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会通中西自明末徐光启等人开始之后,到清初已成为学术研究特别是历算领域的主流。在中西会通方面,薛凤祚既对西方天文历法、自然科学与中国传统历法和自然科学进行比较与吸收,也对中西术数思想进行会通,试图用西方占星术复活中国传统术数。由于中西学术从体、用到思维方式都迥然有别,他的会通是不彻底的。然而,薛凤祚中西会通思想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李善兰(1811-1882)是19世纪我国最重要的数学家,他的数学成就在我国近代科学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他的数学成就与他的数学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他的数学哲学思想主要之点是:数学是富国强兵的工具;研究数学的方法和步骤是"深思"、"通其法"和"解明之";要继承,更要创新;会通中西数学;以研究数学为主,会通相关学科。  相似文献   

3.
梅文鼎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的数学哲学思想主要是:"征之于实";注重计算;重视逻辑推理;"会通"中西数学.  相似文献   

4.
徐光启是我国明代的数学家、科学家,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又撰写了《勾股义》等数学著作。他的数学哲学思想主要是:推崇逻辑演绎方法;"会通"中西数学;重视数学的应用;分析元朝中期以来数学停滞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国文化的惯性和中国学者以考据学为依托,并与西方"文艺复兴"相类比再加上西方传教士希望"中西会通,古今融贯"使得产生于明清之际的"西学中源"在整个清代占据着重要的学术市场.  相似文献   

6.
引子:近日,2011年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公布,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马来平教授指导、2007级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宋芝业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明末清初中西数学会通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嬗变》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7.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精神的背景下,我国法治文明的和谐发展模式可以构想为“会通-创新”,即古今会通,探寻中华法系和谐理念的当代建构;中西会通,促进移植法律与本土文化的和谐兼容;制度与观念会通,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法律文化观;区域会通与城乡会通。协调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发展的和谐平衡。  相似文献   

8.
主要论述李善兰作为近代数学及教育思想的开拓,翻译科学作,会通中西的工作及其学术思想。论述了天算学馆的数学教学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方三角学知识初入中国,偏重应用和计算而缺乏论证,清初数学家接受、学习的同时,在补充证明、精简公式、提高精度以及重构西方三角学上取得了创新成果,他们以会通中西为目的,以探寻数学内在原理、融合中西数学为己任,彰显出一股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的翻译会通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翻译会通思想在多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会通领域由天文历算、科技翻译到制度译介;会通手段由合译、广译、转译到独译;会通方式由"入吾学之型范"、以中会西到中西互相会通;会通目的由超胜到寻求富强,再到维新救亡;会通心理由"中学西源"到"中体西用",再到"体用不二"。  相似文献   

11.
西学方法的引进与中西学术文化的融合创新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这种引进、吸收、融合、创新不是单向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欧美两大洲的英法美德俄以及亚洲的印度日本;融合创新的途径方法也是多维的,几乎每一个有成就的学者都有自成一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视中西方化冲突是指学术编辑要以马列主义指导,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去研究人类化,尤其要以中国化与西方化、现代化与传统化中所包含主体思想的差异甚至是树立和矛盾为着眼点和出发点,对这些差异、对立和矛盾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从而探索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只有这样,学术期刊才能承担起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任,达到提升自身学术性的目的,满足自身发展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古代数学衰落的原因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古代数学曾一度辉煌,但在明朝之后,却走向了衰落,通过对比中西数学的不同特点和分析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特征,找出中国古代数学衰落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国古代传统的数学本身存在缺陷,中国的文字不利于数学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的社会风气等,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对西方文化学习交流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过程的一隅。在对待中西文化上,和而不同(倡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异而求和(寻求发展文化的共通性)、和衷共济(探求异质文化的共存之道)、和合共生(探求异质文化的共荣之道)无疑是一种正确的、共赢的态度。对待中西异质文化的态度,一要学习先进,二要立足国情,三要综合创新。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启示是:善于辨别,重视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立足国情,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放眼世界,正确分析对待异质文化;提高素质,注重对国民人文素养的培养。总之,以理性精神对待异质文化,不仅意味着治学的诚实和严谨,还意味着独立自主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中体西用”是盛行于晚清的一种独特的中西文化观。在其发展演变的晚清时期,这种文化观呈现出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对这一阶段性特征的系统梳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这种文化观本身的认识,同时对正确看待中西文化关系不无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跨文化角度对中西饮食文化进行对比研究.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饮食文化.中西饮食沿着各自不同的道路发展起来,传统的西方文化是一种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中国是一种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其中饮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文章着重从饮食观念、宴会礼仪、饮食内容等方面寻找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通过跨文化的交流,将会博采众长,不断完善发展,并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7.
借鉴与继承中西方诗歌文体是中国现代诗歌文体衍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借鉴、学习西方现代诗歌文体,将西方诗歌文体进行横的移植,自由诗体、十四行体、楼梯体诗歌被移植到中国来生根结果;二是是中、西方诗歌文体的融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诗歌文体,现代小诗体、现代格律诗体都是中西方诗歌文体融合的产物;三继承中国传统诗歌文体,从中汲取有益的成份,民歌体、格律体诗歌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代航空器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成立了众多的民航公司。这些民航公司的商标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包含着特定的商业信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比较中国和西方的民航商标的差异,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中西方航空标志,从而更加深入地发现其所反映的中西方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差异的文化根源,进而对排除跨文化交际障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中国在明、清时期,在引进西洋数学和弘扬中国传统数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引进西洋数学时,没有把西洋数学中优秀的思想方法和便于书写的阿拉伯数码全部引进来,而是采用中文数字的竖写形式;在挖掘、整理中国传统数学时,没有把中国数学中好的思想方法,如机械化思想方法进一步发扬和推进。  相似文献   

20.
中式快餐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中式快餐业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借鉴西式快餐发展成功的经验 ,结合我国快餐业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解决中式快餐发展问题的方法 ,同时 ,对中式快餐发展的具体模式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