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品牌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在读者心目中或是业内人士的评价中,《读者》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期刊。《读者》于2003年10月和11月,连续两个月发行量突破八百万份,稳居全国九千多种期刊发行量的首位;据世界期刊联盟认定,居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位。围绕《读者》已经发生了太多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关心传媒业的人都试图解读它的曲折经历和成功经验。在此,笔者主要从品牌创立和经营的角度解析“《读者》现象”,侧重分析其在品牌形成和经营过程中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郑瑜 《当代传播》2003,(1):52-53
《读者》(原名《读者文摘》)是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性文摘杂志:1981年4月创刊,初期发行量5万册。2002年10月,其发行已达到606.8万册。经世界期刊联盟(FIPP)确认,《读者》发行量居世界综合类期刊第4位,在中国则稳坐期刊头把交椅。2002年,在第二届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中名列“读者最喜爱的杂志”的首位。  相似文献   

3.
周莹 《新闻大学》2005,(2):92-95
2000年元月,《读者·乡村版》作为《读者》的一个子刊正式创办,它的创办是近年来中国期刊市场细分化和集团化的产物,也是《读者》近年来为了应对危机、谋求发展而进行的子刊扩张的一系列动作中的一个环节。一、创刊的背景和动机《读者·乡村版》的母刊《读者》是现在国内知名度较高,并被读者所津津乐道的综合性文摘期刊之一。自1981年3月创刊时的月发行量3万册,20世纪90年代在发行上有了一个新的突破,曾被媒体称之为“《读者》现象”,到20014年5月月发行量858  相似文献   

4.
顾力 《出版广角》2012,(11):82-84
美国的《读者文摘》曾以每期1000万册的发行量成为美国本土发行量最大的月刊,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杂志之一;中国的《读者》杂志则是中国文摘期刊市场的第一品牌.本文将对《读者文摘》的发展模式和轨迹进行探讨,并将其与以《读者》为代表的中国大众类文摘期刊作比较,旨在为我国期刊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读者》:净化心灵 升华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川 《报刊之友》2002,(1):32-32
全国8000多种期刊中,《读者》早已是屈指可数的名刊了。就月发行量来说,她紧随《知音》、《半月谈》之后,名列第三。过去忙于公务,需要审读的报刊也看不过来,自然无暇领略《读者》的风采。退出“一线”,人闲了,身轻了,心静了,赶忙订了一份《读者》,以品一品这个名刊的滋味。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期发行量在百万以上的期刊只有25种,而在这25种期刊中,完全面向市场、由读者自费选择购买的期刊则不到一半。就在不少期刊主编埋怨如今期刊品种众多,竞争激烈,认为期刊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扩大发行潜力不大时,《青年文摘》却在世纪末创造了令同行们大跌眼镜的“奇迹”,去年第四季度将月刊改为半月刊后,期发行量一举从105万份飚升至230万份。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再造了一个《青年文摘》。《青年文摘》的成功表明,期刊市场特别是期刊零售市场,有着惊人的可塑性和吸纳量,我国的期刊市场在激荡和冲击中日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特别关注》创刊3年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发行量每年跃上一个新台阶。到今年4月份,期发数突破50万份。 4月9日,“湖北文化新品牌——《特别关注》研讨会”在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举行。出席此次研讨会的主管部门领导和传媒专家们,称赞《特别关注》是“中国期刊市场的一匹黑马”。他们认为,《特别关注》的办刊理念明晰,栏目设置独具  相似文献   

8.
说到《今古传奇》,读者恐怕不会感到陌生。这艘通俗文学期刊界的“航空母舰”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经过了20多年的艰苦营造,终于以崭新的面貌、磅礴的气势,在汹涌澎湃的期刊商海,劈波斩浪,雄劲远航,在它的背后,留下了一条条绚丽多彩,光华四射的彩色浪带:1986年,《今古传奇》发行量高达278万册,创全国文学期刊发行量第一;1996年,《今古传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以后历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1998年,《今古传奇》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首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2000年,被评为“第二…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说期刊的“核心”身份,是指人为评定“核心期刊”。1关于科技期刊的“级别”期刊发行量标志着期刊被市场认可的程度。对大众期刊来说,市场是期刊优劣的最好检验者。发行量就可以说明一切。对《读者》和《家庭》这样的期刊,任何检查评比和级别都是多余的。与大众期刊不同,  相似文献   

10.
《作文大王》创刊后,在较短的时期内占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出版广角》等媒体都报道了《作文大王》的编辑理念和办刊思路;在读者中,《作文大王》也颇受关注,创刊月发行量即达到一百多万份,几个月来,编辑部收到读者来稿来信已超过一万五千件,编读已形成良性互动。《作文大王》的前身是《小学生跟我学》。《小学生跟我学》也是一本作文期刊,期发量曾一度突破五十万份。随着基础教育模式的改革,“减负令”的下达,《小学生跟我学》的发行量一落千丈,只剩下几万份。这时,广西师大杂志社与广西师大出版社合并,刊物成为“社办期刊”。对《小学生跟我学》的改刊工作,办刊人一开始就围绕着“市场”做  相似文献   

11.
文心 《编辑之友》2004,(6):16-21
《读者》(原名《读者文摘》,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一律称其为《读者》)杂志的发行量在国内排名第一,2004年11月份月发行量达874万。正因为树大,所以招风,正因为引人注目,所以有各种各样的议论。《读者》杂志的发行量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四,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所以她不仅仅属于甘肃人民出版社,也不仅仅属于甘肃省,而属于中国。所以,人们对《读者》的期望值就越来越高:这些议论是否正确,这些期望是否切合实际,为弄清真相,笔者在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年会在兰州召开期间同《读者》现任主编彭长城交谈了整整一个上午,并一口气读完了他赠送给我的师永刚著的《读者时代》,同  相似文献   

12.
董治顺 《传媒》2002,(9):42-42
在出版界,在喜爱书报刊的读者中,恐怕不会有人不知道中国《读者》和美国《读者文摘》的。就发行量和受众面来说,前者是中国第一大刊,后者是世界第一大刊。我国8000多种期刊,可与美国《读者  相似文献   

13.
1981年3月创刊于甘肃的《读者》,已经走过了23年的历程.月发行量由当初的3万册,达到今年月平均800万册,居中国甚至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仅次美国《读者文摘》、《国家地理》和《时代周刊》.与之对应的是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读者》年税前利润达4000万元.  相似文献   

14.
不断强化精品意识,多为社会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使《家庭》杂志赢得广大读者的厚爱,目前该刊月发行量已突破270万份,成为我国发行量最大的文化综合类期刊。 由广东省妇联创办于1982年的《家庭》杂志,是国内第一家以恋爱、婚姻、家庭为报道和研究对象的综合类期刊。15年来,该刊坚持在婚姻家庭领域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现代家庭生活方式变革,竭诚帮助读者营造幸福家庭的办刊宗旨,形成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温馨实用、雅俗共赏的风格,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文学类期刊的发行量日渐式微,生存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微型小说选刊》半月刊在刊内刊外同时下功夫,在努力刷新版面,更新栏目的同时,举办多种有吸引力、影响力的活动,激发读者的参与热情,培育读者的阅读“情结”,期发行量逐年增长,从原来的不到10万份,增加到33万份,在全国同类期刊中领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该刊以变应变,及时调整了市场定  相似文献   

16.
2006年《读者》月发行量突破千万,成为中国甚至亚洲发行量最高的杂志。这表明,进入新世纪,已经创刊二十余年的文摘类杂志《读者》仍然非常流行。而2009年,美国《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由于发行量缩水、经营不善向政府申请破产保护。有报道指出,《读者文摘》发行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兴起后,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08,(12):4-4
据新华网:记者日前从甘肃省读者出版集团了解到.这个集团已经在两个月前选定券商着手上市工作,这意味着《读者》这个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期刊已经启动上市步伐,《读者》的品牌效益有望被资本市场放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记者》2013,(7):1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双效新闻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记者》杂志是新华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专业期刊,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新华社最早的业务刊物《工农通讯员》,是国内历史最长、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业务期刊之一。《中国记者》在中国新闻界拥有广泛读者,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鉴于《中国记者》  相似文献   

19.
《中国记者》2013,(8):1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双效新闻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记者》杂志是新华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专业期刊,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新华社最早的业务刊物《工农通讯员》,是国内历史最长、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业务期刊之一。《中国记者》在中国新闻界拥有广泛读者,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鉴于《中国记者》  相似文献   

20.
曾燕 《传媒》2015,(12):33-34
《特别关注》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管主办,是以中年男性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文摘类期刊.自2000年创刊以来,在媒体竞争白热化、新媒体迅速崛起、纸媒发行普遍下滑的时代,《特别关注》发行量逆势上扬,“一枝独秀”,实现了由3万份向300万份质的飞跃.一份文摘类期刊,是如何实现如此惊人的发行奇迹的呢?为此笔者走访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对《特别关注》的发行经验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