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同礼是我国较早接受西方现代图书馆理论并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先驱之一,曾主持国立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工作二十余年,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从多角度对他的生平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2.
1929—1937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各委员会以及全体馆员的通力协作下,夯实现代图书馆各项基础业务,提高学术服务质量,拓宽学术服务领域,并借助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平台,进一步扩大学术服务群体,成为当之无愧的学术文化重镇。  相似文献   

3.
张书美 《图书馆》2007,24(1):122-124,127
袁同礼作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之一,凭着对图书馆内涵发展的深刻理解,他适时地提出当时中国图书馆尤其是国立北平图书馆(以下简称北图)发展应注意解决的问题:即图书馆如何发挥社会效能,充当平民教育的工具。本文浅述了袁同礼在北图注重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使北图“由藏书之所变为用书之所”——发挥出图书馆社会效能的读者服务观。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史学研究是图书馆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探寻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内在逻辑和历史规律的价值。本文从历史观、研究方法、史料搜集与利用、人才队伍建设和成果评价机制、研究成果传播等方面阐述我国图书馆史学研究需要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并进一步提出了值得深化和拓展的九大研究领域:重视图书馆史学原理与图书馆史学史研究,开展图书馆学术语史、概念史、观念史综合研究,加大图书馆学制度史和图书馆社会史维度的研究,凸显具有图书馆学特色的阅读史研究,丰富人物研究的新视角和新领域,跟进图书馆技术史与数字资源建设服务史研究,提高图书馆史志编纂的质量,复兴我国古代图书馆史学研究与夯实当代图书馆史学研究,拓展地域和空间维度的图书馆史学研究。构建与国际接轨又彰显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史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编纂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图书馆史学研究成果,增强国际话语权,是我国图书馆史学研究者的历史责任。参考文献57。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不但历史悠久、成果丰富,而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档案编纂体系。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一切都是在手工操作下完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给传统的编纂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网络环境下,编纂工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网络编纂和传统编纂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研究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档案工作者充分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便利,更好的进行编纂工作。一、传统编纂与网络编纂共性分析很明显,网络编纂是在传统编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同之处。1、编纂目的和意义的一致性两者都是…  相似文献   

6.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4):118-124
1929年8月,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成立新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同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委员会制度.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是该馆的最高决策机构,其职权范围包括制定馆务方针、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所有重要方面.该委员会顺畅而有力地运作了8年,为该馆在20世纪30年代的事业大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直到抗战期间,该委员会仍对该馆重大事务起着决定作用.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在制度和人事两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建立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图书馆处在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的转型期。在新时期,图书馆的服务环境、资源类型、用户群体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现有的信息服务面临着严峻挑战。分析了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边疆治理已成为我国维护边疆安全稳定的重大举措,发掘治边历史档案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安全、生态与海疆治理等领域的丰富内涵,开展多元化编纂工作,可为边疆治理提供档案信息支持。针对我国治边历史档案编纂存在的自编成果多、编纂方法滞后等问题,阐述多元化编纂要素与逻辑框架,可从主体协同化、资源数据化、方法数字化与服务精准化等方面创新编纂工作。开展治边历史档案多元化编纂,对推动编纂工作数字转型、提供优质档案汇编服务、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边疆稳定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原型是清末张之洞请旨建立的京师图书馆,后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自办的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国立北平图书馆长期是唯一的国立图书馆.从1912年到1949年,国立北平图书馆针对舆图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成立了第一个专司舆图事务的舆图部.国立北平图书馆的舆图工作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和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国内政局混乱和外国干涉下,国立北平图书馆不仅承担起清朝舆图房所具备的收藏功能,在近代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还迎合图书馆发展及满足读者地理阅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西汉时期和东汉时期的档案文献资料编纂活动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并对汉代档案文献资料编纂特征深入探讨,为我国现代档案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信息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编纂工作与社会发展联系愈加紧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提供了诸多可能,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主体、对象、编纂成果的传播方式和用户都在发生着变化。数字时代如何做好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并提供有价值、用户满意度高的成果和满足用户多层次利用需求,已成为当前档案文献编纂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研究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成果质量的影响因素、编纂成果传播、用户对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的满意度以及编纂人员胜任力不仅是学术探索,更是通过理论研究推进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档案文献编纂具有社会记忆构建的重要功能,数字技术使档案文献编纂可以构建更为立体、多维、生动和深入细节的社会记忆图景,因此对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与探索,将能更有利于发挥其连接古今、增强文化自信、服务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知几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史学家。他在《史通》里对传统历史编纂学的批判以及对历史编纂学的创见,贡献巨大,不仅对我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且对编辑学的研究与发展也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前期国家图书馆的图书寄存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期,我国图书馆界即已开展图书寄存服务。国家图书馆在京师图书馆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时期的图书寄存服务走在行业前列,制定了《收受寄存图书规则》等规章制度,通过各种途径吸纳寄存图书,成果丰硕,其图书寄存服务的经验对业界在当代推行这一服务很有借鉴意义。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阐述唐代成书的"二十四史"中的八部正史,从分析唐代修史的目的和分析唐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成果入手,探讨了唐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成绩斐然的缘由,并指出其对我国现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周余姣 《图书馆》2018,(1):41-47
1909年至1949年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含京师图书馆、北平北海图书馆)构成了20世纪一个独特的"精英思想世界",在这个精英思想世界里,涌现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形成了一个奇异的人才井喷现象。加强对该馆学人群体的研究,不但有利于丰富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还可为当下的图书馆员创新能力建设提供借鉴。本课题拟采用社会学的"小群体"等理论对该群体进行研究,并基于管理学中的"美第奇效应"等理论来分析该馆人才荟萃的原因,将重点探讨:群体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社会历史背景;群体的来源、构成、社会声望与基本特征;群体的学术交流、著述出版和成才机制;群体在图书馆的转型变革中对民国学术发展的贡献和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清代著名文学家、藏书家和目录学家黄虞稷编撰并以其斋名命名的《千顷堂书目》一书,让世人了解我国古时图书目录的基本分类,从而为现代图书馆人研究书目编纂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当前国外图书馆事业发展模式的广泛调研,详细阐述了国外图书馆在国际协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中的群体化倾向,深入分析了国外图书馆用户群体化、机构群体化、资源组织群体化以及服务群体化的发展趋势,并对图书馆n.0的层级式发展予以了关注,最后对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群体化整合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档案编纂工作现代化是指档案编纂工作人员,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采用科学的编纂方法,对档案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并以公开出版或上网公布的方法提供汇编成果服务的一项工作.这是传统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努力方向,是社会各方面用户对档案部门的要求,也是实现档案部门和各项工作保持同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李春阳 《中国出版》2012,(16):39-41
在汉代开放进取、宏阔包容的时代文化精神浸润之下,汉代的史籍编纂工作繁荣发展,也影响了其指导思想和编辑方法、原则的运用和创新。主要表现为,指导思想明确,编辑方法富于创新和变化,编辑原则体现了求真、创新、公允和人本特色。汉代史籍编纂极大地丰富了图书编纂的形式和内容,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图书编纂工作的方法、体例和原则,对于我们今天的图书编纂工作仍有较多启发。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技术时代,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传播应突破旧有模式,探索更新更快的途径高效传播档案文献编纂成果。本文通过借鉴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流程机制,探讨该项服务如何移植应用于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