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新闻采访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你带着某个题目专门去采访某单位、某个人时,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不能如愿以偿,但却意外地发现了另一条线索。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善于随机应变。去年春节期间,不少人向我反映:一位乡办企业的厂长,多次将请吃送礼的人拒之门外。时值传统佳节,我觉得对抨击请客送礼之风,很有典型意  相似文献   

2.
一些记者和通讯员常有这样的感受:去同一个地方或共同采访某个单位、某个人物。为什么有的人写出的稿件平淡无奇.而有的人却写出了不同凡响的获奖作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识别新闻眼力火候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宋一新 《新闻窗》2013,(6):39-39
一、事先设计好问题 电视新闻采访是一套系统的过程,在采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需要在前期做好问题设计工作。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对有些记者来说,最头痛的一个问题是在采访现场不知道如何提问,他们在遇到突发新闻事件现场通常问一些大而空的问题,如你是怎么想的、请你谈谈你的感想、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而事实需要通过采访去发现、了解和鉴别。现在有一种现象,一些通讯员(包括一些老一些的新闻干部)重写作,轻采访,他们有一些不重视采访的“理论”,在此需要澄清一下。第一,“新闻要快,要讲时效性。采访是个慢功夫。耽误时间,影响时效性。”固然,有不少新闻是要抢,要快的,但是,这里有一个大前提是不能忽略的,这就是首先要保证真实。你写的新闻很快,当天发生,立时就发稿,次日就见报了,但是,如果这样的新闻是假的,掺了“水分”,人家不相信你,甚至由此对别的新闻产生怀疑,这样快出来的新闻还有什么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董和‘他的女人们’纷纷求饶》、《徐克:女人要坏,男人才爱》、《‘十二金钗’绕身边罗志祥‘泡’尽齐人之福》……看到这样香艳的标题.你一定会认为这是某个小报的花边新闻,但是你猜错了,你一定想不到.这会是一张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大报的娱乐新闻。因此,许多新闻从业人员和公众大声疾呼:娱乐新闻要戒色!  相似文献   

6.
热点问题新闻采访是新闻采访的重要内容,热点问题新闻在采访环节中需要记者专业的新闻素养和专业的新闻采访技巧,以及深入的新闻挖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性地提升新闻采访的全面性。在热点问题新闻采访环节中,由于采访对象不配合、采访环境复杂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新闻采访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因此,为提升热点问题新闻采访的全面客观性,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某新闻班在考试中,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一位记者去采访名人的一件轶事,这位名人回避不谈。你说应该怎么办?是继续采访呢,还是就此结束?”……课后人们争论不休。有的说:“应该继续采访。——  相似文献   

8.
路飞同志: 你来信问,自己没有记者证和采访证,碰到好的新闻线索能进行采访吗?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没有记者证也完全可以搞采访。这是因为,你是业余通讯员,不可能拥有记者证。但通讯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工作之余采写新闻。这是你的神圣职责,所以,不能有任何顾虑。同时,通讯员主要是在本单位和有限的范围内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因而,单位领导和群众大都了解你的身份。因此,搞采访一般不需要证件。当然,如果听到自己陌生的单位有好的新闻线索,在采访之前,最好先在本单位开上证明或介绍信,这样便于工作。如果是在外出时偶然碰到值得报道的事情,来不及办理有关证明,这时,你可以向对方出示身份证,作以必要的解释,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总之,只要你心诚,是能够打动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新闻采访中,常常听到有这样的说法:“你有什么好点子?”“这个点子不错”等等。什么是“点子”呢?“点子”,就是主意,即在采访写作中,触物于何方?立意于何处?寓理于何事?落笔于何点?“点子”是新闻敏感最重要的体现,它的实质是:从哪个角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新闻价值,才能充分地表现新闻价值。“点子”表现在采访写作和编辑的过程中,但在采访写作中又表现较为突出。“点子”在采访写  相似文献   

10.
小张: 我知道你从小就喜欢读文学作品,常常读到半夜还不睡,幻想长大了当个作家。现在你做了新闻记者,听说你怕耽误新闻采访与写作,干脆连一本文艺作品也不看了。这样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我很不赞成。你怎么能把记者工作和阅读文学作品对立起来呢? 新闻和文学固然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它们之间又结下了不解之缘。前者是新闻工作者经过对客观事物的采访调查,将事实直接写成的新闻报道:后者是文学工作者经过对社  相似文献   

11.
提问的艺术     
洪燕 《新闻前哨》2003,(1):23-23
在日常采访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形:有时,记者盯住一位被采访者,反复问他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搞得双方都很尴尬;有时,记者拐弯抹角问来问去,始终不能得到自认为满意的回答,失望之余还责怪被访者头脑不灵活、不能理解采访意图;有时,记者把采访意图说出来后,干脆告诉被访者:“你必须这样说,你就这样说”......新闻同行们往往自嘲这样的采访是“诱供”和“逼供”。这当然不会是愉快的采访,更不是成功的采访。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细想起来还是记者被自己的采访意图缚住了手脚,形成一个思维定势。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12.
黄燕军 《报刊之友》2014,(2):111-111,125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就是真实客观。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作为与百姓直接接触的新闻采访,要真实的反映人民生活,客观的传达群众心声,这样才能做出真正的好新闻。目前新闻采访中客观性缺失严重,本文就此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分析了新闻采访客观性的必要性,并着重分析了保持新闻采访客观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潇  赖晓路 《新闻前哨》2004,(11):48-49
记者在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中。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突然被某个想法所触动,犹如电光一闪,心中顿时豁然开朗起来,于是乎,文思泉涌,落笔成趣,如有神助,就连记者本人也难以解释个中原因。其实,这种触动实际上就是记者的直觉直接作用于记者全部思维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郭海鹰 《青年记者》2010,(14):61-62
提问是新闻采访成功的关键。新闻采访中的提问绝不仅仅是你说我记、我问你答,要掌握必要的方法,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运用必要的提问艺术,会使采访别开生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新闻学著作曾经引用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位新来报馆的年轻记者,总编辑叫他去采访一个婚礼。他事先煞费苦心地对此次采访作了种种可能的设想和较充分的准备。但是,当邪天他走到新郎家门口打算进去采访时,看门人却告诉他——婚礼不举行了,因为新郎跑了。于是这位年轻记者垂头丧气地回到报馆,向总编辑报告自己采访失败的原因。总编辑听罢,拍案叫道:“新郎跑了这件事本身不是比原来要举行的婚礼更大的新闻吗?你为什么不马上采访?”这一说,那名年轻的记者才恍然大悟。缺乏新闻敏感,使这位青年记者贻误了一次采访良机。新闻敏感,西方又称“新闻鼻”,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  相似文献   

16.
每个记者都在期待有一个遇到“大鱼”脱颖而出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机遇一辈子或许只有几次。能否把握住,取决于你是否做足了准备。而日常的每一次采访,都是我们积累经验学习的过程。所以,在每次采访的细节中回望自己的新闻之路,校正自己前行的方向,采写回来的新闻作品才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采 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 ,不论写作技巧多么高超的记者 ,如果他不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采访者 ,他也不会写出好的新闻。最有价值最有独创性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来自成功的采访。总结十几年的新闻采访经验 ,对新闻采访技巧作一简单论述。技巧之一 :采访动机要正确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把握好采访动机。为某一个人去“吹捧”的采访不宜搞 ;带着“敌意”的采访不宜搞 ;拿了人家钱的采访不宜搞。因为你带着这三种动机去采访 ,就不可能采访到真实、有价值的新闻。为吹捧某一个人去采访 ,那你就可能只看成绩不看缺点 ;带…  相似文献   

18.
试析记者采访中的心理势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凡 《当代传播》2000,(5):57-59
当记者去采访一位长辈时,无论对方多么平易近人,记者一到长辈身边就会身不由己地产生出一种晚辈的恭顺心理;即使记者不愿意这样,意识到这样会影响客观的采访,但在长辈采访对象身边,这种微妙心理仍难以消除。当记者采访一位上级领导人时,尽管对方说话随和轻松,记者无形中总能感到对方“不严而威”,心理上总会有点压抑感,采访常常显得很拘谨。当记者去采访某个名人时,也常常会为他们所吸引、所左右,失去自己的判断力,或者会出现一种莫名的紧张情绪,往往在整个谈话中都不能放松下来……美国出版的新闻书《采访技巧》中曾引用一个…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新闻采访类型中,基层新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新闻类型之一,同时也是新闻素材重要的来源。基层新闻不同于政治经济新闻以及其他新闻,本身比较生动形象,接近老百姓的生活,因此基层新闻是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新闻类型。但是由于基层新闻采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少的采访难点,这就要求在进行基层新闻采访时必须注意采访的技巧,这样才能够采访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促进基层新闻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采访是每一位记者必备的基本功。假如你的采访不成功,你的报道就不可能成功。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弗克兰曾说"采访是我们这一行的基本手段,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生存。"任何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一定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各样的采访技巧和手段,去获取工作需要的多方面素材。但是在实际的采访工作中,却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同一个被采访对象,同一个新闻事实,不同的记者却获得不同的采访效果。有的记者用尽了采访的十八般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