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师部门自然地理课程整合的背景及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门自然地理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是发挥课程综合效益的课改工程。在把握高师自然地理课程结构问题、国内外课程整合现状及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基于部门自然地理课程整合的目标和要求,以联结圈层系统关系、围绕中心整合课程、组织综合性教学案例和构建综合实践基地等方式进行总体或局部的课程整合。这对丰富高师地理课程整合内涵、解决部门自然地理课程门类过多和内容重复等问题、促进有效教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白洁 《地理教育》2011,(10):58-59
一、部门自然地理课程整合的背景1.部门自然地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师部门自然地理课程在设置、课时比例、内容取舍等方面存在着条块分割、课时量大和部分内容重复设置的问题。部门自然地理课程独立设置、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3,(A2):158-159
文章介绍了整合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自然地理理论课程整合的目的和要求,研究了理论课程整合在自然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地理理论课程整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课程整合是基于课程整合的设计思想,挖掘学校教育教学中与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相关联的因素,进行有机联系,整体构建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它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整体构建视野下开展的,而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教育途径。心理健康课程整合要尊重相邻学科课程各自的价值独立性,要注重发挥学校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管理作用。整合模式包括:课程内的自我整合,跨学科整合、多途径整合,教学过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协同教学是协同理论的具体应用,是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它协调师生关系、课程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促进教学系统效应最大化。基于协同教学理论内涵、应用领域及部门自然地理教学改革目标的把握,通过协同部门自然地理整合课程教学、协同人文地理教学、协同部门自然地理课内外教学、协同乡土自然地理教学、协同中学地理教学、协同GIS技术教学、协同多维互动式教学、协同大学生未来发展教学等,探讨部门自然地理协同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整合模式以及在当前存在的问题.方法文献资料法.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对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发展教育理论有着重要意义.结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可以缓解教育公平等问题,应因时因地制宜搞好这种整合,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MATLAB和信号与系统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论述MATLAB语言和信号与系统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探索MATLAB与专业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内涵、教学原则、模式等。通过课程整合,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冯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10):59-62,104
课程整合是20世纪80年代课程设置的一种新趋势,也是21世纪课程设计的主流。尽管课程整合模式未有定论,但概括来说,主要有课程类型整合模式和课题类型整合模式两种。国外高校在这两种整合模式上都有成功的范例,借鉴国外高校课程整合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突破传统教育理念、树立整合课程观念、培养配套师资等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笔者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探索实践中。根据我校的教学环境和软硬件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行动研究为手段。研究整合过程的策略与实施的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10.
对于科学课程来说,由于它是融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为一体,与传统的分科课程相比,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各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因此,我们在将信息技术与这门崭新的课程整合的同时,更加侧重于探讨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变革教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lack of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and research in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in the subjec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Geography. The authors analysed and compared elementary school curricular documents from two ex-communist countries, the Czech Republic and the Republic of Slovenia (an ex-socialist Yugoslav republic) to reveal how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Geography can be embedded at the policy level.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teachers examined how the integration is implemented in practice. The authors present some practical examples to show how Physical Education and Geography integration can be achieved.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while interdisciplinarity is an important policy goal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s of these two countries, integration is not being implemented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2.
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于2019年11月1日-2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以"多元视角下的课程整合"为主题,本次课程论坛围绕课程整合的理念、路径、经验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探讨。沿循课程整合的应然思考、课程整合的国际经验、课程整合的中国故事这一逻辑,本文对论坛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然后面向未来,提出课程整合研究应注重丰富整合意蕴,统筹分合关系,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有:两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同时颁行,与《思想品德》内容重复,与小学和高中缺乏合理的衔接。《历史与社会》课程结构的优化,需要确立核心概念,统合两个课程标准,实现社会科课程一体化和"一贯化"。  相似文献   

14.
以整体观、科学现的思想探索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学过程的设计,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一门具有创造性、规范性、艺术性的学科是当前教学改革和创新重要内容。文章用逻辑思维法理性分析了体育“新课标”教学设计的特点、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提出了执行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过程设计应该以整体化的思想。“工程设计”式的思雏去考虑教学综合效果。同时把教学思想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教学方法作为课程设计的重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课程综合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由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语文必须加强整合,向综合化道路迈进。语文课程的整合既包括学科内的综合,又包括与其它课程的沟通,还要加强与生活实践的广泛联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进行课程整合改革,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建筑施工材料与施工工艺》课程整合改革,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将课程内容设计为八大项目模块、二十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将"教、学、做"融为一体,采用理论、技能双考核制度。实践证明,施工材料与施工工艺课程整合改革有利于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7.
基于硬技能与软技能一体化的高职应用生物化学课程开发,应针对职业岗位综合能力明确课程定位,确定课程目标,针对职业岗位需求选取课程内容,基于生化产品生产过程序化课程内容,基于行动导向设计教学方法,基于综合技能考试考核构建硬技能与软技能一体化的课程。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程改革就是文化的变革,课程追随着文化变迁的理路而嬗变。作为文化变迁表现形式之一的课程改革,其中必然涉及并带来文化冲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冲突及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面对文化冲突,应在吸收、借鉴国外课程理论及其实践中的有益成分,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性进行有机融通和实践的再创造,采取有利、积极、合理的文化政策,实现各种文化型式的有效整合,以便在真正吸收和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地应用,以服从并服务于我国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