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笨老师”会在适当的时机主动向学生示弱,让学生成为教师的指导者。正是一个又一个“笨老师”的出现,学生才拥有了更多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才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同样需要“笨老师”的存在,只要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语文知识,教师笨一些又何妨呢?本文就从小学教育者的角度对“笨老师”的行为构建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旨在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以切实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常听到有学生跑到办公室问:“老师,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什么?”A老师说:“预习下一课,读课文三遍。”B老师说:“把今天的字词抄三遍。”C老师说:“把刚学完的一课的《同步训练》做完。”读课文的,多半学生不会去做,这和没作业差不多;单纯的字词抄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步训练》会做完,但多数同学会抄答案。布置语文作业,还得巧妙设计,既要让学生愿做,还得让学生有收获。一、每早一诗学生人手一本《课外古诗词必背》,如果不布置背诵,没有人自学,这本书一定被束之高阁。每天早上,课代表把今天要背的诗的题目写在黑板上,学生一到校就背诗,背过…  相似文献   

3.
陈勇 《语文天地》2014,(32):77-78
生活有多广,语文学习就应该有多广。语文学习的外延本应该是广阔无垠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长期以来,囿于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教学远离生活,与生活脱节,变成简单机械而枯燥的训练,造成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索然,事倍功半。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味”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植入生活体验理解文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就课文讲课文,就知识讲知识,学生并没有真正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严重滞后,很多时候,我们还在揪着一篇课文不放手,非把学生教得倒背如流才罢休。一个学期下来,老师和学生就围着那几十篇课文打转转,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效果也不佳。正在广大教师愁容满面的时候,"语文主题学习"的春风徐徐吹来,给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当我们手捧主题阅读丛书时,真是如获至宝,一篇篇优美的童话,一个个寓意深  相似文献   

5.
刘:陈朋你好!首先祝贺你夺得全县语文学科状元。你认为学好语文最需要的是什么?陈(脱口而出):兴趣!“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没有对她的挚爱是学不好的。如果只是把语文作为升学的“敲门砖”,机械地积累字词、背诵篇章,就会让生动鲜活的语文学习变成了一件苦差使。只有“跟着兴趣走”,才会乐此不疲,让“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言不假。但在兴趣的基础上,你采用了什么具体的方法?陈:当然了,空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高考的竞争是残酷的,既能学得好,又能得到高分是每个同学都…  相似文献   

6.
任良东 《语文天地》2014,(32):79-80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原本如此,语文来自于生活,又最终回归于生活,语文学习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既然语文学习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我们何不打破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学习在生活中重生?生活就是舞台,生活就是大语文。语文大家刘国正先生在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探索中通过对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对现代语文教育诸多弊端的深刻反思建构了他的语文生活观,其重要思想就是语文教学必  相似文献   

7.
如何克服“重理轻文”?需要开具全方,进行综合医疗。如领导者的重视,文科教师的努力,社会各界的支持,文科学生出路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正确对待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这里,想着重谈一下语文教师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语文教师要克服“重理轻文”的思想。语文教师轻文,说来奇怪,实则有之。例如,有的老师自己教语文,偏偏不愿儿子学文科。他们说:“老子吃亏,还要儿子倒霉吗?”有的老师主张:“语文要主动向数理化让路。”他们说,三个月不上语文课,学生照样听得懂,写得出,三天不上数理化,学生就跟不上了。有的说,学习语文靠社会实践,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活动的增加,语文水平会自然提高,而数理化则要靠课堂讲、课后练,要善于在“题海”中  相似文献   

8.
当前许多初中毕业生毕业时的语文成绩较其他科目偏低很多,根本原因是学生学习语文太死板,学习语文的范围太狭窄。记得有位语文教育家曾经说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如果把学生放到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去学习语文,那么他们就会学得轻松、愉快,我想这样就会事半功倍的。要想成功的去引导学生,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起: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作文能力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说起来不容易,做得比较好就更困难。初中一年级学生的作文,刚开始往往会出现如下状况:一是无话可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学生主要是因小学阶段怕学语文,当读的课文不读,当背的美文不背,当记忆的词语又不能掌握,平时更是少看课外书籍,对周围的生活又不留心,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大或者说还未曾入门等因素造成的;二是抄“作文选”,有些小学六年级老师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在语文考试中考出好分数,要求学生几乎每天写一篇作文,有些老师…  相似文献   

10.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 ,就得让课文的内容有鲜活的生命 ,没有生命就无法打动学生。在有些学生的心中 ,语文就好比经冬的小草 ,虽然枯黄 ,虽然衰败 ,但并没有死亡 ,还有生命力 ,只要有一股春风 ,一场春雨 ,它们会立刻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就是如此。那么什么才是让语文充满生活的气息呢 ?我在课堂上使语文充满生活气息的方法之一 :把广告引进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语文课要注重的开放性、灵活性和使用性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让语文课紧密地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语文才有生机。广告是现代…  相似文献   

11.
低年级语文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教学生识字,有的老师觉得识字教学非常简单,只需老师先领着学生认一认,然后示范着写一下,最后让学生抄写,5遍、10遍……直到抄会为止。在他们的心里,默写是检查识字效果的最佳手段,如果学生写对了就可以多玩一会儿,要不然就得继续抄写,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单调到极点的识字教学法虽然也能让学生认识一些汉字,但不能让学生喜欢识字,更加不可能让学生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地位所作的定位,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理念;但教师们对这一理念却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人,那么学习的事就应该让学生作主,于是一上课就让学生讨论或自学,教师不讲课或很少讲课;也有人认为,学生虽是主人却年龄小,还得靠老师教,于是课堂里还是教师包打天下;针对这种现状.人们不禁要问:语文教学应使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主人?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4.
进行语文教学,采用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重视课前预习  每当老师讲课,学生们还在云里雾中,不知道老师讲什么,学生会学好吗?要克服这种弊病,就要让学生多预习课文。先让学生自己先看一遍,了解课文内容、中心、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的写法,然后再由老师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掌握方法。预习要分组,引进竞争机制。哪一组答得对,就给加分;哪一组答错了,就扣分。这样会调动学生预习课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课文加上……”公开课上,老师们挖空心思地进行课文拓展,努力让课文“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让卖火柴的小女孩飞上天堂享受温暖,为千古趣谈龟兔赛跑补上第二场赛事等,这些补充,确实体现了老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创新思维。但我们每每又想:这些拓展是学生的主动需要吗?会不会是我们老师的“一厢情愿”?有的孩子对课文才刚刚理解,他们的思维能达到这个境界吗?是不是有“揠苗助长”之嫌?况且语文教材内容比较多,普遍存在课时不够的现象,这些课文的拓展会不会影响教学任务的从容完成?会不会加重老师备课的负担?…  相似文献   

16.
“高效课堂”的目标是在有效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学习功效,为此,必须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需要哪些策略呢?一、动起来,化被动为主动高效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辅助角色,这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模式,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各忙各的,他们更多的是以一个“听课者”和“文抄工”的身份来听教师讲课。教师带领学生动起来,就是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真正参与到  相似文献   

17.
一、学习生命工程 一提起学习,有的教师就会说,平时我也在学习呀,但是您做到了系统学习、长期学习了吗?您把学习当成生命的一部分了吗? 从1996年开始我制定了“曾宪一教科研11个1工程:一天必读一份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报刊,必写出至少100字的札记、摘抄、心得;一人必拟出或发现一好“文题”;一周至少写出一篇或累计字数为2000字的文章;一周批阅出一篇达到发表水平的学生习作,写出评语;一个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后几乎都有思考题,有的要求“想一想”,有的要求“说一说”,究竟怎样处理这些问题好呢?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或是整理好答案叫学生抄,念会  相似文献   

19.
教师们为了指导学生作文,在语文课本之外选编一些“范文”,让学生课外阅读,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近来有不少教师只重视“范文”,而轻视课本。他们往往略讲或不讲课文。以便腾出时间,讲授自己选编的“范文”,使学生读了可以“比葫芦画瓢”。这种现象以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毕业班为最严重。据我了解,有的学校,毕业班使用的语文课本里的文章,老师大多没有讲解。有一位教师说:“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本20篇课文,只有《沁园春·雪》  相似文献   

20.
家长的抱怨     
《辅导员》2003,(24)
家长抱怨,现在的老师没有责任感,学生作业没有抄完,放学时间到了,学生就得排队走人。老师会说:大家都抄了,就他没有抄,因为没有抓紧时间。家长抱怨,真奇怪,同一个年级三个班,有的作业多有的作业少,要求都不一样,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