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一、地面基础练习1.俯撑于小垫子上练习目的:体会练习瞬间收腿的速度,勾脚尖的重要性,使学生们能够做到大腿贴胸,并保持勾脚尖状态。练习方法:俯撑于打开的小垫子上,通过提臀收腹使双脚落于小垫子上(图1)。双手于小垫子上的位置为由远至近(图1-2~图1-5),通过练习使双脚落于手掌中间,双手、双脚成一条直线。注意事项: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手的摆放位置由远至近,如有学生不能独自完成,教师需要安排帮助与保护者辅助其练习。2.俯撑于小垫子前跃过单(双)层小垫子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0,(5):81-82
<正>一、案例背景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第1课时)教学时,笔者经过认真思考,设计了一堂课,基本操作流程如下:1.情景导入(提问,激发兴趣);2.学生(校篮球队队员)示范;3.教师示范;4.走三步练习,第三步双脚腾空后同时落地;5.在第一步落点旁边摆放一张小垫子,加大第一步的练习;6.拿固定球练习,小组长拿球站在一边,学生跨出第一步的同时拿球;7.助  相似文献   

3.
<正>利用小垫子的特性,充分开发与拓展它的潜在功能,并在体育教学中加以运用,使体育课堂教学越发精彩纷呈。一、球类练习(一)滚过"山洞"方法:在起点持球向"山洞"滚去,球顺利通过"山洞"者为胜(见图1-1)。建议:1.起点至山洞的距离可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适当调整。2.此练习可将若干只小垫子前后重叠立在地面,拓展为"打保龄球"。  相似文献   

4.
<正>案例:案例1。分析练习环节:4名学生1组同时进行起跑练习(约20米),后返回队尾。在10多分钟内,1组学生练习1次大约需要35秒(实际练习时间大约10秒,回程时间却需要20多秒),一组练习时紧接着下一组练习,所有学生练习完大约需要2∶30的时间。对一名学生而言,在这13分钟内,一般能够练习5~6次,以6次为例,练习密度=练习时间(6×10s=60s)/总时间(13×60s=780s)×100%=7.69%,这样的练习密度是偏低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体育教育教学解决中国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关键是:每一堂体育课给予学生持续运动的时间应占一堂课总时间的(运动密度)75%以上,不管是运动技能的学习还是体能的练习都要保证学生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应在125160次/m i n),每一堂课的运动技能学习时间保证在20m i n左右,专门的体能练习时间为10m i n左右,运动技能的学习以活  相似文献   

6.
<正>一、在技术教学中渗透体能练习常规教学中的新授课,教师一般都会花较多的时间去讲解技术要领,多次示范完整动作和分解动作,课堂练习密度达到20%以上者较少,有些课的练习密度甚至低于10%,平均心率更是低于120次/min,甚至低于100次/min的情况也经常出现,这样的课学生的练习是机械的,课堂气氛沉闷,技术学了不会用,体能发展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体能练习以"辅助"或"补缺"内容存在于体育课堂中,一般安排在主教材前后,或融合于主教材中。根据练习方式的不同,分为"三式"即,"单列式""游戏式""嵌入式"。一、"单列式"体能练习方式在体育课中,教师为达到体能学习目标,在主教材前后安排一定时间的专门性练习,它具有直接性、实用性和简易性等特点。1.案例呈现。在《蹲踞式跳远》一课中安排810min的专项练习:收腹跳3组,每组练习10次;连续单脚跳3组(起始点距  相似文献   

8.
<正>一、自垫球+六边形练习目的:明确双手下手垫球的练习手型、击球点;发展灵敏素质和下肢力量。练习方法:每名学生1个球,站在边长为1.5m的六边形内,进行连续的自垫球练习,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将球接住,从六边形内,用双脚跳的方式跳到外区,先沿顺时针方向跳跃,再沿逆时针方向跳跃返回,并进行计时,比一比哪名学生先快速完成跳跃(图1([1]))。  相似文献   

9.
<正>一、预备时"同手同脚"1.模拟四肢动物爬行练习方法:练习者从俯撑开始,双手双脚着地,双臂支撑身体前部重量,双手一前一后学习原始四肢动物爬行1015米(见图1)。练习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体会手脚配合的重要性。2.单腿支撑前倾练习方法:在地面上画1条距离起跑线30厘米的平行线,练习者单脚站在起跑线后,身体尽量前倾,当身体快要倒下时,异图1侧手臂撑在前面线上,反复练习1015米(见图1)。练习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体会手脚配合的重要性。2.单腿支撑前倾练习方法:在地面上画1条距离起跑线30厘米的平行线,练习者单脚站在起跑线后,身体尽量前倾,当身体快要倒下时,异图1侧手臂撑在前面线上,反复练习1020次(见图2)。  相似文献   

10.
<正>一、合理布置场地器材案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过杆着地"的辅助练习时,辅助器材放在跳高垫两侧。练习前,教师让学生将器材调整到垫子正前方,并将跳高垫打开成单层,学生从正面开始练习。调整器材位置共用时90s,学生练习时间为110s,每组共10名学生,2名学生同时练习,平均每人练习时间为22s,练习次数为5次。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将器材搬运回原处,耗时60s。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体育课练习密度的认识与思考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学生实际从事练习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它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主要是因为其受教材、课的类型(新授课,复习课)、学生的体能技能储备、课堂教学纪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统一。当然,练习密度过低,肯定说明课的设计有问题。金钦昌老师编写的《学校体育学》一书中认为比较合理的体育课练习密度在30%50%之间;美国的SPARK课程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案例一:一名中年教师随市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到乡镇中心校"借班上课",授课内容为水平四(八年级)《篮球体前变向运球》。执教教师课前准备的比较充分,教学挂图、音响设备准备齐全,场地布置一丝不苟,上课时的示范讲解清晰、流畅。然而,分组练习时,大部分学生都缩手缩脚,面面相觑,不敢练习,唯有几个男生练习了几次,可是因为控制不住球,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嬉笑,课堂较为混乱,执教教师也因此显得紧张、急躁起来,并大声训斥了学生  相似文献   

13.
<正>不久前,笔者有幸参加了河北省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培训,期间观摩了几节展示课。通过对这几节课的观摩,结合自己多次上公开课的体会,笔者在此阐述一下自己对如何上好一节课的心得,敬请同行批评指正。一、对于课的巩固练习一定要"推敲、琢磨"案例:水平二的前滚翻教学(一)场地器材:环形场地;学生每人一块体操垫。(二)教学步骤:1.教学内容导入;2.教师讲解示范;3.学生模仿;4.集体练习;5.降低难度练习;6.图片展示、纠错;7.集体练习。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仰卧起坐练习前,教师采用倒计时督促学生迅速自由结合并站在练习垫子的旁边,对于不能及时站到垫子旁边及没找到同伴的学生要求其进行下蹲练习,多数学生的行动迅速了许多,有位男生却总是挨罚,他甚至说:"罚就罚呗,反正我不想做仰卧起坐。"分析:教师采用倒计时的方式督促学生迅速到位,有一定的效果,让学生用下蹲动作代替仰卧起坐,也有一定的效用,  相似文献   

15.
一、场地器材的检查要细致案例:一节评优课,在某重点中学体育馆进行。教学内容为分腿腾越,学生在二次腾空落地后,由于垫子打滑(地板光滑)而摔倒骨折。上课教师课后辩解称:"我们学校没有体育馆,没想到垫子会打滑。"剖析:由于时下的评优课,大多是经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校体育》2021,(9):55-57
<正>《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实施建议中要求体育课应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体育课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练习密度应不低于50%,平均心率(即运动强度)应达到140~160次/min。但在课堂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缺少明确的评价方案导致其较难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7.
<正>柔韧性是体育活动所必需的体能之一,对提高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技能以及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等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足球课上如何利用足球来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呢?下面笔者介绍几种简单、实用、有效的练习方法,与同行们交流,望提出改进建议。一、发展下肢柔韧素质的练习方法练习方法1:右脚支撑,左脚向前方伸出,脚跟撑地,用脚掌抵住足球,然后身体前屈,同时用两手交替触球(见图1)。练习1至2个8拍或810次后两腿交换练  相似文献   

18.
张琼 《体育教学》2006,(4):66-66
一、小小保龄球(图1)游戏者站于犯规线后,每人手握一球,将球用下手前送方式将球滚向正前方约6~7米处的木瓶(可乐瓶),每击倒1个木瓶得1分,得分多的小组获胜。二、赶“鸭”下河(图2)篮球场地一块,将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站在起跑线后。排头同学用硬纸板或小垫子弯成半圆形,  相似文献   

19.
<正>球类体育课中有教师、学生、球3个要素,存在4个主要关系(图1)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学生关系左右教学质量,教师—球关系衡量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实施能力,学生—球关系体现学生对球类项目兴趣培养与练习质量提升,学生—学生关系决定团队协作效果,他们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本次专题研讨活动通过小学五年级《篮球:移动+传接球》教材1个单元5个片断、2节常规课和1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现场展示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妥  相似文献   

20.
《篮球》2007,(2)
练习一:体前结合胯下八字运球(一)运动员双手各运一球开始练习(如图1-1),左手由前向后作胯下运球的同时右手作体前变向运球,右手接左手的球,左手接右手的球(如图1-2、1-3),然后右手由前向后作胯下运球的同时左手作变向运球,左手接右手的球,右手接左手的球(如图1-4、1-5)。如此练习30~40次后,变换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