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前言纤维素水解实验是高三化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由于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多,操作讲究,所以它是一个较难做的实验。为了探讨有关因素对纤维素水解效果的影响,以提高实验效果,本人对实项实验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二、实验原理纤维素在浓硫酸催化及加热条件下水解,生成纤维四糖、纤维三糖、纤维二糖等,但最终产物是D-(t)-葡萄糖。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一起加热时,首先生成Cu(OH)2沉淀,进一步加热分解成砖红色的Cu2O。在生产实际中,对纤维素的水解是在浓酸或稀酸作用下以及加压下进行的,在中学实验室的条件下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高中化学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185页[实验7-5]“纤维素水解”的演示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实验,也是一个疑难实验。做好这个实验对于引导学生学好纤维素的重要性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材中采用90%浓硫酸滴到棉花或滤纸上,再用玻璃棒把棉花或滤纸捣成糊状,小火微热直到溶液变成亮棕色,最后加新制的Cu(OH)_2加热煮沸。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成功,实验现象也不明显,溶液经常由于硫酸浓度过高而被炭化成黑色,看不到亮棕色,最后加新制的 Cu(OH)_2,加热煮沸也看不到砖红色的沉淀出现。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三册 (选修 )的学生实验五《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的性质》中 ,“纤维素的水解”部分 ,学生很难准确掌握 ,常会出现如下情况 :1 .加碱中和时 ,加碱少了 ,水解液显酸性 ,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后加热就没有红色的氧化亚铜生成 ,实验失败 .(这种情况较普遍 .)2 .加碱中和时 ,加碱多了 ,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而且学生没有学到加碱中和的应有知识 ,实验也不算成功 .为了辅导学生做好这个实验 ,现将此项实验作了改进和探索 .一、由于纤维素水解用的是浓硫酸 ,且一般来说学生用量都是偏多 ,我们除了教育学生准确使…  相似文献   

4.
教材必须保证科学性和权威性是勿庸质疑的.在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58页实验3-6中:新制的Cu(OH)2也是一弱氧化剂,能使乙醛氧化生成乙酸,方程式为"CH3CHO+2Cu(OH)2加热→CH3COOH+Cu2O↓+2H2O",笔者对该反应方程式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5.
以Cu SO4为铜源,Na2SO3和葡萄糖为共还原剂,在p H5的HAc-Na Ac缓冲溶液中,使用微波辐射法一步、绿色、快速合成活性炭负载氧化亚铜(Cu2O/AC)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制备的Cu2O/AC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Cu2O为纯相,并呈放射状花型形貌.催化剂光催化罗丹明B降解效率在不外加任何氧化剂条件下,利用溶液中的自然溶解氧,反应2.5 h其降解率可达到62.5%,在有微量氧化剂H2O2存在下,30 min即可基本降解完全,且负载型催化剂可非常方便地回收、多次重复使用,符合清洁生产的绿色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题目 某校科技小组对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进行探究与改进 .实验依据 教材演示实验 .理论依据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浓硫酸中S显 6价 ,在反应中可能降至 4、0、-2价 ;Cu可从 0价升至 1、 2价 .查阅文献 ①Cu2 O是碱性氧化物 ,呈红色 ;②CuS、Cu2 S是黑色不溶于稀硫酸的固体 ;③Cu 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 ,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 和Cu ;④Cu与浓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⑤金属硫化物高温灼烧生成金属氧化物和SO2 .⑥ 96%浓硫酸加入CuSO4·5H2 O ,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实验设计 可选用药品 :铜片 ,96%浓硫酸、品红溶…  相似文献   

7.
通过硫酸水解,将木屑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硝酸将其氧化,制取了草酸.经研究,本法最佳配料比及工艺条件为:干木屑∶硫酸(50%)∶硝酸(65%)∶催化剂=30g∶30mL∶4mL∶0.03g,浸泡水解时间为4h以上,反应时间5h以上,反应温度控制在65~70℃.所得草酸纯度为97.5%,收率达50%.对产品理化数据指标及工艺环保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化学机理 淀粉是由许多α—D葡萄糖分子以α—1.4苷键或2—1.6苷键相连而形成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在次氯酸钠、双氧水等较弱氧化剂的作用下,淀粉分子中葡萄糖单位上的伯醇基(—CH_2OH)先被氧化成醛基(—CHO),最后被氧化生成羧基(—COOH)。氧化剂也可以使淀粉分子中的α—1.4苷键断裂而发生分解,使其聚合度降低。因此经双氧水等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在无任何催化剂的作用下,把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不需进行葡萄糖酸的精制,直接用氧化锌中和制得葡萄糖酸锌.研究了氧化过程的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合成的葡萄糖酸锌时间短、操作简单、产品质量好、产率可达92%.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5,(5):57-61
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进而超声剥离制备氧化石墨烯;再将氧化石墨烯悬浮液和碱性纤维素溶液混合制备强吸附性复合材料。使用红外光谱(IR)、Zeta电位仪、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仪器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吸附剂用量、溶液pH、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影响因素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吸附能力较纤维素提高了97.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