有着一种血缘亲情,它既是雕版印刷尤其是活字印刷技术发明推广的产物,又是中国土人围绕着书开展教学接受、学术研究等活动的重要的文化组织。自唐代以来,历经千余年发展,书院藏书与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寺现藏书一起,成为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的四大支柱。近年笔者因得主持《中国书院史资料》编纂之便,收集了部分有价值的史料,兹将宋代部分整理成文,祈请专家指正。宋代是中国书院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印刷技术出规划时代革新的时期,因而书院的藏书事业继承唐代之基,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繁荣昌盛之势。首先…  相似文献   

11.
私人藏书在保存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回顾各代藏书家“储书供众”的思想和藏书家开放私藏的具体事例基础上,简要总结了私人藏书致用开放的方式以及影响,从而了解我国古代私人藏书的致用与开放。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私人藏书由来已久,但藏书风气之盛,莫过于明清。到清代后期,藏书高度集中,相继出现了几个著名的藏书楼,那就是山东聊城杨以增的“海源阁”、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这几家,合称中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其中,聊  相似文献   

13.
殷商至秦,是我国古代官府和私人藏书的萌芽,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殷商的甲骨收集,西周的史官制度,春季战国“士”之所藏及秦王朝的官藏体系的确定。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藏书“藏以致用”的思想。自此以后,公私两大藏书类型在几千年的封建藏书发展史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我国藏书文化历劫不废,香火传承至今,应该是与历代藏书家的人文主义精神追求是密不可分的。来新夏先生在《中国的私人藏书家》一文中认为,“私人藏书与私学兴起有关……对保存图书有过重要作用”,^①并在《藏书的起源》中指出,藏书不仅能够“涵育人才”,“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保存、传播一国的文化,使之世代相传,为立国之基。”  相似文献   

15.
聚散有常:海源阁的百年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的私人藏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建构和承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海源阁是清朝晚期山东省聊城杨氏的私人藏书楼,其藏书之宏富、版本之精善,驰名中外,与江苏常熟程氏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氏的句\千卷楼”、浙江吴兴陆氏的“南宋楼”并称清末四大藏书楼,而杨氏亦被誉为四大藏书家之首。海源阁从184o年创建至建国前夕,历经百余年沧桑兴衰,其藏书亦先聚后散,虽然它现在已不复存在,但它在我国藏书史上的重要地位,乃至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都是无可否认的。一、海源阁之兴及…  相似文献   

16.
办好“农家书屋”,一要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农民的阅读需求;二要做好试点工作,逐步推广;三要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四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五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六要实行图书、资源共享;七要人员培训不可忽视;八要建好“农家书屋”,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藏书章,又称收藏章、鉴藏印或收藏鉴赏印;属于公家用的可称馆藏章或馆藏书画鉴赏章,属于私人用的又叫私人收藏印等等。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中国古代私人藏书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中的兴起、繁荣和鼎盛阶段;探讨考证了私人藏书的特点、历史地位与作用及其对图书馆事业的特殊贡献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代福建私人藏书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得到了重大的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本文阐述清代福建私人藏书概况,分析其鼎盛原因及私人藏书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藏书大体上可分为官府、寺观、书院和私人藏书四大类型,各种类型的藏书皆有独特的标准、范围和阅读对象,藏书仅为特定人群服务,是极少数人的专利,极少对公众开放。这种封闭的藏书观念一直是古代藏书思想的主流,限制了图书的充分利用,也限制了文化传播和普及。直到近代,西方公众图书馆模式传入中国,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图书“公之于世”,公众皆有机会借阅,藏书始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