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总结交流"课课练"课题实施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研讨体能素质教学和练习案例,《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课题组于2012年12月21日在首都体育学院报告厅召开了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各区、县课题组的成员汇聚一堂,研讨课课练创新课题及学校体育的发展。会议的主题是"思路·案例·实效"。会议由课题总负责人李京诚主持,课题组郝军老师做了"健康新体  相似文献   

2.
首都体育学院李京诚教授牵头立项了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该课题组于去年7月份采访了我,我们就课课练的专题进行了随谈。在这里,我想就几个要点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对"课课练"的理解所谓"课课练"是顺口带出的一个体育的专门词语,即针对学校体  相似文献   

3.
"课课练"回归的势头挺劲,从《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近两年刊出的文章就可以读出此信息。比如吴键老师的《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学生体能下降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毛振明老师的《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李京诚老师的《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党林秀的《重提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等,从标题就可以清晰体现。专家学者的引导,一线老师也开始进行“课课练”的一些实践研究。本文拟在“课课练”强势回归时,谈几点“可能”,以期与大家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15日,《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课题学术研讨会在首都体育学院隆重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宋尽贤、原北京教育学院院长罗希尧、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  相似文献   

5.
<正>3月24日,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在北京八中召开了"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开题报告论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中国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  相似文献   

6.
2011年2月我校加入了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中,并把研究主题确定为《体能素质"课课练"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一、呈现三个"全"1.全面落实文件精神坚持"整体规划、分层推进、分步发展"的组织方针,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12月15日,《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课题学术研讨会在首都体育学院隆重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宋尽贤、原北京市教育学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后,"课课练"逐渐退出了体育课堂。近年来,多次的全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出学生体能素质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亟待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在这种背景下,体育教学中"课课练"再次被学校体育工作者所关注。加深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课课练"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创新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推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显出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体育教学"课课练"盛行于上世纪80年代,"课课练"是体育教师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在课的主题教材完成后进行针对性、补充性内容,是以发展体能为主要目的,以简单易行、形式多样,时间段、效率高为特点的身体练习形式"[1]。90年代中期,这种以发展学生体能为主要目的的练习形式逐渐退热。近年来,由于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呈逐年下滑趋势,为扭转这一局面,"课课练"再次被广大体育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综述、调查研究与质性研究等方法对体能素质“课课练”教学模式的重新提出、理论依据、教学原则、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全面论述,对已取得的成果加以总结归纳。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中小学体能素质“课课练”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主要结合“大课间”开展“课课练”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赵剑缘 《体育教学》2013,(12):79-79
2013年11月6日上午,海淀区西苑学区落实国家十二五重点体育课题《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实践展示暨培训活动,在红山小学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学区的体育教学工作一直秉持着科研引领、扎根课堂、注重实效的原则,2013年,学区11所学校有幸参加了《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的相关子课题研究工作。两年来,各校体育教师在专家引领下,立足课堂,积极实践,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目标和要求,促使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的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们一直在寻求解决这一难题的手段和方法。2011年3月24日,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在北京八中召开了开题论证会。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有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育卫生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吴键等。  相似文献   

14.
<正>加强体育教学研究,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永恒课题。前段时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博士,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0第8期发表的《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学生体能下降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2011第5期发表的《创新是"课课练"持久生命力的笫一要务——再论"新课课练"》两篇文章呼唤"课课练"回归体育课堂,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能训练水平,遏制和扭转  相似文献   

15.
二十多年前,课课练曾作为一种增强学生体能素质的有效形式在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上广泛流行。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课课练一度淡出了体育课堂,只在体育教师心中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当前,在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持续多年下滑的时代背景下,课课练再次引起专家和体育教师的高度关注,再次作为重要的健身手段和教学内容重新登上体育课堂的舞台。课课练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手段和增强体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健身特性。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怎样使课课练扬长避短,在新课程基本理念指引下进发出新的价值与生命活力,已成为摆在广大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利用四月份一次全市中学体育教师的集中教研时间,举办了体育教学课课练专题研讨会。多名体育教师在会上发言,畅谈他们对课课练的认识及设想,交流课课练的做法和经验。研讨会对于体育教师交流课课练经验,统一对课课练的认识,推进课课练的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2014,(6):80-80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精神,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编辑部、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课题组联合主办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培训班”拟于2014年7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举行。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由于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课课练"又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各种声音都在强调"课课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体育课中"课课练"提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课课练"的核心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甚至,有的地区在进行优质课评比时,把是否安排了"课课练"作为评优的必备条件,没有安排"课课练"的课评优一票否决。"课课练"是在80年代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被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6月23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体育与卫生"专项重点课题《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持续与拓展研究》总课题组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举行实验学校课题校立项会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秘书长赵立教授,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院长李京诚教授,北京市海淀区体育局副局长白雪罡,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体育和健康科科长陈文远、体育促  相似文献   

19.
<正>体育"课课练"作为体能练习的代名词,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体育课堂以来,经历了兴盛、淡出、回归以及重塑的过程。在2017年7月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以下简称:全国七展)中,将《田径:快速跑及体能练习》《体操:分腿腾越及体能练习》作为初中学段的指定课内容(采取同一年级、同一教学内容),并在现场进行同课异构的展示,足见其在当前体育教育背景下受重视程度之高。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界定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1月22日,"智慧体育课堂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场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实验学校北辰绿色家园校区举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外活动办公室主任孙伟,中国教育学会《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持续与拓展研究》总课题组副组长徐守森,外联部主任郝军,朝阳区现代教育信息网络中心数据管理部主任戴伟明等领导、嘉宾以及前来学习的各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