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的前一天,有位老师把学生发给她的短信给我看.短信并不短,除了几句美好的感激的话,还有几句是关于作文的:"我这两天翻看以前的随笔,觉得这三年写作上的进步很大.一是能认真地写了,二是留下了一些值得记忆的生活."这位老师感慨地告诉我:"在高考之前,学生对写作教学有这样的认识,我感到满足."我同意她的观点.写作教学的任务不是仅仅教会学生"对付"或"应付"高考,而是为了能获得写作能力与趣味.我的一些学生高中三年的随笔都写在一个厚本子上(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习惯),个别同学甚至把随笔写在初中没用完的本子上.他们也有过类似的体会.记得有一届高一结束时,有位同学告诉我:"我比以前能写了."问他:"你说的'能写'是什么意思?"这位同学说,他一直认为自己算不上班里的"写手",老师也从来没有表扬过他;有一天,他翻看初中时的随笔,发现当时每周随笔只能写三五百字,就无话可说了;而在高一一年中,他每次能写一千多字,往往还意犹未尽,因而他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了,"能写"了.  相似文献   

2.
<正>几年的习作教学实践,让我对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为学生寻找写作素材有了深刻的认识,越来越觉得让学生写"随笔"是一种理想的做法。其实写"随笔"我只采用这种随意而就的形式,记录每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这个平台,学生就可以就自己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想认识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写自己能写、想写的东西。因为没有统一的命题,学生就有了更大的练笔空间;因为没  相似文献   

3.
我批改学生作文一向很简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我不想因为自己的勤勉,做出越俎代庖的事情来.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契诃夫有句名言:"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就是曹雪芹这样一词一句斟酌出来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前前后后改过7次.由此可见,改是多么重要!要不然,怎会有"三句两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感慨呢. 习作修改固然重要,但修改的重任在于学生自己,而非教师.那么,教师在整个批改过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我的观点是: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4.
<正>作业批改很重要,但作业批改的方式方法更重要。一般的做法是:把学生的作业一本一本地全收过来,然后一题一题地仔细改、认真批,最后发还学生,让他们阅读、订正错误,这叫"全收全改"。还有一种方法是"课堂订正",即老师利用课堂时间,一题一题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让学生边听边当堂订正,这种方式也叫作"集体批改"。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收效都很不理想。经过长久的摸索、学习,我尝试运用一些不  相似文献   

5.
作文批改必须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这方面,我想说说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作法。第一,照本批。就是在作文课上,把作文本发给学生,然后将批改要求写在黑板上。例如上学期第一篇作文的批改要求是:1.找出错别字;2.指出用得不正确的标点符号;3.找出病句;4.圈出心理活动描写(重点);5.写出评语;6.在评语下写上批改人姓名。任务明确后,学生跃跃欲试地动起笔来。因为是第一次批改,大家兴致很浓,看得认真。在学生批改过程中,一方面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一方面又要巡视学生批改完成的情况。到下课时,绝大多数学生能按要求批改完。在以后的批改中,  相似文献   

6.
我上初中时很爱看老师写的作文批语。那些批语既不是隔靴搔痒的批评,也不是廉价的表扬,而是一连串让我思考的问题.每次发下作文本来,我总是按照篇末的批语一条一条地对照着检查文中的问题,每次都恍然大悟似地得到不少启发.尽管老师一字也没改我的作文,我却从老师指出的问题中找到了修改的办法.我认为,这种在篇末一条条写批语的办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办法.后来,我自己也当了语文教师.有一次,学校领导为了研究如何批改学生作文,要求每个语文教师认真批改一篇学生作文,交上去进行评比。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批改了一篇,唯恐别人说批改不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画家郑板桥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老舍先生也曾说:"一篇500字的小文,我要考虑三天,头一天写了,第二天要改,到第三天还要改."上述说法对我们小学作文教学很有启迪,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不仅是学生写出来的,更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修改出来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作文的批改,许多时候都是教师一个人包干,很少考虑发挥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这恰恰是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一条修改作文的新路子,就是批改作文应该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8.
一、在同一要求下的多次写作与批改 例如一次考试的作文要求是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作文.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要么叙事冗长、面面俱到;要么过于简洁,点到即止;要么思路混乱、顺序颠倒.一些同学所选的事例当然也体现了感动,比如生病了,妈妈怎么送我去医院,老师带病坚持上课,一个外表时髦却能让座给老人的年轻人,同学借给我一块橡皮等等让我很感动,都是一些现象性的东西,总感觉情浮于外不能发乎其中.针对以上问题,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强调叙事作文的典型结构,"事"与"理"并存,"理"从"事"来,忌"事"与"理"分开.  相似文献   

9.
悄悄话姐蛆: 我是一名五年级学生,在班上担任小组长。从一年级到现在,我的成绩很好,各方面都很优秀。可我的字写得不好看,我也很想像别的同学一样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来。悄悄话姐姐,我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呢?张黎  相似文献   

10.
作文指导实践常常面临两种困境:一是学生有东西写不出,二是没有东西硬要写,以致学生害怕作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当前的大多数作文教学关注的仅仅是写作活动结果,学生写作文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语文教师也多只是按考试的标准对学生作文进行评判、批改。作文之前对审题、立意作些指导,而后便让学生写作,似乎成了教师固定不变的作文教学程式。整个  相似文献   

11.
鼓励合同     
我如果按照批改其他同学作业的标准,这次小辉写字作业肯定满篇"红叉"。要是这样的话,不知道小辉看了会怎么想,至少我的感觉是不好。如何能从作业本上,让他感觉到,我是在鼓励他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在他的作业里努力找出写正确的字,一个一个地打上"红勾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使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的习惯,作文一写好后就交给老师,误以为批改不关自己的事。而教师终日埋头在学生的作文堆里,尽管批改得很仔细,出力甚多,学生仅仅看看分数和批语就抛到一边。这种教师把学生作文批改全部承包下来的做法,实践证明费力不讨好。为了改变这种教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在多年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了学生自改作文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女儿的作业本--语文和英语,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呈现在我面前:英语写得整整齐齐,在老师的一个个wery good和红色对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而语文作业写得龙飞凤舞、歪歪斜斜,还时常有错别字出现,老师的批改有时有个对钩,有时只有日期.我忍住心中的愤怒低声问:为什么会这样?语文为什么写得这样不认真?女儿理直气壮地告诉我:刚入学的时候(女儿现上初一),我每天的语文作业都写得整整齐齐的,每天的随笔还根据意思配上了图画,可老师总说我的字不如别的同学的好,图画画得不如别的同学的漂亮,从不给我"优".我就是再努力也得不到"优",还浪费时间写这么好干吗?  相似文献   

14.
我教的是五、六年级复式班。原先,多数学生对写毛笔字不感兴趣,什么原因呢?一是他们不甚明了写好毛笔字的意义,因此缺乏克服学写毛笔字中遇到的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教师在指导时只有简单号召,没有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很想写一手好毛笔字。比如,老师写标语或春联时,他们围着桌子,歪着头,聚精会神地看老师写字。五年级学生郑土生还羡慕地说:“老师的字写得真灵,我能写到这样该多好啊!”根据以上情况,我觉得,要学生写好字,必须首  相似文献   

15.
最近,常州出了一名"史上最任性老师".这名初中英语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竟写上"狗屁"二字,遭到学生家长发帖投诉.  相似文献   

16.
学生自由命题写下的“随笔”,同命题作文一样,是学生练习写作的有效途径,甚至于可以说是比命题作文更好的方法。事实也证明,随笔中的优秀作品多。但随笔的写作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教师应牵好学生随笔写作的“牛鼻子”。一、写小事学生开始写随笔,往往套用甚至抄袭他人作文。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要求学生从写身边小事开始。可这样启发他们:寝室里有没有可写的东西?寝室里有  相似文献   

17.
<正>听几位教师同上"部编本"语文一年级的《项链》一课。一位教师指导了写字之后,我走到学生中间,本来是想看看学生的书写,却无意中发现了一位女孩子的语文书上,写了很多字。凑近一看,字很娟秀,显然不是学生所为。低下头问学生:"是谁写的?"女孩子悄悄地和我耳语:"是妈妈写的。"征得孩子同意后,从侧面迅速拍下来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18.
女儿打来电话问,妈妈在干什么呀?我说,在看学生随笔呢。她说,你真幸福啊。我一惊。继而一想,是啊,我多幸福!作为语文老师,我何德何能,能欣赏到那么多或稚嫩或成熟的文字与思想!可是,平时我珍视这种幸福了吗?似乎没有,我更多的是把批改随笔当成了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19.
一、我对习作"自得其作"的理解所谓"自得其作",就是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获得作文的自由。一旦学生把写作文当做"交流""表达""随笔""说心里话"的需要,"爱写""我要写"就会成为必然的追求。二、学生的习作"自得其作"吗小学生并不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大多数学生写作文常常是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有些学生一听"习作"两字就头  相似文献   

20.
简迎春 《快乐阅读》2011,(21):158-15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综合工程,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笔者想就几年来的作文探索,就"制约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的训练""作文的批改"三方面谈点个人的浅见:①研究并解决"制约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素,为学生写好作文扫平障碍;②作文如做人,要想写好作文,先要做好"人";③在作文批改上,实行"师生齐动手,大家一起来",把批改标准下放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