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舒 《记者摇篮》2005,(5):26-26
有人说,广播电台的广播从“广播”向“窄播”发展几乎是世界广播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传播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受众细分”,这其中除了涉及媒体间的竞争.也引发了我们对节目“对象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论“贴心”广播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刘伟在传播媒体的竞争中,竞争的核心是争取受众。笔者认为:一切的竞争最终在于人,人在于心.贴近的核心是贴心,只有“贴心”才能使广播与国内千百万听众的心紧紧相连。一、“贴心”广播三进程及其辩证关系1.知心──“贴心”的大前提...  相似文献   

3.
广播最大优势就是即时和快速。笔者认为,无论新闻媒体的竞争如何激烈,我们“广播人”必须静下心来,克服“浮躁”的心态,正视当今竞争的大环境,把自己的优势“放大”,进而做好生存与发展的文章。在此,笔者欲围绕广播的即时、快速的优势,就如何进一步打好“直播牌”,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宇  吴月 《中国广播》2007,(12):77-79
今天的中国传媒产业开始面对一个日益分化的市场,并思考如何在市场分化中不断进步和壮大。就地方广播媒体而言,这种思考可能来得更迫切——中央、省级以及同一城市广播媒体的多重覆盖和竞争,使它们必须为发展甚至是为生存而战。于是“错位竞争”、“类型化电台”“专业化改革”等声音鹊起,成为地方广播媒体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对于“弱势媒体”的这一新说我是最近才接受的,其实作为一种现象它早已存在,只是它更形象地比喻了当今社会激烈的媒体竞争。眼下报纸电视甚至网络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惟独广播显得冷冷清清,特别是县级广播更是门庭冷落。广播在六七十年代的辉煌场面已成为历史留在老广播人的心里,“广老三”的称号更是把广播定格为一种弱势媒体。  相似文献   

6.
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广播也面临发展路途上又一个新的起点。谁都无法否认,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传播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和媒体间日益趋向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国广播在新的世纪里依然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但同样无可否认中国广播所面对的生存压力也是空前巨天的。中国广播要在新世纪里有所作为,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在数字化、计算机化广播的技术平台上,进一步挖掘广播从业人员的潜能和动力,积极培养一批“全天候”复合型广播人才,以更充分地开发和发挥广播自身所有的传播优势,在媒体竞争中增强实力,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7.
我国广播谈话节目已开办10年,其从兴起到发展既是广播改革的成果,也是媒介竞争中发挥优势的具体体现。为了进一步从理论上加强对广播谈话类节目以及主持人的研究。“广播谈话节目研讨会”于2001年6月2日至3月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  相似文献   

8.
王婷 《新闻传播》2006,(10):63-63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大战中,广播如何实现.品牌化生存是一个为人关注的话题,广播再也不会默默无闻地躲在调音台背后,而是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和广播主持人走出来,将节目和现场活动以及商家无缝对接,成为相互依托的“看得见的广播”,使广播的“形象”跃然生动。  相似文献   

9.
如何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广播带入21世纪?如何制定广播跨世纪的发展战略?这是一个不容回避,也回避不了的严峻现实。无论作为广播界的决策层,还是广播工作者,都有责任对这个问题作出选择,以此形成共识,找到广播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让广播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没有体制的改革,是一种不完善的改革”。面对“系列广播”和“人民广播”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如果  相似文献   

10.
没有经济实力,就没有事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以广播广告为主的经营创收的“空间”是有限的,从电台的整个发展来看,要提高竞争的实力,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经营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媒体与现代传媒多元竞争的格局下,广播的未来之路,除了发挥特有优势之外,关键在于“窄播”广播的深掘与拓展。  相似文献   

12.
李亚琼 《声屏世界》2007,(12):28-2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广播的传统优势也在发生着变化,过去被大家公认的优势,可能已成为当前所有媒体都具有的手段,不再是广播的独家专利。因此,只有把握广播的当前优势,打好广播的“好牌”,才能独树一帜,办出特色。广播以声音传播,除了陪伴性、时空性、参与性和服务性,笔者以为,广播节目还有几张明白实在的“好牌”是其它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  相似文献   

13.
宋秦云 《中国广播》2005,(12):63-65
有关人士指出:“媒体的激烈竞争需要广播媒体的整体活力和实力进行抗衡,少量精品已远不能抵御传媒市场的强大冲出波。树立广播的整体品牌观,在面上全线推进,力争把所何频率办成优势品牌,是电台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广播新闻在当今信息媒体多样化的趋势下,如何征服听众,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目前传媒界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事实上,很早就有权威人士以前瞻的眼光提出广播要走自己的路,杨独家之优势。但一个时期里,扬独家之优势,仅仅被理解为要发挥广播新闻“快”的特点,而对最具广播特点的音响运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广播新闻改革的深化,近年来,广播新闻工作者不仅在认识上有所自觉有所突破,而且在报道中,创作出大量的“带响”作品,丰富和发展了广播新闻的音响语言。实践证明,运用丰富多彩的音响来报道新闻,是广播媒体的独特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不断强化深度报道和“重量级”宣传弋国良,李慧敏,廉扬深度报道,历来被视为广播的弱项。在众多媒体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我们沈阳人民广播电台及其系列台,几年来不断探索发挥广播整体优势,强化深度报道和有自身特色的“重量级”宣传的新途径,使广播特别是新闻宣传从...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广播媒体之间的竞争更趋于“白热化”。拿杭州来说,目前就有16家广播频率,彼此之间正在开展激烈的竞争。其中属于时政电台性质的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浙江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和杭州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三家。其余的十几家广播频率,都是各具鲜明个性和特色的专业频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昔日处于宣传主体地位的杭州电台新闻综合频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体问竞争的日趋激烈,广播只能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效益。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可能产生不利因素,甚至会失败,为尽量避免改革的负面影响,我们引入“优胜基准”的思想,讨论“优胜基准”在广播行业中的应用尝试。  相似文献   

18.
作为强势媒体,广播已从“跑马占地”的数量增长式发展,逐步转为深度开发、规模扩张、质量取胜和专业化等实力竞拼式的发展。广播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不仅表现在其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创新上.同时也表现在与广播的相关联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传播渠道、经营方法、广告营销、媒体形象的塑造、自身与其他媒体的对接上。新媒体时代,广播要想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拓宽“专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毕新 《记者摇篮》2010,(8):60-60,55
汽车时代到来,广播找到了适合新的媒介竞争环境的发展模式,沉寂多年后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美国传播学者雪莉·贝尔吉指出“汽车中每5位成年人里有4位每星期听一次广播”;哥伦比亚大学一份报告则认为:“广播是一种几乎能够伴随所有行为的媒体。”  相似文献   

20.
柳林岚 《声屏世界》2010,(10):59-60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国家竞争力优势的“钻石体系”理论。他认为,国家竞争力优势的形成依赖于企业.而企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则取决于四大关键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在企业或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过程中,这四大关键要素“彼此环环相扣”“交错运用,形成企业自我强化的优势”。中国广播发展到今天,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属性。分析中国广播竞争力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钻石体系”也以非常积极的姿态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