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酒井国王     
从前,有一个国王,大家都叫他酒井国王。为什么呢?这就得从他的祖上说起了。酒井国王的父亲老国王,是有名的酒鬼,叫“酒鬼国王”:他的父亲的父亲老老国王,是有名的酒神,叫“酒神国王”;他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老老老国王,是有名的酒仙,叫“酒仙国王”;而他自己呢,酒量如井,所以按惯例就叫“酒井国王”。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09,(6):50-51
有一个爱下象棋的国王,常和大臣、象棋高手对弈。几年来,每次下棋,国王都是赢家,大家都恭维他是"天下第一高手"。一天,国王微服私访,来到城里的一家酒店,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正和一个年轻人下象棋。小姑娘把年轻人杀得一败涂地。国王坐下来和小姑娘对弈,不一会儿就损兵折将,成了小姑娘的手下败将。国王不服输,又和小姑娘下了一盘,同样惨败。国王这才心服口服,夸赞小姑娘是象棋高手。小姑娘笑着说:"我的父亲才是高手,他还曾被选入宫中和国王对弈呢,只是他输给了国王。"国王说:"他棋艺那么高超,怎么会输给国王呢?"小姑娘笑着说:"父亲说,国王高兴就能国泰民安,所以他故意输给了国王。"  相似文献   

3.
快乐的秘密     
曾经有一个叫亨利的王子,他的父亲是国王,国王非常宠爱他,总想让他碍到快乐。亨利王子小的时候,国王给他很多玩具、图片和书籍,国王想满足他所有的愿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他的儿子快乐。然而,随着王子的成长,王子却越来越不快乐。  相似文献   

4.
四位妻子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四位妻子。国王最爱他的第四个妻子,给她穿最漂亮的衣服,给她吃最美味的佳肴。国王也很爱他的第三个妻子,常带着她去邻国访问。国王同样爱着他的第二个妻子。她是国王的知心人。国王凡是遇到什么麻烦事,总要去找她商量并在她的帮助下渡过难关。国王的第一位妻子对他忠心耿耿,为帮助国王守住财富和王位付出了很多,然而国王却并不珍惜这位妻子。尽管她深爱着国王,国王却无动于衷。终于,国王病重,时日无多。他暗想:“我有四个妻子,死的时候却只能独自一人离去吗?”于是他问第四个妻子:“我最爱你,你能陪我一起进坟墓么?”“…  相似文献   

5.
摩罗 《语文新圃》2009,(2):38-39
古代臣民不光是遇上灾害或者国王年老体衰才杀死国王,平时也可以根据国王履行职责的情况决定是继续拥戴他还是及时废黜他。当臣民觉得有必要及时废黜国王时,他们就按照习俗的程序将这样的意愿通知给国王。国王得到这样的通知之后,几乎没有任何辩解的余地。他惟一的选择就是及时执行臣民所希望他执行的举措:自杀。  相似文献   

6.
承诺     
邻国的国王亲自率领重兵攻占了王都,取代了这个年少国王的王位。邻国国王担心留下后患,立即发出悬赏令:捉拿年少的国王,赏金可观。不过,谁也不知年少国王的踪迹。年少的国王乔装打扮成一个平民,像一条鱼游弋(yì)在他熟悉的疆土上。他沿途亲眼见到了王国真实的另一面。而亲臣奏报的是王国虚假的一面,他  相似文献   

7.
珠子的舞蹈     
正有一位国王,他时常担心有人在膳食中下毒暗害他。一天,有一位老人向国王进贡了一对珠子,老人说那对珠子一碰着毒药就会兴奋地跳舞。闻言,国王立即安排了放毒药的菜肴。果然,两颗珠子浸入菜肴后,便兴奋不已地蹦跳。国王大悦。从此,两颗珠子成了国王的忠实侍从。每逢国王用膳,它们就浸泡在国王的膳食里。当国王  相似文献   

8.
夜深人静,独坐书房,又想起了那个美丽的寓言故事:古时候,欧洲有个国王举行了一次最隆重的授奖典礼,全国所有的能工巧匠、英雄豪杰、诗人学者都云集到京城等待国王的授奖。第一个是画家,他捧着心爱的画册,请求国王把奖授给他。国王看了他的画,比阿尔卑斯山的春天还要美丽,可国王却对他摇了摇头。第  相似文献   

9.
郭楚海 《少年月刊》2014,(22):16-17
老国王驾崩(jia beng)了,还没长大的王子继承了王位,成为了这个国家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国王。我们都知道,国王的权力很大,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尽管新国王还是个很多事情都不懂的小屁孩,但他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一当上国王,他便忙着把自己当王子时实现不了的愿望变成现实—像很多孩子一样,国王最讨厌读书,他对老师们说:"我以后再也不需要你们了!"  相似文献   

10.
快乐的秘密     
曾经有一个叫亨利的王子,他的父亲是国王。国王非常宠爱他,总想让他得到快乐。亨利王子小的时候,国王给他很多玩具、图片和书籍,想满足他所有的愿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得到快乐。然而,随着王子的不断成长,他却觉得越来越不快乐。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是其政治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它主张知识与权力的结合,力图挽救希腊城邦的危机。由于人们往往从现代政治理论发展的视角出发去解析与评价柏拉图的思想,导致对于柏拉图“哲学王”思想的种种激烈批评。有鉴于此,从柏拉图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出发解读“哲学王”思想,并回应对于它的批评,无疑有助于全面的理解“哲学王”思想,并能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戚毅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3):68-71,76
南唐的毕生宏愿,从中主李璟的一统中原到后主李煜的偏安江南、割地称臣忍辱偷生亦不可得,以至国破家亡身死异乡。造成他们政治悲剧的原因固然与南唐经济、军事实力逊于北方有关,但李氏父子自身政治素质与政治才能的匮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乱世之君,他们缺乏雄才大略,其身上文人的气质,儒雅的性格,在冷酷的政坛上最终被击的粉碎。然而,作为词人,他们却以杰出的艺术成就享誉文坛,开创了一代词风,在文学史上留下大名,其人生价值,以他们始料未及的方式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屈原在"君臣以义合,不合则去"的历史环境中,本不受"同姓无去国之义"的道德约束,而以其屡谏不入遭疏放却不去国的行事,树立了春秋战国时期以宗亲之忠和母国之怀"睠顾楚国,系心怀王"的自觉的特例。东汉王逸为回应贾谊、司马迁、扬雄、班固等人评论屈原去就取向的异见,把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中央集权统治需要建立的《春秋》"公子无去国之义"改造为"同姓无去国之义",以对中央朝廷的向背作为标准评说屈原的独特行为。  相似文献   

14.
在封君封臣制度下,中世纪英国国王具有全国最高封君和国君的双重身份.作为最高封建主,国王应该"靠自己过活",即以来自王领的"正常收入"维持王室生活和日常行政开支,但是经常入不敷出.于是国王以国君身份,以"共同利益"和"共同需要"为由,向全国臣民征收动产税--特别收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行政和军事开支.议会通过充当"共同利益"的判断者取得批税权,推动了中世纪英国宪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南唐李后主李煜在中国历史上兼有亡国之君与杰出词人的双重身份,他的华采词章,在词的发展史上有极高的评价,缠绵悱恻的哀怨之音感动过无数的读者.为什么一个"误作人主"的"风流才子",一个政治上软弱无能的失败者,会在文学上取得这么高的成就?从文学艺术审美情感的深层特征探讨,可认为是他将自我情感与人类共有的情感完美地统一于自己的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6.
汉代《诗经》解释学与阴阳气论哲学、感应哲学密不可分。以汉儒解释《旱麓》《灵台》二诗诗句时所言君王"德及鸟兽鱼鳖"为例,其意义与《吕氏春秋》中言商汤"德及禽兽"而"网开一面"不同,非指君王某一具体行为惠及鸟兽,而是指在天地人同具阴阳之气的基础上,君王之德与自然之气同类相感,在此意义上泽及鸟兽鱼鳖。  相似文献   

17.
两千多年来,楚灵王作为暴君昏主的典型而受到历代文人的批评.然而,细读春秋史,此君爱国爱子,并非全是昏庸暴虐之辈.从人性论的角度看,以楚灵王为后人所诟病的大事记以及辅佐其政治道途的关键人物为视角,更能真实而深刻地展现楚灵王这个复杂又矛盾的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8.
宋神宗是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他曾任用王安石变法 ,进行过元丰改制 ,从他的用人和改制两方面可看出他的吏治思想 :厚禄养廉。但这一措施没能改变他上台时面临的严重社会危机 ,其主要原因在于宋朝的封建专制体制  相似文献   

19.
李尔王是个地道的暴君:暴烈、乖僻、固执、反复无常,被两个女儿赶出宫廷,流落荒野。后经一场暴风雨的淋浇,变成疯子,而人性却得到复苏。是考狄莉娅而非李尔真正代表了莎翁的人文主义理想,她真诚、善良、美丽,是莎翁笔下最理想的人物之一。李尔和考狄莉娅的死亡,表现了莎翁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20.
屈原诗中虽有张扬自我之辞,却鲜见轻松愉快之语,其诗多表现"士不得通其道"的苦闷。屈原虽是不遇文人,但他的诗却不只是悲悲戚戚的陈诉,更多的是关怀民瘼、激励君王、唤起国人、国君精神上的觉醒。屈原从未放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其诗歌体现的是君子循天道而自强不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