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王安石写的一篇游记。王安石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一○二一年),卒于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一○八六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出身中下层官僚地主家庭,少年随父宦游,立志报国,自比夏禹的大臣稷和契(“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一○四二年),考中进士,出任地方官达十七年之久。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北宋王朝的弊病。嘉佑三年(公元一○五八年),他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改革朝政的措施。虽未引起重视,但是,他却利用自己的权限,在局部地区施行过一些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2.
夏完淳 ,生于明崇祯四年 (公元 16 31年 ) ,卒于清顺治四年 (公元 16 4 7年 ) ,初名复 ,后改为完淳 ,字存古 ,号小隐 ,又号灵胥 ,也称玉樊 ,松江 (今上海市松江 )人。夏完淳 ,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令后人无法企及的传奇式人物。他是明末的抗清将领 ,十四岁束发从军 ,跟随父亲和老师参加抗清复明的斗争。在父师先后失败皆沉水殉难后 ,他统领江左少年继续战斗 ,直到失败被捕在南京“授命”。他以年仅十六岁的生命壮烈殉国 ,其英名业绩自当千秋万世 ,永垂青史。夏完淳也是明末的少年诗人 ,他天资聪颖 ,生而早慧 ,“五岁知五经 ,九岁善词赋古文” ,…  相似文献   

3.
康太乙,名乃心,字孟谋,陕西合阳县人。明崇祯十六年(公元一六四三年)生,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一七○七年)卒,终年六十五岁。他是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人,既是诗人,又是理学家,又是方志牒谱学家。但他当时在关中地区的名头较小,比不上同时的理学家或经学家“关中三李”,即李顒(二曲)、李柏(雪木)、李因笃(天生),所以《四库全书》未曾收入他的著作。然而,康太乙却为外界所知,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4.
包世臣(公元1775-1855年),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清末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家。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中举,长期从事游幕生涯,他对当时的人口、农政、河工、漕运、盐法、水利、赋税、货币等问题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认为考察经济问题,“此皆吾儒分内之事”①。史称其“有经济大略”;“东南大吏,每遇兵、荒、河、漕、盐诸钜政,无不屈节谘询,世臣亦慷慨言之。”②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曾经当过江西新喻(今江  相似文献   

5.
陆九渊,字子静,自号存斋象山翁,学者称象山先生,今江西抚州金溪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卒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3年)。他是我国宋明理学“心学”一派的创始人。他一直和朱熹齐名,并始终以他的学说与朱熹相抗衡,在中国文化史上,发生过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第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他少年聪颖,博学自负,颇喜谈兵,为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所赏识。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俞大猷将陈第召致幕下,教以古今兵法及战守方略。大司马谭纶巡察福建,高度评价陈第的军事才能,誉为“俞、戚之流亚也。”从此陈第开始了戎马生涯。他起家京营,出守古北  相似文献   

7.
冯道(公元882年——954年),字可道,晚年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他的一生,几乎同唐末五代相始终。冯道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加上契丹,共为五朝,侍奉过十一个君主。他“三为司空,二在中书”,居相位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8.
苏轼字子瞻,又号东坡,眉州眉山(四川眉山附近)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他生于公元一○三六年(宋仁宗景裕三年),死于公元一一○一年(宋徽宗建中靖国)。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在词方面,他是北宋时代杰出词人,是一个大词派的开山者,写有二百八十多首广为传诵的词(朱孝藏《东坡乐府》收集三百四十余首);在散文方面,他又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论文以长江大河的汪洋之势见长,他为  相似文献   

9.
赵秉文教育思想琐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秉文(公元1159年——公元1232年),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金朝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和教育家。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士大夫的家庭中,“幼颍悟,读书若夙习。登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进士第。”起初,他曾在邯郸、唐山、南京、安塞等地作地方官,后经人推荐在“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①因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和刑狱征伐二事触犯了朝庭和权贵而被免官。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的时侯,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都证实了赵秉文以前  相似文献   

10.
高奇 《教育与职业》1992,(3):45-45,47
颜元(公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省博野县人,是晚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约20年的明末清初反理学教育的教育家。少年时受过城市生活的影响,20岁时因家道中落回乡居住,亲身“耕田灌园”、“劳苦淬砺”,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谋生而学医,这对他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影响。1658年他开设家塾,教授生徒。1696年往肥乡主持书院,不久归里,八年后病逝。  相似文献   

11.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举进士,官拜大理评事.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出任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县)知县,后调任端州(今广东高要县)知府.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调京城开封任监察御史里行,后改为监察御史.景祐五年到皇(?)五年(公元1038—1053年),出使契丹,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转运使、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河北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和龙图阁大学士等职.在此期间,正是范仲淹提出和推行他的十项改革方案即“庆历新政”的时候,包拯也曾比较集中地提出他的政治主张.皇祐五年到嘉祐二年(公元1053—1057年),包拯又任瀛州(今河北河间县)、扬州、池州(今  相似文献   

12.
沈秀英 《陕西教育》2005,(12):38-38
历史教材涉及知识面相当宽广,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但教学课时少。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充分提高课堂利用率。巧妙运用“数字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巧用数字,牢记史实。例一:用数字记史实——“秦末农民战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秦朝历史都在公元前,陈胜、吴广两人领导九百人在大泽乡(三个字)起义当然发生在公元前。这样,就能轻松、牢固地记住了“公元前209年”。例二:两汉的起讫年代,可抓住其中“两”字作文章。两汉,分别在公元前、后两个世纪,先有西汉,后有东汉。西汉在公元前两个世纪(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东汉在公元后两个世纪(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汉之间夹个“王莽新政”(公元8年——公元25年)。  相似文献   

13.
刘峻(公元462年——521年),字孝标,平原(故治在今山东淄博市附近)人,梁代著名的学者、骈文家。他一生经历了宋、齐、梁三个朝代。幼年时曾陷身北魏为奴,为生活所迫,还出家做过和尚。年轻时他求学勤奋、刻苦,“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梁书·刘峻传》)。齐永明四年,逃还江南,当了几年  相似文献   

14.
韩愈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其诗文在我国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的散文(古文)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对我国一千多年来的散文创作,起着历久不衰的巨大作用。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即今河南孟县西北二十华里的尹村人(现改名苏庄)。尹村是他的祖茔,而韩文公本人则葬在城西十五华里左右的韩家庄后面。因他生前曾当过吏部侍郎,所以人们也叫他韩吏部。死后谥号“文”故又称他为韩文公。他生于公元七六八年<唐代宗李豫大历三年),死于公元八二四年(唐穆宗李恒长庆四年),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等五个帝王。由于韩愈生前常自称昌黎人,所以他死以后,对于他究为何地人,则是众说纷云,莫衷  相似文献   

15.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七五一年),卒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作诗“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夜感自遣》),反对大历以来流连光景,粉饰太平的平庸诗风,标举“六义”、“风骨”的传统(《读张碧集》)。其诗不嗜藻饰,直抒胸臆,深挚动人。苏轼称他“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在用字造句上力避平庸,追求古拙奇险,韩愈称其“横空盘硬语,妥帖为排奡”。他是韩孟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这派诗人所追求的奇险冷僻的作风,正是与元白新乐府运动相对,  相似文献   

16.
罗隐,字昭谏,浙江新登县(今富阳县)人。生于唐文宗李昂大和七年(公元八三三年),卒于吴越王钱鏐天宝二年(公元九○九年)。唐懿宗李漼咸通元年(公元八六○年)举进士,凡十上应考,都下第。后历任湖南、准、润从事,皆不得意,乃归新登。唐僖宗李儇光启二年(公元八八六年),钱鏐知杭州,次年,拜杭州刺史,罗隐归为钱鏐宾客。光启三年,钱鏐表荐罗隐为钱塘县令,后又授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迁盐铁发运副使,授著作佐郎,司勋郎中,给事等。(见《吴越备史·罗隐本传》)罗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南征以后,“南抚夷越”既定民族政策初有成果。张嶷继承诸葛亮遗业,在西南方积极贯彻执行“和”“抚”方针,完成了诸葛亮未竟之业,获得了很大成就。张嶷(约公元194年—254年),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今四川南部县)人。史称“嶷出自孤微,而少有通壮之节”。他起初是马忠的部将,在平定少数民族叛乱中,既能带兵临阵,又能运筹帷幄,史书言其“北讨汶山叛羌,南平四郡蛮夷,辄有筹画战克之功。”延熙三年春(公元240年),张嶷出任越巂郡(郡治在今四川西昌)太守,直至延熙  相似文献   

18.
王维     
王维,字摩诘,山西省祁县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公元七○一年),卒于肃宗上元二年(公元七六一年)。他父亲名处廉“终于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旧唐书·王维传》)河东蒲州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县。王维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很有名气的诗人、画家、音乐家,可以说是多才多艺。开元九年他二十一岁时中进士作大乐丞,后因给人舞黄狮子的事受到牵连,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三十四岁  相似文献   

19.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后迁居苏州吴县。他生于北宋内忧外患之时,“少有志操”(《宋史·范仲淹传》),既长,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幸,不蹙忧患”(《范文正公集》附富弼撰《墓志铭》)。他一生四次被贬,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挥毫撰写出历代传诵的《岳阳楼记》,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现择其二三事简述于下。“断齑划粥”  相似文献   

20.
耶律楚材(公元1190年——公元1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人,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因他家曾住在北京玉泉山一带,故又称“玉泉居士”。金章宗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耶律楚材生于当时的中都燕京(即今北京)的一个皇族家庭,其父耶律履(《金史》作“移刺履”)在金朝为官,很受金世宗的宠任,官至尚书右丞。耶律履为人博学多艺,善属文,通晓诗词,精历、算、书、绘等事,于历史尤长,在金章宗时(公元1190年——公元1208年),曾参加修撰《辽史》。由于耶律履和他的妻子杨氏教子有方,所以他的三个儿子辨才、善材、楚材都是金元之际的博学多才之士,在这样的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