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陈情表》是中学语文的传统篇目,历来对《陈情表》的评价,大多着眼于"情"。如北宋李格非(李清照之父)认为,它的妙处在于"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南宋末年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评论,"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清人编选的《古文观止》评价其"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假饰",选注者把它的特点归结为"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清人林云铭《古文析义》评注,"纯是一片至性语,不事雕琢,唯见天真烂漫"。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也大都因袭这些旧说,将感情作为教学的重点,认同所谓"至性至  相似文献   

2.
《陈情表》自入选昭明太子所编《文选》后,因其不衰的艺术魅力,为历代的散文选本所选用(如《古文辞类纂》《古文观止》等),也先后被选入人教版、苏教版等高中语文教材。对《陈情表》的赏析,历来是赞语有加,历数此文之感天动地。笔者以为,在诸家评述中,要数清人林云铭的点评最为中肯。他在《古文析义》中说道:“(《陈情表》)纯是一片至性语,不事雕饰,惟见天真烂漫。”清人过珙亦有类似的评点:“斯文历叙生平辛苦,亦呜咽,亦感悟,其人之性情者深欤!”(《详订古文评注全集》)那么。如何解读此等“至性语”呢?笔者试从以下五点作一些阐释:  相似文献   

3.
【观点梳理】《陈情表》是千古传唱的名篇。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一千七百多年以来,人们将《陈情表》视为彰显孝道的经典。但近年来也有读者的个性化阅读,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他们独特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是:弱势者的困境解脱——学习《陈情表》  相似文献   

4.
苏轼有云:“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何出此言?因为这三篇文章皆为真情至性之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情文并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传诵不衰。下面拟将《陈情表》与《祭十二郎文》作一番比较,以使读者从中窥见一些写作抒情文字的写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5.
《陈情表》是千古名篇。清吴楚材《古文观止》评其语日“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是“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作为语文教材,今天不少人也偏重对《陈情表》语言技巧赏析,这固然不差。但是,却忽却了“知人论世”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司马炎其人。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陈情表》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翘楚,语言委婉恳切,感情真挚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选入了这篇文章.作为一篇典范的文言文,文中有相当数量的同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同的语素连在一起使用的复合词)值得师生仔细解读、正确掌握.但教材编者或许对同义复词这种语言现象缺乏了解,往往按现代汉语的常用义进行拆分理解,造成解释错误.下面列举三例试加考证,希望有助于教材注解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邓超 《语文知识》2014,(1):43-45
《陈情表》自问世以来,获赞誉无数。为文中之真情感动者有之,如宋代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1]为文章结构之精妙赞叹者亦有之,如清人余诚在《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七中说道:"层次说来,无一语不委婉动人。固是至性至情之文。而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详,更极尽结构之妙。读者须细玩其词旨,及其转落承接,方不辜负作者  相似文献   

8.
正李密《陈情表》授课伊始,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导课,而是在淡淡的古琴配曲中,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读了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我适时地引入了赵与时评价《陈情表》的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正当我要按部就班地进行下一个环节时,一位女生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9.
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以“情”动人的杰作.《古文观止》评其为:“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更有宋人赵马时在《宾退录》中说:“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真有这么严重吗?学生们往往不以为意,如果教师不善加引导,他们初次接触作品.是很难深刻领会那隐藏于字里行间的“至性”之情的。所以我们在教这篇课文时,应紧紧抓住“情”这根主线.把握作者高超的煽情艺术,才会让学生有所体悟和收获。  相似文献   

10.
古代士林中常有“读《出师表》不流泪,此人不忠;读《陈情表》不流泪,此人不孝”之语。这两篇散文皆以情愫殷切动人而名闻于世。二者中的《陈情表》是蜀汉降臣李密为了说明自己因奉养祖母而不能为官的苦衷而上的奏表,除了以“至性之言,悲恻动人”外,那成熟缜密的文思,匠心独具的  相似文献   

11.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2019年12月第1版)中,收入文言小说名篇《促织》,注明"选自《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作为清人蒲松龄的代表作之一,该文深邃的寓意为世所公认,故民国时就被朱自清、吕叔湘、叶圣陶合编的教材《开明文言读本》(民国三十七年开明书店出版)收入。新中国成立后,早在五十年代的语文课本中也收入了《促织》一文,八十年代起又接连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所出版的语文教材收入.  相似文献   

12.
正在《陈情表》一课的教学中,有学生质疑结尾句中的"犬马怖惧之情"的注释。课文注释说"这是臣子谦卑的话,用犬马自比",那么,"犬马怖惧"就是"谦卑"的意思。这样解释,对吗?问题一出,不少学生附和,同时,还有学生拿出词典查了起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犬马"的解释是,"古时臣下对君主自比为犬马,表示愿供驱使";《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的解  相似文献   

13.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因为这三篇都是流露了强烈而真挚感情的至纯至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秋季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进入了"一统江山"的新时代,即统一使用"统编本"教材。新教材带来新变化,"统编本"新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曾说,"统编本新教材希望能治一治不读书、读书少的通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统编本"新教材中新增的"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正是这种变化的最直观体现。"和  相似文献   

15.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的文章要做到以情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出师表》《陈情表》之所以流传千古,很大程度上在于文章抒发了至真至诚的情感。因此.感情真挚也是衡量考生作文的一个重要标准。它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抒发真情实感.不无病呻吟.不矫揉造作。感情真挚的记叙文往往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高分。下面笔者谈谈记叙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相似文献   

16.
蓝海正 《现代语文》2011,(4):118-119
有人说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可见《陈情表》一文之感人,语文教科书把它安排在第三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目的让学生在精读之后充分感受文章丰富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三峡》入选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其他三篇文章分别是《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山川美景”。可见,编者将《三峡》纳入富有文学性的“山水文”范畴。  相似文献   

18.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陈情表》作为抒情骈文中的名篇,多年来一直被编入初中语文课本。然而各种版本对“鸟鸟私情”的注释,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9.
杜兴国 《学语文》2012,(2):49-49
北宋大文豪苏轼曾言:"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千百年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人们常将两文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在后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陈情表》是一篇经典篇目,沪教版、苏教版、人教版、语文版等教材均将其选人,我把这四种版本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对比,发现执教者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沪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陈情表》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通过阅读对祖孙之情的描写,具体体会“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