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校是培育人的场所,学校中的一切设施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影响.教室座位是一个备受关注但又常被误用和滥用的教育资源.家长为了给孩子争得一个好座位,四处托关系、找熟人或凭权力给老师"打招呼"、送礼.社会舆论呼吁教育公平,要求把座位的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像坐公共汽车那样,"自选座位、先到先坐".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习上进,把座位当作一种奖惩措施,按学习成绩或综合素质评分来安排座位.  相似文献   

2.
教室座位的教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培育人的场所,学校中的一切设施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影响。教室座位是一个备受关注但又常被误用和滥用的教育资源。家长为了给孩子争得一个好座位,四处托关系、找熟人或凭权力给老师“打招呼”、送礼。社会舆论呼吁教育公平,要求把座位的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像坐公共汽车那样,“自选座位、先到先坐”。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习上进,把座位当作一种奖惩措施,按学习成绩或综合素质评分来安排座位。以上这些愿望和做法的背后都蕴涵着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即教室座位有等次优劣之别。一旦这种思想为多数学生所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3.
杨木 《教育》2007,(6S):39-39
“学生座位轮换制”在我国中小学校实行由来已久。目前,随着对孩子教育期望值的提高,家长要求学生座位应当作为一项公平的教育资源来分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最近,《教育》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湖北省大悟县部分学校。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把目光聚焦农村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诸多现象:学校教育是为完成“普九”,是为了降低适龄学生流失,是为了升入更好的联招学校、进入名牌大学,是为了让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永远不败;家庭中灌输给孩子最多的是考好了就可以出人头地的思想,最关心的是孩子获得多少奖状、奖品;  相似文献   

5.
背景事件之一:捣蛋鬼坐上“红椅子”据《广州日报》报道:为了对付调皮淘气、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广州一些学校的老师在教室前面的左边或右边单独设置一个或几个特殊的座位让这些学生坐,这样的座位被称作“红椅子”一位小女生说:“坐‘红椅子’,那多不光彩。我要争取以后不受这样的惩罚。”  相似文献   

6.
马兰霞 《上海教育》2004,(11X):34-35
最近,我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在一些中小学里,班主任根据学生成绩好差安排座位。每次重要的考试之后都要调整座位,好学生坐前排,差学生坐后排。后来上网一看,类似的做法不少地方都有。对这样的做法,网上也争论得沸沸扬扬,有的人认为,这样做有违公平;但是也有人认为,比起凭权力、凭关系,打个招呼就能让孩子分到好座位,“按成绩排座位”显然更为公平一你想坐好座位就得好好学习,凭真本事,也免得教师在有权有势的家长或关系户面前为难。而且让成绩好的人坐好座位,还可以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这些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并不能让人信服。究竟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很想听听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罗刚淮 《师道》2012,(10):29-31
“老师,给我换个位好吗?我不想跟xx同桌。”“老师,我和小a坐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她帮我补习数学,我帮她补习英语,你为什么要把我们俩分开?”“老师,给我家孩子排个好座位行吗?”做过班主任的老师一定经常遇到类似这样的要求。座位本身不具有教育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育情境中却常常被赋予一定的教育价值,于是,择位常常成为学生和家长不自觉的意识。那么,学生对座位会有怎样的认识呢? 一、学生视点  相似文献   

8.
<正>新学期,有记者对部分学校进行了走访,发现大多数班主任都遇到了同一个问题:有不少学生的家长,悄悄找到老师,或直接或委婉地提出要换座位的要求,"我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座位能不能安排在中间?""我家孩子近视,想坐中间的座位。""我家孩子有点斜视,给安排个中间的座位吧。"调查显示,在接受采访的30位班主任中,有25位表示:每班都有对座位有特殊要求的家长,  相似文献   

9.
如今“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父母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祖父母或亲友,家长只负责孩子的吃、穿、用,很少抽时间坐下来与孩子交谈。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有的家长外出打工。直接寄钱给学生租房住,不给班主任留电话号码,他们的孩子几天不到教室老师也无法与其联系,造成管理失控。这些学生对待老师的教育,要么产生逆反心理.要么出现对立情绪;或敬而远之,或当面顶撞。  相似文献   

10.
关于均衡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均衡教育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接受基础教育的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一定”质量以上的学校教育,其理想状态是使每名学生的身心智各自部得到充分的发展,或称“教好每一个学生”;二是指为了完成第一方面的任务,政府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即政府提供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公平环境和良好条件,其理想状态是每个学校都能提供优质教育,或称“办好每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11.
座位     
我敢保证,在我之前肯定没有人“研究”过教室的座位,我是第一个“吃螃蟹者”。   先说前排的座位。坐前排,自然有其好处,“天子脚下皇恩浩荡”,他们可以尽情享受师恩,悉心聆听教诲;做实验、看投影,他们可以大饱眼福。眼神好的同学把老师的穿着打扮,甚至连几根黑胡子、几缕白头发,都尽收眼底。当然,坐前排就意味着在老师眼皮底下开展地下工作,你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尽在老师有效视野内,可谓一览无余,你还能自在起来吗 ?而且有的老师检查、提问,喜欢从第一排开始,所以前排同学往往是第一个走上“审判台”的人,如果他们…  相似文献   

12.
第一境界:把学生当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教育对象的教师才是称职的教师。把学生当孩子,你会宽容孩子的缺点,原谅孩子的过失。你不会因为孩子的一点错误而伤害孩子的身体。更不会挫伤他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曾经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因误会了老师对他的关心,便故意将墨水偷偷洒在了老师的衣服上。这位老师知道后什么都没说。只是给这位学生写了这样一首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彩霞,拥有了美丽;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后来这个学生幡然醒悟,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陇西小学近年来因实施“美乐爱”教育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日,笔者来到陇西小学,亲身感受到“美乐爱”教育这一素质教育新模式的魅力。美的营造走进陇西小学,随处能感受到美的氛围。干净整洁的校园,墙上的壁画,走廊两边孩子们亲手画的画,到处都给人和谐的美感。老师教学时做到了语言美、体态美、板书美,让孩子始终沉浸在美的氛围中。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十分融洽、民主的。他们在教学中打破了过去的框架结构,连学生坐的形式都改变了。有时是学生坐一圈,老师在中间;有时是把学生分成很多小组,老师分别指导。讲课时…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某私立中学一位老教师给《钱江晚报》写信,信中说到:“有一次双休日,我坐校车回家人多车挤,有的中学生没有座位,刚上车就听到学校领导大喊:所有的老师站起来,给学生让座!钱老师一下子愣住了。因为在我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只有中学生给老师让座,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老师要给学生让座的印象。或许是我的观念旧了,真的“落伍”了;或许自己是孤陋寡闻,因为这种现象在公立学校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5.
《贵州教育》2013,(17):8-12
“我的家不在册亨,学校就是我的家;我的孩子不在身边,学生就是我的孩子。”从2007年9月至今,6年的时间里,吴其淋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校工作中,既担任一个班班主任,又任两个班英语教学,被全校教生公认为“与学生关系最好的老师”、“最能为学生付出的老师”、“课余在校时间最多的老师”。为了一心一意搞好教学,远在贵州的他在老母亲受伤、妻子下岗的家庭困难面前,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参考》2005,(6):62-62
安徽省教育部门开始开展7项行动,推动全省的教育公平工作。主要包括:维护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权益,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贫困生资助行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艾滋病(家庭)儿童、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保障他们教育权益的“关爱行动”;通过卫星接收站、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点等建设.把“名师教学”、优秀课程送到乡村.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电波行动”;使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教育权”,维护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的“蓝天行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建设.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中小学校去年9月份开始搭建“枝信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这一平台,老师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手机短信方式发送给家长,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反馈给老师,更方便地实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相配合。由于低年级学生不会学话,学校布置的作业家长往往无从了解,无法形成家长对弦子的监督辅导;高年级学生因为面临升学,很多家长们尤其关心其在学校的成绩和表现,  相似文献   

18.
多少年来,学生座位一般都是由班主任按个子矮组合,其中自然也兼顾学生性别、视力、成绩诸素。如此做法当然无可厚非,只不过编排的权力牢掌握在老师的手中。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学生的座位安排对学生学习与发展起着不同的影响作用。班主任有必要力挖掘和利用座位的教育资源与功能,把有限的位化为更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在这方面,我做了大胆改革与探索,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自感效果良好。一、中排位置奖励法就是将中排位置安排给近期进步较快或对班集体作出较大贡献的同学就坐,以示奖励。一次,在排座位前我提议:“中排位…  相似文献   

19.
建立公平、和谐的教育,是我们一项重大任务,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紧迫性。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却出现了一些隐性的不公平教育现象,实在令人担忧。国家为了让孩子享受公平教育,明文禁止学校把学生分快慢班、重点班。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学校想出了许多良策。(1)通过以入学测试、摸底考试为名,把学生分成“奥英班”、“奥数班”、“物理竞赛班”等等,这些班有最好的硬件设施,由学校的优秀教师任教,并得到老师的悉心辅导,学校美其名曰“素质教育”。而被分到普通班的学生则成了被遗忘的人。(2)同一班学生,本应享受同等教育,但在老师心目中,也自觉不自觉地按成绩把学生分成三五九等。一个曾长期教初三的老师悄悄对我说:“你知道吗?班上座位的安排内有玄机:成绩好的同学被安排坐在前面,成绩不好的坐后面。老师上课时,重点就是给前面的同学上课,至于后几排的学生,只要他不讲话,不影响上课,就是睡觉也没所谓。”呜呼﹗为了追求升学率,导致一些在老师眼中成绩低下的学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难道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是差生吗?这难道不是有违公平教育原则吗?听说,这些现象在一些中学已成了公开的秘密。随着社会的转型,竞争的激烈,以及受社会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许多...  相似文献   

20.
报载:为了对付调皮淘气、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广州一些学校的教师在教室前面的左边或右边单独设置一个或几个特殊的座位让这些学生坐,这样的座位被称做“红椅子”。一位女生说:坐“红椅子”,那多不光彩!我要争取以后不受这样的惩罚。另据报道:去年“十一”过后,北京宣武区某小学上二年级的学生文文,他班上的同学被分成了两派,加入少先队的孩子们戴上了红领巾,而像文文这样暂时没能入队的学生则被要求戴上了绿领巾。为此,文文这两天的情绪十分低落。据笔者考察,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类似于“红椅子”“绿领巾”这样“心灵施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