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这条主渠道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师生之间必然少不了设疑交流、互动合作等形式来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如果教师上课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有极少数的学生,不愿回答问题,还较为正常;如果都不回答问题,那就成了大问题把。问题出在何处?主要在教师身上,很可能是教师在没有吃透教材缺乏周密思考时,匆忙上课,让学生回答的问题,要么过大、偏难,要么不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让学生无从答起,导致“卡壳”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设置问题的角度。  相似文献   

2.
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预想时,教师的反应一般是毫无表情,甚至面露不悦,要么让其他学生发言,要么直接否定。而当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教案的设想时,教师往往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地用“很好”、“你真聪明”之类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堂学习信息即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信息,包括语言、计算、画图、操作、质疑、作业、合作表现等。课堂学习信息是多样化的,处理多样化的学习信息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1.问而不答的信息,留疑存思。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多半是以教师的提问开启的。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反应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秒答;二是仔细想一想才能回答;三是不能回答,要么瞎蒙。教师习惯于有问有答,问了不答教师心里着急,"替说"现象随之产  相似文献   

4.
尚菊红 《教师》2013,(10):37-38
什么是理答?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反馈,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效的理答会使整节课的进展更为顺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推动预设目标的达成。而一个消极的理答,则会破坏教学环节,可能还会使一份很好的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很多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关注  相似文献   

5.
黔课堂上很多同 学常不愿意主动回 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顾虑回答错了,会遭 到老师的批评,同学 们的嘲羌当教师给 予充分鼓励后,学生 就能解除顾虑.大胆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 见解。 鬓肇夔7 丫当学生遇到滩 题回答不出问题时 自信心可能会受到 损伤。这时老师给学 生以鼓励,告诉学生 老师充分的相信他 的能力,极易恢复学 生的自信。教师文明用语漫画图解~~  相似文献   

6.
秦苏 《教书育人》2006,(8):10-11
“初一学生抢着答,初二学生催着答,初三学生逼着答。”这便是当前课堂发言状况的真实写照。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年级越高,举手回答的学生越少,到了初三和高中几乎没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会无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逆反心理。如何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主动地举起手,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领导和教师达成共识:在课堂里,学生享有一定的权利。首先,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不必过多指责。其次,学生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即有选择回答教师提问的权利,对干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不回答。再次,学生应该有评价权。以往学生回答问题是由教师进行评价,而作为学生是没有评价权利的,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亟待改变。基于以上的认识,教师采取了多种有效的课堂改革举措,“淡化举手形式,鼓励自由发言”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次听一位老师这样说:“有些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老是在题外转圈,净说些皮毛,就是说不到点子上,把我气得……”显然,这位老师对于学生的误答很生气。学生的误答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大部分老师对于学生的误答很不满意,因为学生的误答耽误了时间、影响了教学进度,甚至会节外生枝越扯越远,更主要的是课堂教学效益不高。但是对老师来说,不能因为学生的误答而责备学生,把所有的责任一股脑儿地推给学生,否则你就是一位不合格的老师,因为你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教师的层面、教育教学的循序渐进过程,来反思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某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师生对话的现象: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的预料时,学生疑窦未开;教师欲言又止时,学生的回答已经绽开了思维的火花,而我们的教师却要么搪塞敷衍,夸大性的评价;要么转移目标,要学生课外找答案;要么蜻蜓点水,做做表面文章,使得课堂上生成的许多有价值的资源白白浪费,甚至阻碍  相似文献   

9.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映和处理。从"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回答不全,回答错误"三个方面入手,给出了教师理答的应对策略,展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0.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但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呢?不久前听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给了我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区别于传统的文化课,心理活动课注重心理体验、感受,而不注重知识的传授,所以授课时教师都尽量引导学生发言、 分享、说出自己的心声.心理课追求不受外界干扰、反映师生间真实的交流过程和结果的课堂.可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遭遇尴尬:要么学生过于活跃,课堂很混乱;要么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回答不积极,或者干脆就敷衍了事;要么学生不愿意站出来分享自己的体验,即使站出来回答也离题千万里;还有学生直接拒绝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者在分享环节攻击、贬损、嘲笑其他同学.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负面表现,可以称之为心理课中的阻抗现象.本文笔者立足于第二届市初中心理优质课的课例,分析心理活动课中阻抗的主要成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理答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对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理答不仅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关,也与学生的回答有关,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堂教学行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理答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节课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师恰当的理答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不恰当的理答则有消极作用。笔者把学生的回答分为三类——正确的回答、错误的回答、一知半解的回答,具体针对学生的这三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产生一些教师可以预见或无法预见的“错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有些数学教师却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地防错、避错,尤其是在许多公开课上,出现不符合教师预设的答案或观点常常被教师漠视。当学生回答错误或理解错误时,要么以一个“错”字了之,要么一带而过,用优生的学习成果掩盖其他学生的错。还有些经验不够丰富的老师被意外的错误搞得乱了方寸.赶紧提示或暗示.甚至将正确答案写出。  相似文献   

14.
一次全市的生物评优课后,许多参赛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沉默心有余悸,担心"卡壳"成为败笔影响到最后的成绩。其实,现实中的许多教师都认为课堂教学是有声的语言交流过程,要么是"教师问,学生答",要么是"学生问,教师答"或"学生问,学生答",无声或沉默是一堂好课的天敌,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课堂教学以“问答式教学法”为主的今天,教师的提问经常会出现这些问题:问题琐碎,杂乱;问题或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甚至偏题。学生要么无需思考,要么无所适从;由此,学生感到一直被老师被动提问,有时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故意不思考、不回答老师提问的逆反情绪。教师放不开手脚,对教案是“步步为营”。  相似文献   

16.
学生答哲学主观题常常会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学生在答题时,要么重理论轻实际,单纯答哲学原理,甚至是材料没有体现的而只是自己记得的原理也统统搬出来,根本不结合材料说明,材料形同虚设,形成原理的简单堆积;要么重实际轻理论,发挥想像力,大谈对材料的理解,根本没有运用哲学道理来说明,思维缺乏深刻性,难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厉天宝 《上海教育》2010,(11):54-55
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相关问题以及问题链或问题串,试图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却经常会看到:问题被提出后,学生或者不会回答,或者不配合回答,或者回答错了,或者没有按照教师设想的思路回答,致使教学陷入“尴尬”的冷场境地。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也为了摆脱困境,草草地结束师生对话,转入下一个话题。这样,教学过程表面上看起来顺畅过渡,危机得以化解,实际上这种有问无答、有问误答、不答不引、误答不导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提问的质量,使课堂提问后应该产生的正效应变成了负效应,导致教师精心准备的问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课堂教学失去了学生知识“生长点”产生以及提高的机会。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中提问前问题的设计,更应该关注问题提出后所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的即时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课堂问答包括前后衔接的四个环节: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与组织答案时教师的等候)、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理答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  相似文献   

19.
"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对理答行为下的定义。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则是师生之间在课堂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理答方式会产生较大的差别。教学中,有些理答行为有不合理的地方,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上理答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沈长虹 《广西教育》2013,(34):61-61
在语文教学中,“理答”是指教师处理学生的回答,分析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作为教师,不仅要具备“理答”意识,而且要有“理答”的技巧和策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教学对话的有效与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