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汤华 《成才之路》2010,(31):41-41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陈文艺 《考试周刊》2014,(88):41-41
写作是一个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人正是通过写作将原发的、处于相对粗糙模糊的形态的思想情感、独特感受、个人体验外化为较为系统化的语言与结构的。绿色作文以真情为纲,运用真实的语言,书写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思想,抒发真实的情感,培养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就是强调作文要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说真话,抒真情”。自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一篇优秀的文章,是能把读者的感情激发出来并引起共鸣的。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创作,用真情去表达,力求使自己的文章先感动自己,再打动他人。  相似文献   

4.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让学生在写作中张扬个性,以便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呢?一、在生活中流露真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因此,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他们写实感、抒真情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生活中大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领域。新的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倡导自由表达,真情写  相似文献   

7.
一、案例背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各种模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独特的阅读体验。唤醒学生的真情体验,走近本色语文,构建理想的语文课堂,是我们  相似文献   

8.
自由练笔就是要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重视学生在习作中的个性表达,让学生说自己的话,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从中建立习作的兴趣和信心。自由练笔的有效性建立在童心、真情、乐趣三个立足点上。让孩子带着童心融入生活、思考生活、记录生活,真情才能在文字中流淌,乐趣才能在练笔中萌生。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再看看目前的教学现状,令人忧心忡忡,学生写作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无从下笔,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试想,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独特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怎么可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丰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  相似文献   

10.
文本源于生活。课堂中,要贴近生活,既要由生活走进文本,又要从文本走向生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课堂张扬个性、流淌真情,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作文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作文要吐真言、露真情,有感而发。流露真情的文字才是最动人的文字,走进心灵的作文才会真实、感人。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应该将真情融入阅读课堂,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注重教师精神引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课内外结合,师生共同构建个性化阅读模式,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之于写作的要求十分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由此看来,将"真情"作为每一道作文试题的核心命意便不奇怪了:天津卷"我心灵的甘露"、湖南长沙卷"那份不一样的真情"、浙江宁波卷"深处"、辽宁沈阳卷"心泉叮咚"……但凡停驻于内心深处的、触动自我灵魂的,无论是经历还是情感,无论是感悟还是启示,都与"真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学生主动倾吐自己思想感情的精神活动,学生的每一篇习作,其可贵之处往往体现在能够用细腻而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真情与实感。《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段的写作教学也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写作内容上也强调“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由此可见,增强习作的感染力,应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强化学生的独特体验入手。  相似文献   

15.
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写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从上述作文要求不难看出,新课标特别强调,作文要写真话,抒真情;写出的文章要有个性,有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真情美是朱自清散文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可以说他的每篇散文都是最真切地抒写自己诚挚而深沉的生活感受,表达至真的情感体验或独特性灵,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享受。本文试从求“真”的艺术法则、诚实的艺术人格,真与善统一的艺术精神和求“美”的艺术手法这四个方面,对他散文的真情美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严肃穆”,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青少年出乎自然地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找不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作文兴趣的减退,真情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如何调动学生作文的真情呢?  相似文献   

18.
《教学随笔》2007,(6):4-6
“有情境”、“有参悟”、“有反思”、“有真情”是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体验的一种标准,或者说是一种要求。本文阐述“情境、参悟、反思”是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相互融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对一堂体验课来说都是必要的体验要素,而“真情”是体验过程中有效体验的试金石,在体验过程中没有真情就谈不上什么“有效体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上海特级教师毛荣富老师说:“有人把作文缺乏真情归因于学生生活单调,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我们忽视对生活的体验,缺少那份独特而细腻的体验。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善于、乐于去留意生活,体验生活并挖掘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写出言真意切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20.
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尽是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真情失落已成为学生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写作时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那么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