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治课引入新课“四式”引言对于上好一堂课的作用不容忽视。好的引言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讲课伊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政治课常用了引言有以下四式。一、形象式。政治课政府性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为此可用形象的事例引入新课。如讲...  相似文献   

2.
张海华 《陕西教育》2004,(10):20-20
喜欢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数学课上一幅生动形象的图画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画画有时更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智慧,将抽象的数学主动地转化成形象的生活画面,缩短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年来,我尝试将“画图”引入到我的数学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现谈谈我的做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幽默、激励启发、直观形象的语言艺术、以及具有导向性的提问艺术和变式教学艺术,可以起到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现提出我的浅见,供同行们共同研究、讨论。一、重视语言艺术数学教学语言是数学语言和数学本身特点有机结合的产物。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总是与成功的教学语言分不开的。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具有神奇的诱惑力。”因此,作为传授知识的教育者,语言不仅要准确简炼,通俗易懂,还要富有启发性和幽默感。1…  相似文献   

4.
物理是从形形色色、变化万千的物质运动中“抽象”出来的一门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它,教师不仅要讲好抽象的理论知识,更要充分运用“形象化”的教学艺术来展示抽象的物理知识。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识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起到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建立起“形象”的“物理模型”,尽量减小知识台阶的高度,使学生在进行抽象思维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 《职教论坛》2002,(4):36-36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数学教学也是一样。如何导入新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一步。注重研究学生心理的老师,一定会重视设计每堂课的“导入”,力求使“导入”精炼、愉快,具有吸引力,为教师课堂知识的传授,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平日授课体会、效果,谈谈以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是教师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之一。要求教师选择得体的内容,运用简炼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尽快而有效地引入到问题的意境,使学生依照教师的导向去观察、去思考。如在讲“曲线的凹凸和拐点”时,…  相似文献   

6.
杨永杰 《广东教育》2002,(12):45-45
一、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形象性因素善于形象化地处理教材,能够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的内容,使学生在轻松、生动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例如在讲充分必要条件时,对必要条件,书上是这样定义的:如果P则Q是真命题,即PQ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言简意赅。但是学生对“是必要条件,未必是充分条件”不好理解。这时,我举出这样例子,“狗有四条腿。”大家都毋庸置疑,狗是四条腿的充分条件。四条腿是狗的必要条件,大家都能接受和理解。但是“四条腿”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否则,有四条腿的动物都变成狗了。这个比喻…  相似文献   

7.
一、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诱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的知识点,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的强烈愿望。一年级刚刚接触数学数字,如引导他们“2”像小鸭水中漂,既形象又生动。  相似文献   

8.
准确、简炼。所谓准确,就是教师的语言要能够正确无误地表达教学内容。通过对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明显的系统性的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获得明确的知识;通过准确的教学语言的运用,让学生学到准确地使用语言的方法;通过准确运用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所谓简炼,就是指语言要简明,要言不烦,干净利落,切忌重复罗嗦,婆婆妈妈,废话满口。形象、生动。这个要求的提出,是教材和教学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教材多为文艺作品,而文艺作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形象性;教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其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形象性、生动性。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只有形象、生动,才能激发  相似文献   

9.
一、讲授要生动,是“活”起来的基本功 讲授生动,就是强调语言的风趣幽默和形象生动。在教学中如果能把形象的比喻与风趣的语言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中枢,活跃课堂气氛,那么课本知识就会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吸收、思维,内化在他们的脑海里,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引入新概念 小学生容易接受直观的、具体的、感性的知识,我们的教学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以生动、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引入新概念。如在教认识数“5”时,我们先让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11.
向蓉美 《教书育人》2002,(22):35-35
一“一桶水”与“一碗水”经常听人说,你要作一名教师,你就必须做到“欲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千真万确。这里的水是指知识,从一般意义上讲,教师在他所教领域的知识比学生多一些、深一些,这有量的差异,也有质的差异。量的差异来自教师比学生更多更早地把知识之水装进自己的桶里,在备课和教学中,参考很多教材和文章,思考如何深入浅出、完整系统地,又生动具体地把这些水灌注给学生。教师知识的一桶水,与学生欲装满知识的一碗水,又有质的差异,质的差异来自教师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掌握所教领域知识和相…  相似文献   

12.
一、声情并茂 ,优化情景对化学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做到四要 :(1)要精确严密 :要求言简意赅 ,用词准确合乎规范 ,逻辑性强。 (2 )要富有情感 :要求抑扬顿挫得当 ,缓慢急快恰当。(3)要生动形象 :要求具体形象 ,生动有趣 ,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4)要启思诱疑 :要求循循善诱 ,启迪思维 ,激化矛盾 ,揭疑释疑。例如 :教师在讲解化学概念时要对关键字句咬文嚼字 ,反复辨析 ,做到讲准、讲透、讲全、讲活 ,切忌讲错、讲偏、讲漏、讲死。又如 :描述化学实验操作的语言要讲正确并切合操作规范 ,防止出现“加强热酒精灯”、“将锌粉丢进试管”、“倾倒…  相似文献   

13.
备课是一种再创造的劳动;备课不能照抄教参;要扩大备课的范围,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使备课进入更高更深层次;那种“一个备课本两本书”进教室的搞法是不行的,是决然收不到语文教学的好效果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得有一桶水",这比喻生动、形象而又深刻,教师要讲好课,做到知十讲一  相似文献   

14.
一、设计生动的引言 ,激发求知欲  生物知识本来是饶有趣味的 ,只是我们往往抓不住学生的心理特征 ,讲课枯燥乏味 ,学生兴味索然。如能设计生动的引言 ,则可有效地把学生引入有趣的学习氛围。当然 ,每一节课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 ,可以是一次引言 ,也可以是多次引言 ;可以一节课开始就引言 ,也可以途中插曲 ,总之通过引言能使学生提起兴趣 ,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例如 ,我在上“耳的卫生保健”这一课时 ,是这样引言的 :“同学们 ,当你们走路不小心小虫子飞进耳朵里或到山上游玩植物种子飘落到耳朵里时 ,应如何取出来呢 ?”这时 ,学生们便七嘴八…  相似文献   

15.
一、利用教师表演.创设情境。我们都知道,教师如同演员,讲台如同舞台,“上课要象演戏一样.要进入角色”。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运用适当的表情、态势、语言等,会创设出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师生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对于数学教师其语言更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内容准确,结构紧密,推理严谨。所以,数学教师要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郑钦亭 《职教论坛》2002,(14):42-43
物理课的教学艺术,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独创能力,以清晰的语言表达,引人入胜的精辟讲解和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科学的太空里遨游。一、钻研业务,精心备课,是提高教学艺术的基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业务水平,才能在课堂上有所作为。毛泽东主席在答徐特立老师的信中批评某些人说:“有的人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我们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一缸水。教师既要具有深层的物理知识,又要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和将来要学到的物理知识有充…  相似文献   

17.
高职导游专业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专业教学要求和特点。一是要训练说,吐字清晰、语言简炼、生动形象;二是学以致用,提高职业能力;三是模拟情景,与实际接轨。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评课活动中,有位专家引用了美国《科学课程标准》中的这样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中必需经过一番“折腾”,才能使学生学到某某知识。我认为,开展探究式教学用“折腾”这个词很形象、生动,它基本反映了在实行新课程标准时,教师与学生应努力达到的一种课堂局面。  相似文献   

19.
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引入概念要深入浅出。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概念时切忌单刀直入,和盘托出,而应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由旧到新渐进地引入,并辅之以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二、充分挖掘概念的内涵,做到讲深讲透。对那...  相似文献   

20.
钟开燕 《广西教育》2009,(11):55-55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环境。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触“境”生情,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那么,怎样才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