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材第42~43页,例2、3;第44页练习十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全面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概念;2、以自主探究的形式去理解、掌握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实践操作以及概括的能力;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五册长方形的周长。教材简析“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边长特征、初步理解了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掌握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2.在认识长方形周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周长,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实践操作的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感悟数学是有价值的,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  相似文献   

3.
教学背景: <图形的周长>是浙教版新思维数学三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本单元已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本节课要在这一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理解和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弘扬教学民主,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教学(人教版九年制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五册)包含着周长概念的建立和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两方面的内容。周长的意义、图形的特征是学生理解周长算法算理的基础。一、引导操作抽象概念操作能使学生得到直接的感知,形成鲜明的表象,所以例题的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操作。先指导学生照样子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再指导学生用尺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69—72页例1、例2.教学要求:1.通过演示、操作、测量、讨论等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空间观念,并结合教学渗透思想教育.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相似文献   

6.
张静 《贵州教育》2012,(8):40-44
课例背景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六年制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69页~70页例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难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这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教材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编排顺序,先通过对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具体感知,再揭示出周长的概念。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  相似文献   

10.
一、把握教材 ,定位目标(一)教材《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以及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即将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又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面积与面积单位是一节数学概念课 ,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目标基于以上认识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 知识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 ,理解…  相似文献   

11.
“长方形、方形和平行。边形。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重点是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概念。教学这一部分内容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来感知概念,学习新知。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如书本面、墨水金面等,通过数、量、比,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教学周长时,首先使学生弄清周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计算公式。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同样要通过学生拼、摆…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通过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从概念与算法两方面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通过操作探究,引导学生去研究和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的面积隋况,以及面积相等的情况时的周长变化。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圆锥”的内容,是长方形的面积,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延伸。通过教学,既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圆柱的高、侧面、底面,圆锥的高、底面等知识,进行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有关计算,还要自觉实践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认识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之后.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按教材的编排意图.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突出教学的重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因为学生刚认识周长的概念.所以不必孤立地去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必要增加一些其他图形.如三角形、一般的四边形等测量与计算.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同时又能更好地让学生从一般图形的比较中突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殊性.使学生能更加灵活地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测量、计算它的周长.为此.我们作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一点思考】“长方形的周长”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在许多人看来,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用所学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逐步达到熟练和正确,这样的课上起来既简单又轻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算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促进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覃小平 《广西教育》2007,(9A):27-28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五册P63—65例题及练习,教学基础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与周长。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探索、交流并确认或完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将为今后学习几何形体的知识打下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遇到学生不易接受的知识,我经常适当地增加思维层次,引导学生分层次逐步掌握。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刚接触图形,对图形认识不足的弱点,由浅入深,借助实物图示,把教材难点分散,使学生学得有兴趣。 (一)让学生度量操作,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认真观察操作,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都剪上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带着一条绳子来上课,由学生自己动手用绳子度量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它们的长、宽或边长有什么关系,从而由学生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这是思维的第一层次。  相似文献   

19.
“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教学设计与评析周道心设计陈永林评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105页至107页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教学目标:(用投影机打出)1.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07页例7,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例题。在教学时,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计算和比较,得出哪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最简便,可按以下几步进行教学。1.量、拼、算。每个学生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和红白毛线各两根(每种颜色的毛线分别长6厘米和4厘米)。教学时让学生用毛线量长方形的边,然后引导学生把四根毛线一根接一根摆成如下图,并按图说说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6+4+6+4=20(厘米)2.比较以上三种方法哪一种最简便。得出:(6十4)×2最简便。3.组织练习。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