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在对蜡烛及其探究实验中安排了一个步骤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采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如图1。此实验在具体操作过程不易成功,其有如下不足:在实验时白烟易被实验  相似文献   

2.
徐杰 《阅读》2024,(Z6):12-15
<正>法拉第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非常喜欢动手做科学小实验。他在《蜡烛的故事》一书中,介绍了许多有趣的蜡烛小实验。小小的蜡烛里,竟然隐藏了大大的科学奥秘!让我们也学习法拉第,一起动手探秘吧!用粉笔当蜡烛芯能行吗?烛芯在蜡烛中是负责“燃烧”作用的,一般用吸水性能好的纯棉等材料制成,这样能很好地利用毛细虹吸性能,把下面的液体蜡油吸到高处。  相似文献   

3.
“蜡烛喝水”实验 ,是将直立于平底盘中的蜡烛点燃后 ,向盘中倒入约 1cm深的水 ,取比蜡烛高的玻璃杯倒扣罩在蜡烛上 ,一会 ,蜡烛熄灭 ,盘子中的水几乎都被蜡烛吸入玻璃杯中。这个小实验趣味性强 ,能激发学生探索物理原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但对其实验原理 ,却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种 [1] 解释认为 ,水被吸进杯中的原因 ,是因为蜡烛燃烧时 ,燃烧掉了空气中的氧气 ,杯内气压变得比外界大气压小 ,外界大气将盘中的水压入杯中 ;而另一种 [2 ]否定上面的解释 ,说是因为物质燃烧产生热量 ,杯中空气热膨胀 ,压强增大 ,一部分空气排到杯外 ,当物…  相似文献   

4.
1 强化参与意识 ,启发学生思维思维能力的获得和提高 ,必须通过思维活动。在实验教学中 ,教者需精心安排 ,全面构造 ,多设计启发性实验 ,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鼓励学生质疑 ,帮助其以科学的态度参与整个教学之中 ,使之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如在教学阿基米德定律后 ,教者可出示一道例题 ,一粗细均匀长 1 0cm的蜡烛 (密度 0 9g cm3 ) ,蜡烛的底部插有一铁钉 ,使蜡烛直立浮于水中 ,上端露出水面 0 5cm ,点燃蜡烛后 ,蜡烛燃烧多少cm后熄灭 ?不少学生会不加思考答出 :蜡烛燃烧 0 5cm就熄灭。教者不必急于纠正学生的错…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第五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课,按教科书做实验“在桌上立一根点燃的蜡烛当作太阳,调整地球仪的高度,使蜡烛光平射在地球仪上……用手推动地球仪绕蜡烛转圈,观察地球处在公转轨道的四个不同位置时,标杆在正午时的影长有什么变化。”这一实验小学  相似文献   

6.
将削碎的蜡烛填满U型管底部,然后将U型管垂直于桌面,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对管底加热至蜡烛全部熔化,冷却后,蜡烛油凝固使U管底部堵塞.向U型管内两侧分别注入3—4毫升3%过氧化氢溶液,并使两侧液面保持同一水平.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如图所示,轻轻  相似文献   

7.
黄小平 《阅读》2014,(Z3):22-22
<正>"我是这么渺小,我能做什么呢?"一截蜡烛自卑地说。"其实你并不渺小,你完全可以让自己高大起来。"主人鼓励蜡烛说。"我怎样才能让自己高大起来呢?"蜡烛问。"点亮自己吧!"主人说。蜡烛在主人的帮助下点亮了自己。"现在,我只不过是增加了一朵小小的火苗,我还不是那么渺小吗?"蜡烛悲观地说。"但你看到了你的光芒吗?你的光芒充满了整个房间,光芒让你变得高大起来,让你变得光彩起来,让所有看到你的人对你感激起来、敬仰起来。"主人说,"再渺小的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课本中,关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有1项是检验蜡烛燃烧产物的。书中介绍的方法是:取1只洁净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然后迅速把烧杯翻转过来,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古诗《咏烛》的解读,分析了蜡的来源,蜡烛的性能及主要用途,蜡烛的结构、主要成分及燃烧时的物理化学变化等许多耐人寻味的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有关《空气的成分》的教学里 ,第一个实验是在水槽里加入 2 cm 的水 ,把点燃蜡烛置于水槽中 ,然后用杯子把蜡烛扣上 ,待蜡烛燃烧熄灭后 ,观察水位上升情况来说明空气的成分。由于实验用的水槽较大 ,玻璃杯较小 ,水位上升 ( 1/5)不明显 ,学生观察起来非常困难 ,实验用的蜡烛又容易弄湿 ,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学生提出 :“如果能把水槽和玻璃杯分开来观察就好了”。于是我利用连通管的原理 ,制作出能克服以上缺点的仪器 ,不仅便于存放管理 ,而且可作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现介绍如下 :一、制作材料注射器 ( 50 m l) 2个 ,木…  相似文献   

11.
1仪器装置图(图1)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本教具相当于透明炉灶,材料易得,构造简单,制作方便,便于操作。蜡烛点燃时,烟从进气孔被吸进,罩口上方的纸蛇转动(图1);蜡烛熄灭时,则线香的烟不进入钟罩,纸蛇不转动(图2)。说明因上下温度差使空气流动,促使纸蛇转动。借助此教具演示空气流动,直观、形象,使学生一目了然,理解深刻。图23制作材料及方法①在钟罩下端的壁上钻一个直径约1cm小孔(用玻璃店的玻璃钻头钻孔);②用质轻、柔软的薄纸剪一条纸蛇,在蛇头上穿扣细线;③蜡烛;④线香;⑤玻璃板。4使用方法及效果①将玻璃板平放在桌面上;②点燃蜡烛放在玻…  相似文献   

12.
一、构造本仪器的整体由一方木盒①构成。盒面上的一组对边的中央各有一个与盒面垂直的支座②和一个与两支座中心连线垂直的位于盒面中部的滑槽,槽内有两把附有刻度的滑尺③,其一端固定有小筒,并可向相反方向移动。盒内装有一块平面镜和玻璃板④及两支蜡烛⑤。盒下有三个支脚⑥。二、使用方法1.将本仪器放在桌面上,从盒内取出平面镜,插入两支座的槽内。再在镜前滑尺一端的小筒内插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在镜中即可得到它的像。2.用玻璃板代替手面镜,在另一滑尺一端的小筒内插入一支同样的未点燃的蜡烛,并移动这支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合重合…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 ,如果你能表演一些趣味小实验或让学生做一些物理小游戏 ,则一定会为你的教学增光添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一些物理概念的理解极有好处。下面介绍几种用硬币做的有趣的小实验。1 取硬币实验在一个浅盘子里放上一枚硬币 ,再往盘子里倒半杯水 ,让你的学生从盘子里将硬币取出 ,条件是手不能沾上水。也许你的学生会想出各种将硬币从盘中取出的绝招 ,最后你可以表演一下你的功夫。将一块橡皮泥粘在盘底 ,再将一支生日蜡烛插在橡皮泥上并点燃 ,用一玻璃杯子扣住蜡烛 (见图 1)。蜡烛一会儿熄灭了 ,盘中的水便被吸入…  相似文献   

14.
用注射器和青霉素小瓶设计实验装置检验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而使用电导率传感器检测蜡烛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从反应进行的程度、反应速率、离子的导电能力等角度进一步分析对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空气中氧气含重演示仪辽宁省本溪市立信小学徐庆华,栾传伟,王显振该教学仪器是根据小学自然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的实际需要而设计制作的。具有结构简单、直观性强、实验效果明显、操作简便的特点。以往实验是在玻璃水槽中加水,然后用玻璃钟罩罩住点燃的蜡烛,待蜡烛...  相似文献   

16.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节中,所选用的平面镜都是用平板玻璃来代替。平板玻璃取材简单、实验效果较好。但现在的实验室都是白色墙壁,学生做实验时,用的不是白色蜡烛就是红色蜡烛,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时,看得不是十分清楚。全部采用J2530平面镜实验器(镀膜玻璃)也不现实。根据平板玻璃反射较差,透射较好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巧用加热法     
加热法是常用的实验方法,只要应用得法能收到出奇不意的效果。笔者仅从实验善前善后工作出发,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了一些巧用方法以飨读者。(1)巧除烧杯底部石蜡做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时,石蜡在烛架上燃烧时,烛油时常会滴到烧杯底部,凝固后成块粘在底部很难洗去。这时可取一三角架、一石棉网、一酒精灯进行加热,将附有蜡烛的烧杯置于网上加热3~5s,待蜡烛与烧杯接触层熔化时(注意不要等到石蜡完全熔化),用玻璃棒轻而易举地就可将成块蜡烛剔去。倘若做学生实验,大批烧杯采用这种方法处理是非常巧妙之举。类似地若石蜡滴在玻璃板上亦可用同样的方法处…  相似文献   

18.
对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实验的改进于魁生,关音(吉林市毓文中学132011)用蜡烛火焰作为物体,研究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各种情况,有很多的弊端:l.由于烛光不强,想得到清晰的像,就必须在暗室进行实验,挡上窗帘,室内通风不好,影响师生健康.2.蜡烛点燃后,弄...  相似文献   

19.
1有趣的“喷气船”(1)材料长方形硬泡沫板1块,铁丝1根,金属易拉罐1只,正方形塑料片1片,较粗的短蜡烛1支,小刀,钳子等。(2)制作和使用①将铁丝用钳子弯成1个支架,支架的高度要比蜡烛高一些,支架的大小以能放上1只横着的金属易拉罐为宜。②把长方形硬泡沫板一侧削成半圆形当做船头,用小刀在另一侧的中点处划出一道小口子,插入正方形的塑料片做船舵。③找出硬泡沫板的重心,将较粗的短蜡烛固定在硬泡沫板的重心位置,然后放上支架。在支架上横放着盛有少量水的金属易拉罐,易拉罐的拉口位于罐体的正上方,并且朝向船尾。调节支架和易拉罐的位置,使…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出版的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光的折射一节,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利用光具座,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片、光屏及蜡烛等一套装置来完成的。实验中学生只能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或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如果用此套装置观察人、茶杯、房屋、树木、汽车等就比较困难了。此装置只能放在桌子上,使用起来,显得不太方便。而且只实验点燃的蜡烛成像情况,对于学生深入透彻理解凸透镜成像有欠佳之处。因为学生通过直接利用仪器观察到的现象少,缺乏较多的实验感性知识。为了弥补这个实验的不足,我做了一个简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