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高职英语教师要逐步扩展自身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能力,对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知识密切联系,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拓展学生英语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化知识和文化交际知识,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须要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从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内容,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文化背景知识导入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而且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我们要改变单纯的"为语言而学语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本文联系教学实践,阐述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内容以及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加强了国内外的贸易往来,英语作为通用语言,作用于各个领域中。因此,当代大学生已不能只是以学习英语知识为目标,更要在了解英美文化的背景下,接受英美文化知识的熏陶,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和加深对英美文化中习俗和思维方式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中蕴含的多层含义,端正学习英语的态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以后与人的交往能力。总之,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学习英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还要对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充分掌握。所以,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以英语作为工具的英语语言教学模式,将英语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展开教学,发挥文化背景的作用。要将文化教学内容融入英语知识教学中,扩展学生的英语知识面,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8.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地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年龄特点,逐渐地将文化知识的范围与内容加以扩展。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见闻或常识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充分解决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英语文化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把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才能够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并且正确地将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高中英语教学中应渗透的中外文化差异有:  相似文献   

9.
高中英语教学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报刊阅读作为我国高中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英语学习资源。要引导高中生在报刊阅读中掌握英语词汇的地道用法;扩大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感受英语文化。  相似文献   

10.
语言承载着文化,对于英语的学习就是一个了解和掌握欧美国家相关背景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英语这门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在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在有效的教学环境中使得语言与文化相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能力。  相似文献   

11.
鉴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文化背景知识障碍,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背景知识介绍,正确处理背景知识和课堂教学关系,以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和交际能力,语言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化,要想真正掌语言,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12.
文化背景知识作为学习英语语言的载体,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也对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找到更好的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方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学在注重夯实学生基础英语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的形成与地域、文化和风俗都有着重要的关系,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会形成不同的语言,因此不同的语言中就会有各不相同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法。英语与汉语的形成的地域、历史、文化等背景都不相同,这就要求学习者不仅要了解母语知识的文化背景,还需要英语的文化背景进行学习和了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英语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把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作为英语教师,需要自觉加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习得,在阅读和学习中应注意:学习语言不能脱离学习其文化,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跨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中经常引起误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获得尽可能多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逐渐养成良好的跨文化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5.
Back to School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就应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了解,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了给小学英语教师提供文化教学方面的素材,引导小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我刊与《空中英语教室》合作,开辟了“文化长廊”栏目。该栏目的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1)与英语国家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这部分内容旨在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学习和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素材,培养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所选用的材料均由《空中英语教室》提供。(2)文化知识教学活动示例。这部分内容旨在介绍文化知识教学的具体方法,指导教师向学生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受到英语国家文化的熏陶,而且从中学到一些英语知识,初步形成得体地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欢迎广大读者对该栏目提出宝贵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新英语课堂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师在课堂上除教授语言知识及学法指导外,同时也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文化保存的手段.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学习的目的就是获得交际能力,从而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提高交际能力离不开了解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就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还应包括文化知识的渗透.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就应摆脱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有意识、系统地导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所起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较为一致的公认。任何语言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并总是受到相应文化的影响,语言发展历史不同则文化背景必然不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问题,作为高职英语教师我们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做到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同步进行,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从而更有效地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科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教师应注重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强化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积极探求英语学习中加强文化导入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化长廊     
张鲁静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30(9):45-48,F0003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就应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了解,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了给小学英语教师提供文化教学方面的素材,引导小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我刊与《空中英语教室》合作,开辟了“文化长廊”栏目。该栏目的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1)与英语国家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这部分内容旨在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学习和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素材,培养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所选用的材料均由《空中英语教室》提供。(2)文化知识教学活动示例。这部分内容旨在介绍文化知识教学的具体方法,指导教师向学生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受到英语国家文化的熏陶,而且从中学到一些英语知识,初步形成得体地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欢迎广大读者对该栏目提出宝贵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