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可辜负作者王志英《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一句名言曰: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使我想到时下某些出版社与报刊杂志社,在与作者的关系上仿佛正步曹操的后尘,而采取了“宁可我负作者,不可作者负我”的原则。据说如今读者是“上帝”,因为读者能掏钱给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九月十五日晚饭后,当我习惯地拿起当天的军报时,妻在旁边甜甜地说:“今天是咱俩结婚两周年纪念日,我们这份姻缘是军报给的,我们得好好谢谢这位‘大恩人’呀!”话得从两年前说起。两年前,我陷入热恋中。因她比我大两岁,双方父母都反对我俩的婚事。理由是:“古往今来只有男大女小,宁可男大十不可女大一。他们执意要解除我们的婚约,若不答应就和我们断绝关系。亲友说情不管用,同事讲理板着脸。母亲还来队找到我眼含热泪地说:*常儿,你是娘的长子,选错对象就乱了家规违了俗,十里八村的人家都笑话娘哪!*……我俩和双方父母僵持…  相似文献   

3.
名人与植树     
柯云  丽阳 《湖南档案》2010,(3):40-41
植树造林,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杨柳”、“杏林”、“公主柳”、“左公柳”传为佳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宁可食无肉,不可住无竹”,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新闻宣传要注意留有余地。“宁可少说,不可多说”,是新闻宣传的重要技巧之一。 “少说”或“多说”什么?当然是可供新闻宣传传播的事实。非事实自然不在“少说”或“多说”之列。1958年12月,毛泽东谈到粮食总产量如何报道,是多报还是少报好时说,今年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多,但究竟多少,说法不一,有说一万亿斤,有说九千亿斤,也有说七千五百亿斤的,我说就是七千五百亿斤的好。报道中究竟说多好呢?还是说少好呢?说  相似文献   

5.
书是人类文明的导师,是知识的载体。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宁可十日无酒,不可一日无书”,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于谦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佳旬;黄庭坚说得更吓人:“三日不读,面目可憎”。可见,读书对人生的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6.
媳妇不爱跟我逛街,因为我老控制她的购买欲。媳妇是退役模特,购物比较凶悍,不喜欢我在旁边碎嘴唠叨,令她审美疲劳。一次,媳妇看上一件“蜜雪儿”,我说没劲,多俗啊。媳妇又看上一件“阿桑娜”,我说更俗。媳妇二话不说,抄起一件“宝姿”就买单,我拦都拦不住,说你绷一会儿呀,看看合不合适。媳妇说,太合适了,这叫否定之否定等于肯定,学  相似文献   

7.
印度洋海啸后,“如何面对天灾”成了热门话题。有人说“天灾不可抗拒,就像人类无法逃脱死亡一样,没必要再抗灾”;有人说“敬畏大自然是科学常识,否认这个常识就是反科学”;有人说“天灾”要“抗”,要在“同天灾斗争中捍卫人类的根本利益”……作为县(市)报年龄偏老的“新兵”,就用七年前的一次写作经过,谈谈我对抗灾新闻的一点体会,聊充创作谈。  相似文献   

8.
人肉关系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透着一种古人的酸劲儿.如果用于现在.它还有点像气话——对于99.99%的人来说,谁不知道吃肉香呢!可眼下许多地方的肉出了毛病,人与肉的关系面临着变化,“食肉”一脸困惑.面临着两难。  相似文献   

9.
<正>《特别关注》杂志的“书中事”栏目极富特色,为杂志的品位和格调,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特别关注》确立了独特的叙事模式,即“雅事俗说,俗事雅说”。一、编辑智慧的结晶“雅事俗说,俗事雅说”,这八个字的率先提出,并运用于办刊实践取得成功的人,是作家韩少功先生。20世纪90年代,韩少功创办《海南纪实》,定位“雅事俗说,俗事雅说”,要让“初中以上的人,都能读懂、感兴趣”。后来,韩少功改造《天涯》杂志,设“特别报道”栏目,也沿用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10.
俗亦可耐     
佚名  昕彤 《出版参考》2006,(4):15-15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他的“俗”是出了名的。小布什竞选总统时,请他出谋划策,这么严肃的事情,他很“俗”地建议布什:“要看懂选民的脸色.知道自己是什么货色,然后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看来。交际过程中的“俗”,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俗”,所以易懂。因为“俗”,所以容易传播。也是这个“鲍大人”。在他还是家具推销员时,  相似文献   

11.
倪莉 《云南档案》2006,(1):41-42
在我儿时生活的那条街道上,我们家是很有名气的。这种名气来自于我有一个长相丑陋、身体残疾的伯父。听父母说,他原来是工厂里的档案管理员。有一年,工厂失火,他为了抢救档案馆里珍贵的文史资料,被大火烧成重伤,落下了终生的残疾。大火毁灭了伯父原本英俊的面容和伟岸的身躯,也毁灭了他曾经那段美好的爱情。出院以后,父亲将他接回家来,同时还带来了一幅对联——“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兰”。  相似文献   

12.
论“周末”的雅与俗马力雅俗共赏的新闻定位之所以以“雅”或“俗”来对周未版进行新闻思考,是因为在日常的新闻实践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评判:这张报雅一些或那张报俗一点儿。但是,雅也罢,俗也罢,“周未”作为党报的一部分,它的指导思想和办刊方针都不能游离于母体──...  相似文献   

13.
淡淡的味道     
万雁 《湖北档案》2007,(12):32-32
有位网友说,喝菊花茶,得用无盖式玻璃口杯。 一语惊醒梦中人。难怪喝了那么久的菊花茶无甚感觉,原是器具选择有误。那天去超市,偶然发现了它——纯净剔透的无盖式玻璃口杯,杯面上精致地斜植着两株绿竹,清雅疏淡,一目入心。以前读苏轼《于潜僧绿筠轩》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句子时,颇有些不以为然,认为是文人的矫情与故作风雅,现目睹了这份灵秀的风骨,原是如此清心悦目,方才有所顿悟。  相似文献   

14.
社会生活中,有好多看来是比较俗气的事,比较土气的事,俗得司空见惯,土得往下掉渣儿。但这种俗不是庸俗,不是没有任何意义,恰恰相反,它俗得有味,耐人琢磨。我们把这部分东西称为“大俗”,如果把它雕琢一番,完全可以登大雅之堂,就是说,“大俗”可以入“雅”,可以称为大雅。而大雅的东西又往往是最通俗的。即“大雅必俗”。当然这个俗是升华以后的俗,是雅俗共赏的俗。 俗,有老俗,传统之俗。凡在民间流传多少辈子之俗,我们有选择地进行报道,进行升华,受众就会感到很亲切,从中感受到昂扬向上的力量。比如在冀、鲁、豫等地广泛流传的山西省洪桐县移民的故事,它就俗得妇孺皆知。不光冀、鲁、豫,江苏、安徽、湖北、陕西、甘肃等广远地域,好多人都会就洪桐县大槐树老鸹窝等等,讲出些故事。但是要真正把这个东西说得明明白白的人不多,更不待说能讲出它的积极意义来。  相似文献   

15.
崔柳  顾芳 《新闻传播》2007,(11):51-52
一、品位低俗:娱乐还是“愚乐”? 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有的以“性”为看点:有的以残忍为噱头;有的极尽窥探之能事,挖掘明星隐私;有的以恶搞整人娱乐观众,让节目参加者吃虫子、蚯蚂、兔子屎等;有的以奇装怪行、言语无忌吸引眼球,女主持穿吊带装,男主持讲粗痞话。“笑声掌声博彩声声声入耳,私事家事无聊事事事开涮”。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新闻界内外,人们几乎一直在讲:“做先做人”、“做好人才能做好”、“要做革命,先做革命人”等等,其落脚点.主要或说重点,在“做人”上。其之所以常讲不懈,想来是因为。一是二关系之中,做人确实是个根本性问题,做人意识只能强化,不可淡化;二是客观情况不断变化.不良因素的诱惑无时不存,做人的警钟需要常鸣;三是新闻界也时不时冒出点“情况”来,“做人形势”常告“严峻”。如此这般,所以这个“常讲”不但可以理解,而且看来还要继续讲下去。  相似文献   

17.
“礼出于俗,俗化为礼”。学习涉外礼仪,不仅需要掌握国际文往惯例,而且还必须对各国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否则,就会使“入乡随俗”、“客随主便”、“相互尊重”等国际交往的一系列惯例成为空谈。  相似文献   

18.
精品随想     
精品随想□喻建章“良工不示人以朴”。朴,是指粗糙、未经精加工的东西。说的是优秀的工匠决不肯把粗糙的产品拿出来给人,而是自觉地严格把关。这是一种可贵的精品意识。“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半筐”。这是“宁可少些,但要好些”的形象说法。作为精神产品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套话=假话编辑常批评一些通讯员“写稿时套话太多”。这些通讯员虽也点头称是,心里却未必服气:“不就是嗦点吗?”原来他们把“套话”理解成“多余的话”、“嗦的话”、“常见的话”之类,这就把“套话”的内涵理解错了。实际上,“套话”的实质就是“假话”。编辑之所以把通讯员的“假话”说成“套话”,不过是一种委婉说法罢了。比如:动不动就给主人公加上一句口头禅“谁叫咱是党员(干部、×长等)呢”,这话是否主人公说过,使人怀疑,纵然说过,也不必非写上不可。因为,此话用滥了,反显得不真切,这是其一;用上它,未必能看出主…  相似文献   

20.
西北大学是一所全国知名的高校,也是西北地区创办较早的高校之一。史载该校民国中曾经过三个阶段,即张凤岁羽创办时期、刘镇华再建时期和抗战中数校合组时期,其名称,第一阶段叫“西北大学”;第三阶段初名“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旋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最后又叫“国立西北大学”;而第二阶段,即俗所谓“刘记西北大学”,据说也叫“国立西北大学”。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