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课堂生活中的五类“受教育者”角色,即“迎合”的“受教育者”、“顺从”的“受教育者”、“适应”的“受教育者”、“投机”的“受教育者”和“反抗”的“受教育者”。分析了其形成的成因,并对构建理想境界的课堂生活和“超越的受教育者”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由一个同学做“老鼠”,其他同学做“油瓶”。只要“老鼠”碰一下,“油瓶”马上就变成了“猫”,“猫”马上去抓“老鼠”,当“老鼠”感到有危险的时候,就可以叫一声“油瓶”,“老鼠”马上就变成了“油瓶”,而“猫”呢,也随之变成了“老鼠”。  相似文献   

3.
邝红军 《师道》2009,(7):90-92
师生关系是一个“热门”话题。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并不是因为师生关系好得不得了,而是因为师生关系出了问题——出了大问题。 教师怪学生“捣蛋”“不听话”“跟老师对着干”。学生说老师“专制”“没有爱心”“没有耐心”。“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如以前了”,“教师这碗饭越来越难吃了”,一些老师在抱怨。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请把预习《荷花》一课的成果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生:我把课文读熟了。(生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生:我自学了课后的生字,认识了“荷”“莲”“蓬”“翩”“仿”“佛”“挨”“胀”“蜻”“蜓”“裳”“蹈”这些生字。  相似文献   

5.
    
周伟民 《新读写》2013,(11):51-51
败.甲骨文的图形是用手持棍棒击打鼎器。鼎,是我们的祖先用以煮食的容器,后来又成为国家权威的象征,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就反映了鼎的重要地位,鼎被打坏了就是“败”了,所以就有了“败坏”,“衰败”,“失败”等贬义词。“败”,后来才衍变成“贝”和“文”的结合。“贝”即是货币,金钱。  相似文献   

6.
“妈妈!我从哪里来,”“垃圾桶里捡来的!”“那你呢?”“好了好了,妈妈要做家务了。“我没得到答案。“妈妈!爸爸为什么长胡子,”“男的都要长胡子。”“那我是女的,为什么不长胡子?”“长大了就知道了。”“为什么要长大”为什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教师博览》2008,(12):11-12
记得在幼儿园过“六一”时,自己曾戴上了大红花,成了“好儿童”。那时的“好”“听话”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人小学后,有了“三好学生”评选,后又兼顾“美、劳”,至中学、大学,提出了更为宽泛的“优秀学生”或“复合型人才”概念。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文使用中介语语料库和纸笔测试等方法,对日本学习者“了2”的习得进行系统考察。考察发现:句末助词“了2”的偏误比动词后的“了1”要多;“了2”的偏误主要是“遗漏”和“误加”;“遗漏”主要受认知难度的影响,“误加”源于日语迁移;学习者初学时把“了2”看作日语的“ ”,之后逐渐以日常意义上的“变化”来理解“了2”;学习者先习得的是一部分“了2”,“了b”的整体习得要比“了1”晚。  相似文献   

9.
李帆 《留学生》2012,(6):6-9
每个海外高层次归国人才心里,都有一个绚丽多彩的“中国梦”,“千人计划”的出炉,让他们坚定了“圆梦”的信心。“千人计划”政策的实施,让海外高层次人才看到了中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诚心和气魄,点燃了他们深埋在心底的“中国梦”,坚定了他们回国“圆梦”的信心和决心。 “千人计划”点燃了深藏心底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洪宗礼主编的全日制几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这就是“专题”。整个初中阶段共有十个专题,分别是“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我心中的语文”和“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专题”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活动教学的内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索了、变革了、改造了活动对象,实现了学生主体能力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