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工致、细腻、色彩艳丽、重形似,但不失其"意",是院体花鸟画的高峰。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所特有的写意性是绘画历史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产物。正确认知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的写意性,有利于全面把握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的风格。正确认知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的写意性,有利于辨别现代花鸟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徐渭是中国明代文化史上的一位奇才,他开创了笔墨纵恣、气势磅礴的大写意画派.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纵横奔放、构图巧妙、水墨淋漓,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影响甚远.写意花鸟画是一种即兴创作,必须胸有成竹,一气呵成,构图是其中的关键.讨论徐渭写意花鸟画的构图,将徐渭的花鸟画构图与宋代传统花鸟画构图比较,重点研究徐渭写意花鸟画的构图样式以及对其构图形式语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花鸟画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与山水、人物并称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初步具备欣赏花鸟画艺术特色和创作特点的能力。在花鸟画的学习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一、中国花鸟画的由来花鸟画源自我们的祖辈对花鸟的喜爱。在中国,以花、鸟、草、虫、兽、蔬果为题材独立成科的花鸟画大约形成于唐代中晚期。只是当时很多优秀的作品没有留存下来。五代以后,花鸟画迅猛发展,出现了以黄筌和徐熙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在此期间花鸟画风格发生了转变,由承袭黄筌"富丽工巧"的宫廷花鸟画逐渐转向于"清新淡雅"的世俗化花鸟画。世俗化花鸟画造型严谨、生动逼真、极具生活气息,追求人性化的情境,是对自然生活的再创造,将情、景、理融为一体,使宋代花鸟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5.
要从传统花鸟画创作中走出来,领略大写意的精奥,又开辟花鸟画新境界、探索花鸟画新形式、寻找花鸟画新语言,研究西方绘画领域,不断充实,多方探索,经过一番技艺上的淬砺,以清闲明朗、浑厚凝重、境界宏阔、格调高雅之态就能得到美术界和收藏界的关注和首肯.  相似文献   

6.
宋代以后,文人画逐渐兴起,使花鸟画的画风由工整细腻逐渐向水墨写意转变,到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走向成熟。文人花鸟画在造型上讲求"似与不似之间",审美上注重状物抒情、托物言志;技法上重视笔精墨妙、神完气足;形式上诗书画印相得益彰。文人画的产生使花鸟画由工笔向写意发展,使花鸟画的思想内涵和意境更加深邃。  相似文献   

7.
王伟 《考试周刊》2011,(20):33-33
一、花鸟画图式语言及时代性的历史考辨 中国花鸟画开始于工艺美术的纹样。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殷商时代的青铜器,汉代壁画与画像石,南北朝时花鸟作品,等等,是花鸟画的萌芽状态。到唐代,花鸟画成为专门的画科,盛于五代宋元时期。  相似文献   

8.
张俊才 《考试周刊》2010,(49):27-28
花鸟画欣赏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欣赏花鸟画丰富多彩的题材寓意、灵活多变的构图艺术、淋漓尽致的笔墨情趣、感人肺腑的含蓄意境入手,从题材内容到构图形式、从笔墨情趣到含蓄的意境,按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探讨了花鸟画的欣赏过程,以帮助读者掌握花鸟画的欣赏规律。  相似文献   

9.
周欣 《考试周刊》2008,(6):152-153
北宋是花鸟画的繁荣时期,更是花鸟写实艺术的颠峰.擅长花鸟画的画家远非前代可比.朝廷设立画院,以画取士,倡导精工、细谨、典雅的画风.但这并不意味着北宋院体花鸟画就缺乏文人所倡导的写意精神.本文主要针对北宋院体花鸟画之写意精神论述之.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绘画色彩理念丰富了中国花鸟画色彩,由于花鸟画内容随季节、情调的不同变化,色彩在内容意境的表现形式上有着广阔的领域,所以在中国花鸟画中的色彩表现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与突破在中国画中一直是一个难题。中国画是以线为主的艺术创作形式,线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写意花鸟画中线的作用更显突出。方楚雄、吉瑞森把工笔花鸟画中的双勾造型运用到写意花鸟画之中,并把线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新的写意花鸟画创作样式,有明显的风格趋向,极具学术价值,为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是真正的"大花鸟、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徐渭是晚明声名卓著的花鸟画大家。他所开创的大写意花鸟画派对其之后四百余年的花鸟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愤激不平的情感抒发、恣意纵横的笔墨语言和狂怪豪迈的美学风格三个方面。其艺术风格的形成既与晚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是他一生坎坷不平狂狷人格的艺术体现。  相似文献   

13.
论工笔花鸟画的意象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色彩是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国哲学思想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南齐谢赫提出的“随类赋彩”,工笔花鸟画中所体现的“固有色”、“墨分五色”、“一色之中求变化”等为后世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代画家为寻求全新绘画风格,促使了传统绘画设色观念的更新与发展。色彩在20世纪已被誉为时代的标志。对意象色彩的探究,正是在以世界文化交融为背景,传承古代优秀文化,将艺术的发展引向多元化的格局,并为今后工笔花鸟画意象色彩的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的"写意",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不仅是抒发个人情怀的方式,更表现生命意识、宇宙意识、人格精神以及形而上、象之外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写意是中国水墨画的特色,水墨画中的山水画尤其体现写意的精髓,意境优美广博而深邃,又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哲学思想。通过山水画的"笔墨"展开论述是因为"笔墨"是山水画写意性的艺术特征、表现特征,山水画的写意性是人性的表现,是中国艺术的深入精微之处,驾驭山水画的写意性也是当代山水画重现写意精神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绘画造型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既是创造的又是感受的.学习者通过学习中国画花鸟古法临摹的方法,知道如何去解决工笔画的基本技法,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出积极和独特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写意性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观。其主要表现在对意象、情感的追求和以书写的笔法作画两大特点,其理论根源则基于中国传统儒道学说。在今天,对写意性传统的再认识,再发掘,、再发展应当顺应时代之变化,剔粗取精,在保有中国画写意性精神本质和中国文化民族特质不丢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画的画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继承着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人物画在审美观念和风格特征上均有所拓展。其中,将中国画的写意性有机运用到工笔人物画当中,是结合当下工笔画艺术功能和文化内涵的精神需要而进行多方位探索的根本途径。藉此摆脱工笔画在一般意义上"写实"、"工整"、"严谨"等思维模式的束缚,激活工笔人物画在当下艺术空间的顽强生命力,从而获得广阔的自由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8.
试析“青绿山水”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青绿山水即工笔山水、非正统、艳俗匠气等认识误区,进行逐一辩驳,目的是消除因对青绿设色山水的曲解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中国山水画挖掘发展契机、拓宽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的特点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笔墨技巧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作为画者通过这种笔墨技巧来表现心声、抒发情感。作为书画工具的笔墨、纸在操作时都机地产生着奇妙的不可预测性,作为运用作画工具的画者来说,在他构思、执笔时,都有其预期的目的。然而当作画者运用书画工具,在其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就产生了中国画笔墨的不可预测性问题。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实例,就中国画笔墨的不可预测性问题开展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漫谈工笔花鸟画的构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图在传统绘画中称之为“章法”、“布局”,一幅形式完美的画面结构,总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工笔花鸟画的构图一般应特别强调取势,虚与实相对;疏与密在花卉构图中关系最为密切,一般理解为少就疏多就密;在构图中还要注意画面中物与物之间要相互照应,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