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2007年中国电视传播研究的热点总体上呈现出反思、融合、延伸的特色。上一年度出现的传播热点如电视栏目剧、讲坛类节目、"真人秀"、"播出季"等,延续着较高的关注度,但其关注视角已从表面总结和单一现象评论向学理反思的方向迈进,前瞻和批判意识逐步加强。同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渗透与影响,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民营电视的发展运营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电视传播艺术”这一学术命题作了系统的梳理与整合。作者从传播内容和研究思路 ,即电视实践与电视理论中的对立统一的现实切入 ,提出了“电视传播艺术”的命题 ,并对“电视传播艺术”作了内涵与外延的理论界定。同时 ,作者对电视传播艺术研究进行了分类 ,并对这一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作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功能研究是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电视传播艺术怎样才能发挥对电视生产和传播的功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电视传播艺术的最核心的功能提高电视生产与传播的“效率”,提升电视生产与传播的“品格”,进而对“效率”与“品格”进行了概念界定,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云 《新闻世界》2009,(11):63-63
从春节晚会一统天下开始,中国的电视媒体逐渐地感知到假日带来的收视热点。假日电视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假日电视传播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励着电视工作者汇聚大量能量资源投入其中。为缤纷假日提供了更加“缤纷”的假日节目。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梳理2007年度中国电视传播研究领域相关文章的基础上,对该年度电视传播研究的重要议题:电视栏目剧、讲坛类节目、"真人秀"、"播出季",以及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民营电视等研究热点做一述评,指出2007年中国电视传播研究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三网融合背景下高清互动电视的竞争分析和对广东省1026户家庭电视用户的市场调查,剖析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U互动”高清互动电视平台的品牌构建,并在平台品牌化运营和传播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得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品牌传播理念.“U互动”是全国首个“全省统一运营”的高清互动电视平台,在全国高清互动电视发展中具有先锋性和典型性,此类实践性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价值,还具有推广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辩证地解读“娱乐至上”、“娱乐至死”两种论调,对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进行传播伦理学意义上的把脉,以期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能走上一条健康的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2012年伦敦奥运会完美地落下了帷幕。随着它的远离,电视媒介开始反思2012年奥运传播中的策略、方针、情感与效果。笔者认为,奥运会已不仅仅是运动竞技的赛场,它已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永久的亮点。伦敦奥运会电视传播的镜头、传播的方向、传播的重点已在奥林匹克的精神、文化与教育功能传播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本文以伦敦电视奥运传播为重点,从传播的方式、传播的导向上看奥林匹克电视传播功能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刘天娇 《新闻世界》2010,(12):62-63
近年来,“电视娱乐化”开始进入中国的媒介研究领域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分析了电视娱乐化现象的本质,研究了应当如何解读和使用“电视娱乐化”概念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育电视传播风格定位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哲平 《现代传播》2006,(4):130-132
在电视传媒已进入频道专业化、受众分散化、传播模式互动化的新传播时代,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风格无疑是电视频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教育电视若要改变其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布道者”印象,其传播风格应着眼于轻松活泼、智慧幽默重新定位。从传播对象的心理特点看,这种传播风格有助于降低观众对教育电视接受的“费力”程度;从电视文化的特有品性看,这种传播风格是对电视规律的尊重与把握;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看,这种传播风格契合了“愉快教育”的理念诉求。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近几年兴起的新型电视节目形式,“电视读报”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电视读报”节目以报纸为主要信息来源,依托电视传播媒介,以新闻“二传手”角色出现,是电视和报纸创造性“联姻”的产物。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围绕构成完整传播过程的五要素,对“电视读报”节目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电视读报”节目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电视活动传播指的是电视媒体根据需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借以传播自己需要影响大众的内容。相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电视纪录片、电视广告等传统电视传播形式,电视活动传播推出的是一个全新的内容载体,即“活动”。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电视“庸俗化”的原因,不少学者将其全部归咎于电视的“商业化”。我们以为,电视的商业化只是为其“庸俗化”提供了运作机制上的可能性,而造成电视“庸俗化”的内在的、根本的原因是电视受众中普遍存在的低文化层次趣味对电视传播产生了“庸俗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14.
儿童与电视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磊 《当代传播》2003,(1):63-65
本从中西研究的历史沿革入手,对儿童主体性和电视技术两个方面的认识进行比较,将儿童与电视研究放在互动过程中的两个维度和中西不同化背景下进行观照和考察,从中西各自的研究特色和倾向中对“赋权儿童”与“规划儿童”,“电视消解童年概念”与“电视影响儿童”等相关问题进行反思,为我们本土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5.
认知传播遵循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二元结合,认知传播与内容生产的关系研究是其内部关系理论研究的重要表征。电视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其内容生产及传播与人的关联最为密切,认知传播视域下传播主体与电视生产的关系需要重新确认,并通过建立内容生产保障体系达到预期的认知传播效果。认知传播对电视生产的影响是显见的,并促使其从观念、格局及传播关系上进行调整。同时,认知传播的文化价值属性必然要求电视生产对文化进行观照,实现对电视文化价值的坚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奥运报道的视角,以央视国际为例,探寻了新媒体传播的发展模式。集中展现了央视国际以车载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等新媒体为主要传播平台,以视频为特色,以图文为基础、以互动为核心构建的“奥运新媒体传播联盟”。  相似文献   

17.
电视传播价值的大小深受传播组织、传播环境、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把关人”的价值判断和业务素质对电视传播价值的提升与折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一名电视传播工作者——电视“把关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判断力和业务素质,才能不断提高电视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电视在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视觉创新和视觉探索之后,正在面临着“听觉时代”的到来。电视的视觉功能和听觉功能电视一词的英语单词(Tele—vision)由Tele(远方的)和Vision(视觉)组成,显而易见,电视最初的内涵主要体现在视觉的层面上。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电视是声画结合的传播手段,是视觉功效和听觉功效同时实现的大众媒体。而视觉始终是电视传媒区别于其它传媒的主要特征,是电视的基础传播功能,听觉是附着于视觉的辅助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9.
当下,“电视时代”依然可以视为传播格局的重要表征.文章以此为背景,依托长期的云南少数民族乡村田野观察,从电视与农村日常生活、电视与农村文化变迁与互动的关联性分析出发,提出电视是农村文化建构的重要力量,并应从先进文化、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三个层次实现电视传播与农村文化建设的整合互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视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得失偏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视传媒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从注重艺术到注重传媒的演变、从定性描述到量化指标的变迁、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研究的微妙进展、从对象研究到比较研究的拓宽、从媒体自身到社会文化研究的视野 ,都可以证明。但理论研究和实践偏差主要表现在传媒理论尽管在学习输入外来观念和实际应用上洋洋大观颇具规模 ,却似乎没有形成中国化的可操作切用的理论 ;传播概念的普适性和艺术传播实践的差距不小 ,电视艺术传播远不如新闻传播研究更为有力和深入 ;传播的公信力和批评精神确立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